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广东残联爱心文学专页

滴水可穿石-像水滴一样坚韧

更新时间:2017-04-14 作者:袁琳伦

或许 每个人都是一粒

有生命的水滴

柔弱 而又坚强

水滴石穿 不是一句神话

一切努力 都会水到渠成

仅这几行字就把我吸引住了。当初,王心钢老师把《水滴》的初稿发给我看时,由于公务繁忙,我不能静下心好好拜读,深感抱歉。出版时候正好是春节前夕,我得知当当网有出售,立即拍下,假期细细品读。

作者在后记中写道:“我想,既然自己是个作家,无论是否是残疾人,都应该写写他们,替他们说说话。”我看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看过张海迪的《轮椅的梦》,这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励志作品,但也少不了悲伤与无奈、愤懑与不安,那种百感交织在一起的情绪让我难过甚至压抑了好长一段时间,可是当看《水滴》时,我发现作品的语言极其幽默,文化底蕴尤为深厚,让读者轻松、愉悦地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比如,牛腩的“跳楼秀”,作品把牛腩跳楼的目的是要博取别人的同情、关注的那种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不是凄凄凉凉的故事,而是一种喜剧化,把牛腩愚弄一番,让人时不时地扑哧一笑。前段时间也看过电视剧《推拿》,电视剧多多少少比小说来得直观。但读《水滴》后,该书正如推荐语所说的那样:“比毕飞宇《推拿》更贴近残障人士的世界。”真的不虚吹,小说《水滴》描写的一个个故事犹如发生在眼前的事情一样,画面感极强,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主人翁曹一木是一位不求回报地给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的残联干部,也是一位幽默睿智的“特殊群体”的守护神。这不禁引起我的深思:曾抱怨过这社会的黑暗,就像我们手持手电筒来到一个黑暗的房间,总在抱怨房间黑暗得连我的手电筒的光都吞噬了,事实上,正是我的手电筒坏了,所以房间才会黑暗。《水滴》中的曹一木,就是一根朴实而散发正能量的光芒的手电筒。也正是这一种人格魅力,影响了更多残障人士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坚韧性格。

作者犀利的语言写进我内心深处,他写道:“一个人最为痛苦的,不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成不了名,而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没了或功能丧失了,成了残疾人。正因为如此,健全人天生有一种优越感,在他们眼里,残疾人是‘怜悯、痛苦、弱者’的代名词,与生俱来就带着一种原罪,莫名地遭轻视歧视甚至鄙视。殊不知,健全人与残疾人只隔着一张纸,就像天才和疯子只隔着一张纸一样,二者是很容易转变的。残疾,其实是人的另一半世界,有隐性的也有显性的,一些人是生理上的残疾,一些人是精神上的残疾。健全人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归根结底也是对待自己的态度。”我想这是真正让看似“弱势群体”的残障人士能够堂堂正正在中国世界上活着的底气所在!

滴水能穿石,它是坚韧的。上善若水,从善如流,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随缘而安,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水滴》让我知道什么是像水一样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