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广东残联爱心文学专页

“水滴”声声 声声入耳 ——读《水滴》有感

更新时间:2017-04-14 作者:林小明

在当前出版市场及出版物鱼龙混杂、急功近利的状况下,“花城出版社”在2014年推出的以“培养爱的能力”为载体,以“中国文坛罕有的描写特殊群体”为平台、由残疾人作家王心钢用拐杖丈量故乡土地、用心血书写、记录、叙述、还原残疾人道德情感、艰难历程的全景式文学作品《水滴》,也许可以说她是一煲浓香滚烈的心灵鸡汤,也许可以说是仁心医生开出的一剂扶正固本的良方;也许可以说是一部让圈内或圈外的朋友走出“山重水复”处境,步入柳暗花明天地的励志读物。

如果说,少年时崇拜英雄,课间偷看《林海雪源》,看得我连老师在课堂上讲什么都不知道,眼前只有曲波笔下的杨子荣智斗座山雕;那么,在我感到不再年轻、血液再不会因激情而澎湃之时,一部《水滴》在手,我竟忘记了吃午饭,待老婆把我与牛腩、神飞、鱼羊、乔花等人对话中呼唤起来,我眼前还跳动着王心钢笔下人物的身影,我心中还闪耀着残疾人或奋斗挣扎、或生存抗争、或爱恨交集的场面。《水滴》虽不是鸿篇巨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但还是深深感动了我,在我心扉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感谢作家王心钢写出了做人难、做残疾人更难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残疾人的生活行踪。

面对《水滴》,我们这些与作品人物同在蓝天下的人们,难免开阔胸襟,激发思绪;面对王心钢,我们这些用轮椅代步、以拐杖支撑的人更加领悟了“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同时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内涵,更加坚定了不惮辛苦到文学的山林采樵,到文学的海洋弄潮的信心,像王心钢那样为残疾人事业鼓与呼。

如果说,春心萌动时,一部《青春之歌》伴我入眠,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向往理想,抱负梦想的情感文字湿润了我的枕巾;那么,随着岁月流逝,我对激情的文字、优美的词句已有些麻木,想不到当《水滴》出现在床头时,我虽没有通宵达旦展读的勇气。然而,一页页地读下去,也不免被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或不是那么优雅的情思、或不是那么唯美意境的文字,运用写实风格又超现实手法表现出来的人物和故事陶醉了。王心钢站在残疾人的角度,以观察生活的锐眼,从熟悉的生活中提炼意蕴,把笔锋落在残疾人群体,展现残疾人正能量,不仅又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残疾人写残疾人的长篇小说,还以“水滴”之声,发出了残疾人盼望平等、渴望理解、“水滴石穿”的呐喊。拜读《水滴》,我的眼前虽没有出现硝烟弥漫的战场,但我看到王心钢像勇士一样在冲锋临阵,一部《水滴》,张扬着他为残疾人事业奋斗的良苦用心。

如果说,当年《罗斯福》一书,令我爱不释手,解力夫笔下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身残志坚或问鼎白宫、或运筹帷幄的行止使我肃然起敬;那么,当我通过《水滴》结识了牛腩、曹一本、刘小兰、李明强、乔花、鱼羊、阿蓝等人后,我不得不修正了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定义。《水滴》定格了生活在或寒冷阴暗的角落、或被人遗忘的场地、或被社会边缘化但不失梦想、执着挑战的残疾人所作所为,既为人们提供了看到另一片风景的窗口,还为人们正确认识残疾人增加了第三只眼;也告诉人们残疾人不是“超人”,也不是废人。

伏案拜读《水滴》,作家笔下出现的有眼看不见、有嘴说不出、有耳听不见、有手不能为、有脚不能走的人物历历在目。这些或你或我或她在屏蔽的生活走向了人们眼前的字里行间,与其说是暴露了他们生存境况,倒不如说是折射了他们的正能量;与其说是裸视了他们生活在角落里的身影,倒不如说是探索了边缘人的灵魂;与其说是一部比畅销书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倒不如说是一面反映价值观的镜子。《水滴》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影子,我们都是水滴,像水滴那样出彩,“水滴”石穿,折射了我们的力量,展示了我们顽强生活的信心。

走出《水滴》营造的世界,我们可以在城市大街小巷,可以在农村阡陌小道,可以在乡镇灯火阑珊处,发现牛腩、神飞、鱼羊的身影,追踪到乔花、月儿、阿蓝的足迹,听到李明强、刘小兰的声音……我愿他们都能看到《水滴》,从《水滴》中吮吸到甘泉,走出阴影,实现华丽的转身。

掩盖沉思,“水滴”声声,声声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