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观点·争鸣

凌春杰 | 新质生产力与文学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4-10-14 作者:凌春杰(土家族)来源:文艺报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的能力,其发展代表着社会的进步。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多次作出深入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推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质生产力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生成了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变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包括政治、文学、艺术等在内的上层建筑,是推动当代文学谱写时代之歌的强大动能。

新质生产力为当代文学提供新题材

新质生产力不只带来了全新的经济形态,还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情绪情感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成果可以说是当代文学新创作题材的源头活水。

新型人际关系涵养了当代文学的叙事核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了新的人格气质和人际关系,这表现为现代文明和城市化对传统熟人社会关系的解构,以及新城市社区对半熟人社会关系的催生。即时通讯与网购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强化了与半熟人社会关系相关联的半陌生社会关系,线上熟悉而线下陌生,成为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现代网络所构建出的虚拟空间,带来个性化的匿名关系。ChatGPT改变并重塑了人机交互方式,从人人关系中嬗变出人机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不仅带来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的变化,也带来文学书写对象的转移。近年来,反映新型人际关系的作品相继涌现,如匪迦的《北斗星辰》展现人在技术攻关中如何百炼成钢,盛非的《深圳宅女》叙写都市人的世态人情,张慧娟的《桑间》探讨相互搭叠的人际关系等。这些作品对正在生成的新的人际关系进行书写,关注时代演进中人的命运和情感。

新的题材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叙事主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劳动资料更加丰富,劳动对象更加多样,二者的相互转化也更加灵活快捷。以体察时代生活为己任的当代文学,要深入观察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生的持续而深刻的变化,关注新质生产力带来的重大鲜活的新题材。写作者要聚焦因新质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新业态、新生活、新成就,关注与新质生产力紧密关联的深空深海、生物工程、人工智能等新领域,叙写时代变革中人们创造的大装置、大数据、大模型、大创意、大空间,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新型审美规范。这类题材的作品已有不少,如赵雁的《筑梦九天》、龚盛辉的《中国北斗》、叶梅的《粲然》、陈新的《嫦娥揽月》等,它们以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变革等为对象,通过生动曲折的叙事,展现科技推动下的时代巨变。

新的应用场景预示了当代文学的生活场景。新质生产力催生了无数新的生活场景,构建起全新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这同样是当代文学的重要题材。郭超的《共享单车:奔向美好生活》表现新生的共享经济,马金莲的《众筹》展现网络发展下的众筹、打赏等新经济方式,石一枫的《入魂枪》书写了智能生活与人机交互……新时代以来,我国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广大乡村已发生深刻变化。山乡巨变作为宏大生活场景,出现了无人农场、观光农业、现代民宿等众多新元素,这也是文学记录时代变迁极为重要的抓手,催生了欧阳黔森的《莫道君行早》、关仁山的《白洋淀上》、王松的《热雪》等一批优秀作品。

新质生产力为当代文学开拓新空间

新质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创新融合的结果,是人们在顺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种种想象变成现实的奋斗成果。它在创造全新的经济形态时,也为当代文学开拓了新的空间。

为科幻文学拓展想象空间。想象是人类前行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学的重要元素,科技的加速发展使想象与文学同步行进。从近年来科幻文学的发展来看,新质生产力为文学拓展了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广泛运用,以对新质生产力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为书写对象的科普文学也迎来了全新发展。

为网络文学加载价值空间。网络文学因互联网的发展而诞生,如今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方阵。网络文学以超长篇、去中心、互动性、类型化、商业化等为主要特征,适应新的传播特点和阅读方式,在读者大众中得以普及,成为文学发挥娱乐功能、传播文化价值、凸显市场价值的重要载体。随着人类的认知边界从陆、海、空向天际宇宙拓展,网络文学在保持既有优势的同时,也从卫星互联、太空旅游、太空育种等题材中获取灵感,建构贴近科技现实的新空间。此外,人工智能的出现还将整合和重塑网络文学平台,从艺术性、互动性、思想性等方面强化文本价值,从动画改编、视频制作、翻译输出等方面进一步赋能网络文学。

为文学跨界提供发展空间。当代文学在传播媒介、阅读方式等方面也深受新质生产力影响,文学边界不断得到拓展。人工智能的创新热潮,文生图、文生视频、多语种翻译等智能模型的出现,使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能够通过提示直接生成视听形态;多媒体演绎、跨门类改编、跨语言翻译以及数字出版,或将成为与传统文学并存的新形态;文学的多语种表达、多门类表现将更易实现,文学的生存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可以想见,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当代文学将会拥有更新的发展前景。

新质生产力为当代文学提供新的生产路径

新质生产力与文学的交互作用,不仅深刻影响了文学“写什么”,也引发了当代文学“怎么写”的变革,为当代文学生产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人机互动有效丰富文学生产。文学创作向来是个体劳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丰富了文学的创作行为。探索者借助人工智能从事文学写作,引发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思考。从2016年我国第一部人工智能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到2024年我国第一部人工智能长篇小说《天命使徒》发布,探索者通过人机合作,令大语言模型在文学写作上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不仅能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还可能逐渐自主从事某些艺术创造,而原本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转而变成训练和投喂大语言模型的各种信息素材。在硅基芯片和碳基生命融合技术取得颠覆性突破后,通过更为直接的脑机互动,人工智能将在文学生产、文学教育、文学娱乐、文学批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人机深度融合革新文学创作。当人工智能解决了网速、耗能、芯片和素材等问题后,其基于全网智慧的创作水平很可能将不亚于人脑。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人工智能,必然要和人的创作比肩,进而促使文学迈向人机融合这一新的生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大语言模型参与文学写作时,要把握好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伦理,当前可参照科技部《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指引,对生成式内容予以标注并简述生成过程,解决知识产权等问题。但未来如何处理,仍需进一步观察与思考。

当代文学是关注和应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新质生产力对于当代文学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读、如何想以及如何翻译、改编等,都带来了颠覆式变革,文学创作和文学想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哺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面切入描写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生活场景,讲述新的人物故事、探析新的世情人性、构建新的审美规范、抒写新的时代精神,是每位作家肩负的时代使命。将新质生产力运用到文学发展各个方面,推动文学想象和现实生活的多维互动,促进当代文学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满足人民群众浸润真善美的多层次需要,对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土家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