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推动“粤派批评”向“湾区批评”升级 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评论“新高地”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评论篇”在广州举行
更新时间:2024-11-11 来源:广东作家网
论坛现场
11月7日下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论坛·评论篇”在广东文学馆举行。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林海利出席并致辞,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出席并作小结。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昆、苏毅,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文化副刊部主任邓琼,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当代室主任李建军,暨南大学教授、省作协副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贺仲明等出席。全国知名文学期刊主要负责人,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多地的专家学者、作家、评论家和媒体代表等近50人参加。论坛(评论篇)由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林岗主持。
向欣致辞
向欣在致辞中表示,文学评论是文艺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推动文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过去10年里,广东省作家协会积极投身新时代文学评论实践,在理论研究、主题评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下功夫。2021年起,省作协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以轮值方式每年举办广东文学评论年会,不断擦亮“粤派批评”品牌。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5年来,省作协加强学术研究和基础理论建设,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大力推动“粤派批评”向“湾区批评”升级,“湾区批评”在全国的话语权正逐步凸显。
向欣指出,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粤港澳文学界要心系大局大势,以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自我革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高质量发展。一是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把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的“方向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发挥好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独特作用,促进文学“能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为人文大湾区建设贡献力量。二是发挥两翼齐飞效应,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的“助推器”。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要打磨好评论利器,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指引创作导向和欣赏取向,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敢于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坚持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增强文学评论的朝气锐气,推动文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传承岭南文化血脉,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评论的“新高地”。要在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础上,以大湾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契合湾区的文学地理特质,重视岭南文脉传承,坚持国际眼光和本土意识相融、前瞻视野与务实批评结合,树立湾区评论立场、评论观念,积极探索构建“湾区批评”的审美体系和评价标准。她寄语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共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秉持学术良知,循乎为文正道,以充沛的活力和创造力,共同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林海利致辞
林海利致辞指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省作协的合作由来已久、基础深厚,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羊城晚报作为深耕岭南67年的文化大报和“粤派批评”的倡导者、发起者,正在致力将“羊城派”客户端打造为“岭南文化第一端”,策划组织一系列专题报道、文学活动,推动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启动了“粤派批评提质工程”,聚焦重要事件节点、重点文艺精品、热点文艺现象,持续推出高质量文艺评论文章,壮大广东文艺评论的声势。今年,又通过开展青年文学创作生态网络访谈节目“到灯塔去”、青年评论家锐评系列、运营“粤派批评”公众号等多项重要举措,挖掘湾区文学青年扎根生活、用心创作的精彩故事,并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矩阵优势向海内外传播,聚焦热点文化文学现象发出广东声音,引发业界和全网的极大关注。未来,羊城晚报将继续扛起岭南文化大报的大旗,充分发挥文学评论阵地的引领和桥梁作用,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大潮中,推动羊城晚报“粤派批评”项目守正创新,探索构建更为广阔多元的文学评论和创作空间,持续发出湾区文学评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和省作协携手共进、合作共赢,为广东文学评论的进步和繁荣深耕、培土、种花,一起迎接新的春天!
林岗主持会议
本场论坛是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系列活动之一,聚焦“文学传统的当代创新与开拓”主题,共设“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当代文学创新”“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阐发和研究”“文学传统与文化哲学思想”“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转型与应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如何创新”共五个议题。会上,各位专业编辑、文学名家、专家学者围绕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文学传统及发展新路径,并就《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近期办刊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为刊物的优化创新把脉开方。
贺仲明首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近期办刊情况。刊物在2023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年会后做了相应改进和新的尝试,优化封面设计,与《当代作家评论》联动设立“新东北·新南方”栏目,扶持推荐青年作家,尤其注重挖掘粤港澳大湾区本地作家,在学界收获较好评价,取得了一定成绩。他简要汇报了2025年办刊计划,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
李建军发言
李建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影响力很大,栏目设置合理,形成湾区的独特风格。该杂志应以广阔的文学视野面向大湾区和世界,关注当下热点话题。建议开设港澳作家专栏,关注港澳知名作家;强化与传统文学、传统文化的关系,恢复汉语的诗性、典雅性、优美性;要有问题意识和更开阔的文化视野,关注文学的“价值感”、精神性、意义性;引领文化前沿的风气,发起深刻话题,推进文学各领域重点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朱国华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很有成绩,刊发了名家作品,期盼杂志确立基本定位和未来方向规划,在地域性和普遍性的分野之间,可面向更广更深的领域。
《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评价《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内容丰富。杂志应秉承广东这一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开放性、多元性、先锋性显著的精神气质,关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体现差异性,发出不同的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柠分析了《上海文化》《媒介批评》《南方文坛》的办刊特色,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在特色栏目的设置上要下功夫,体现出珠三角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富有特色的、活跃鲜明的风格。
中国青年出版社原总编辑李师东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刊物,聚焦越精准,特色就越鲜明。湾区批评不仅限于当代文学批评,还包含中国古典文论和中国诗文鉴赏,要展现粤派批评队伍,对接大的创作、批评生态,显示大湾区文学批评应有的视野和格局。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南方文坛》杂志原主编张燕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有以下特点:一是自带精品意识,已初具名刊样貌;二是精品建构,突出岭南文化,前沿性和批判精神相融合,地缘文化和世界视野互鉴;三是坚持内容为王、品质为上,做好自己,再谈创新。她还提出了装帧设计、栏目设置、文艺互通等方面的建议。
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罗宗宇站在学院派和读者的角度发言,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在四年间获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在学界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建议杂志在确立栏目特色后,从“跟跑”转为“领跑”,主动制造话题,引领文学评论,打造湾区品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倪学礼从阅读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经验出发,阐述评判好作品的标准,期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的办刊关注作品的细节、文字的描述、爱和怜悯、风格和结构。
《文学评论》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艳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办刊重视外地学者意见,应立足湾区、打造品牌、辐射全国、进军“C刊”。她还就杂志栏目编排及比重、名家作品刊发、名家长篇近作的批评研究、引用率和推送率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辽宁文学院对外交流部主任、《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李桂玲用三个关键词作发言。一是“必然”。重视地方性正当其时,地方性要夺取话语权。二是“变通”。文学期刊在不同时代背景和现实语境下,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潮流。三是“坚守”。坚持办刊的责任担当和风格特色,坚守文学核心价值和文学理念。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申霞艳分享了个人担任杂志编辑的工作经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肩负历史使命,站在时代潮头,《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也要站在时代潮头,肩负起历史使命。
《文艺研究》副主编李松睿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强地域文化特色,旗帜鲜明。二是组织学者对话,产生思想的交锋碰撞。三是均衡好文章标题和内容的平实部分占比。四是加强新媒体传播。五是用稿关注跨学科式的研究方法,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和冲击力。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田梦结合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文章转载数据,表示普遍性的、宏大的议题转载量更大,在坚持地域性特色基础上可进行突破和超越,以小见大,勾连普遍性。至于文章定位方面,要在史料学和文学史研究之间有所侧重。而在热点话题方面,要凸显差异化特色,避免同质化。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编辑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桥生以“三力”发表观点。一是“持续努力”,稳健发展。二是“相互借力”,媒体和杂志共同前进。三是“共同发力”,发出湾区之声。他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要聚焦大湾区,强化新媒体推介,加强岭南文化溯源,讲好岭南故事、湾区故事。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凌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杂志要从大湾区出发,推动全国性学术话题的产生。二是加强媒介传播、国际传播,以科幻文学等吸引年轻人关注。三是要打造湾区的文学品牌、文创品牌,进行IP转化发展。
澳门大学葡语系教授姚风结合《中西诗歌》的办刊经验提出建议。一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要在封面优化等方面加强改进。二是努力成为核心期刊,提高稿酬,吸引更多优秀作者。三是加强对港澳作家的关注和推介。
蒋述卓作小结
蒋述卓作小结表示,感谢各位名刊专家和学者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的垂注,编委会将虚心吸取意见,继续把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的意识形态关,聚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前沿热点,探索把握科幻文学、海洋文学等重点话题,凸显湾区文学特点,展现“粤派批评”特色风尚。
出席论坛的还有《香港文学》总编辑游江,香港女作家协会秘书长吴燕青,澳门笔会会长汤梅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文联主席马新兰,内蒙古翻译家协会副主席陈萨日娜,西藏林芝市作家协会陈天龙,珠三角九市作协负责人庞贝、王国华、石耿立、张况、林汉筠、陈雪、黄廉捷、张启雄、钟道宇,以及省作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