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邱海军 | 文学旗舰的一颗螺丝钉
更新时间:2024-11-11 作者:邱海军来源:《广东文坛》
2024年4月28日晚上,位于云山之阳、珠江之眼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高朋满座,鼓点铿锵。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出席启用仪式并宣布:“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正式启用,广东美术馆新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正式开馆!”标志着这艘满载岭南文化艺术宝盒的文化巨轮扬帆起航。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广东文学馆是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三馆之一,将“蓝图”变成“施工图”,再将“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凝聚着多少人的期盼、智慧和心血!看着舞台上八头雄狮抖擞身躯,仰望夜空中瞬息万变的千架无人机,作为14年来唯一一名从头到尾参与从筹建到建设工作全程的普通文学工作者,我刹那间不禁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犹记得,2010年7月15日至17日,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广州召开,审议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而此前的5月13日那个寻常中午,大家聚集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9楼会议室,畅谈广东实现从“经济大省”到“文化大省”的华丽转身后,积极谋划建设“文化强省”,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鉴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河北文学馆、河南省文学院(馆)、冰心文学馆等建设的成功经验,筹建广东文学馆恰逢其时,为此都倍感振奋。按照省作协党组的部署安排,我于当天执笔起草了呈报省委宣传部的《关于立项建设广东文学馆的请示》。经过多方努力,广东文学馆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久后,《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正式发布,大家激动传阅,纲要涉及的“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广东文学馆赫然在列。到了2011年1月,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文学馆又被纳入“重大文化事业”项目。就这样,广东文学馆成为全省文学界翘首以盼的文学殿堂,开始了一场文学的“接力跑”。
在漫长的筹建过程中,我光荣地参与了一系列工作,其中,最特殊的一项是编撰广东文学馆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作为立项建设的审核依据,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我负责总论、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等文学专业内容的编撰工作。由于当时尚欠缺一部贯通古今的广东文学通史,我只能通过多种渠道取得《岭南文学史》《广东近代文学史》《广东省志·文化艺术志》《广东省志(1979-2000)(文化卷)》等文献,借助权威的资料查找确凿的文学史实作学理支撑。2017年夏天,项目建议书编撰进入冲刺阶段,每天仿佛在用文字模拟搭建建筑模型,对每一个版块、每一处功能以及相关内容斟字酌句进行反复修订,忙得不亦乐乎。这时候,家里传来消息,母亲病重住院了。我一时间左右为难,于公,自然明白不能因为自己离开造成工作断档,于私,可能会不管不顾飞奔回去。权衡之下,只能加班加点,加快工作速度,祈盼母亲能一如既往渡过难关,等工作告一段落我就马上回去探望。结果,在项目建议书专家评审会召开的前夜,姐姐打来电话说母亲已经病危。后来,匆忙赶回家去,还是来不及跟母亲说上一句道别的话……尽管项目建议书通过评审,但筹建工作推进仍然举步维艰。
一年后,广东文学馆筹建迎来重大转机。2018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会议,决定将广东文学馆纳入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建设。2019年12月27日,“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仪式在广州荔湾区白鹅潭举行。自此,省作协党组决定坚持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与增强文化软实力相结合,举全省文学界、全作协之力高水平建设广东文学馆。在接力推动、接续奋斗的过程中,我全程参与了内容建设的工作任务。
配合广东文学馆布展工作,自2022年1月起历时近一年时间,我独立撰稿完成50万字的《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为确保志书编撰的规范,省作协邀请省地方志办的专家前来作编纂志书专题辅导。在完成日常文学业务的前提下,我努力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穿插编纂作协志,还磨砺“大海捞针”的挖掘本领,坚持每天下午5点半后利用一小时左右专门用于编纂工作。鉴于部分内容因时间久远已经佚失,我便通过查阅《广东年鉴》《广东省志》等权威志书和《广东作家》《岭南文报》等内部资料,进行遴选扫描,逐一梳理、核校机构沿革、文学大事记等相关信息,录入电子文档。同时,认真对标对表《广东省志》,《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实行述、志、记、图、表、录诸体并用,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纪本末体,人物志分别采用传、录、表记述,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组织机构、党的关怀、文学决策、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评奖、文学培训、文学活动、文学阵地、文学交流、党的建设、专题、人物、附录,全面梳理省作协发展脉络,抢救、挖掘、收集、留存广东文学重要资料,务求丰富广东当代作家研究和当代文学研究史料。2022年12月,为暂停手头的琐碎事务,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我申请了7天年休假,全部用于初稿编撰的收尾工作。在初稿脱稿、打印好清样递交领导后,突然发觉脊椎一阵阵发酸,快伸不直腰了,或许是埋首伏案太久,又或许是如释重负少了压力,当天晚上就发了高烧……后来,经过多次推敲修改,《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于2023年5月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国内文学界最早推出的作协志之一。
2023年5月,在编纂完成《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的基础上,我承担了编撰“一代风流——广东省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展”展陈大纲的任务,为广东文学馆布展实操作一次练兵。“五一”期间,夜以继日,一天一稿,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大纲。面对枯燥而繁重的任务,我把探寻广东文学的吉光片羽视为一次文学的修炼,把阅读经典著作当作与文学家的灵魂对话。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杜埃、吴有恒、黄秋耘、黄谷柳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代表着丰厚的著作、丰盈的人生、丰富的故事,以前诵读“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等诗词,无不叹服于字里行间展现的澄明之境,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这些诗意就闪烁于这些名家流传下来的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篇篇珍贵的手稿当中。特别印象深刻的是,翻阅到丁玲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课堂上的一段话:“萧殷是好人,难得的好人,老一辈说他好,年轻人也说他好。解放后这些年,他精力全花在写辅导青年的小文章上头了,本来,他可以写出很多解决高深理论问题的大文章的。”读到韦丘作《奠萧殷诗》:“酷暑沉雷雨下迟,漫山桃李尽唏嘘。后来人众开新路,都道萧殷是我师。”还看到欧阳山一家一张旧照片,那是1938年3月欧阳山、草明夫妇奉命上前线抗日,在通过地下党组织关系,将3个女儿送往香港元朗战时儿童保育院前在广州的合影。在人去楼空的静谧中,在空调关闭的酷热下,我不知道脸上流淌的是汗水还是泪水……经过省作协党组的审定和展陈公司的布展,该展览于省作协成立70周年之际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展出,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同志等领导同志到省作协调研时参观了展览。
此后,我还参与了广东文学馆“海上明月——广东古代文学展”“破浪以飏——广东近代文学展”“铁火新生——广东现代文学展”“香飘四季——广东当代文学展”“中流自在——港澳台侨文学展”以及“鲁迅家”展厅展陈大纲的编制、核改、修订,编撰完成全部展览的前言和结语。2024年2月,在广东文学馆进入开馆倒计时之际,我度过了一个阅读鲁迅的春节,通读鲁迅一系列经典著作、鲁迅传记、鲁迅文学研究典籍,细味鲁迅文学作品的家庭、爱情、亲情。读懂鲁迅从孝悌、婚恋、亲情等纲常伦理发为雄声,以起国人之新生,倡导破家立人、幼者本位、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夫妻平等等思想,探索“家国同构”的文学之道;读懂鲁迅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走异路,逃异地,“从来如此,便对么?”“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的慨叹,读懂他彷徨于无地,弃医从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坚韧;读懂鲁迅与许广平因文结缘鹣鲽情深,在疾风暴雨中争天抗俗结出爱情之花,在大夜弥天中相濡以沫共擎精神之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的铁骨柔情,以及“家庭为中国之基本”的精辟论断。在普天同庆的时刻,在万家灯光的映照下,从“家”的角度去阅读鲁迅,我真切地体会到,这个时代仍然需要鲁迅!当展陈团队要求在“鲁迅家”展厅结尾之处选取一段文影作为背景装饰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推荐了鲁迅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兹念兹,那正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作家之所以为作家之意义。
明代刘基《拟连珠》曰:“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广东文学馆这艘文学旗舰已经从美丽的珠江启航,开往新的黄金时代。广东文学事业必定能乘着文学设施升级的东风,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的文学篇章。继往开来,在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一路凯歌中,想必少不了一颗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