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在伟大改革实践中激荡文学澎湃力量

更新时间:2024-10-14 来源:学习时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是奋进新征程的庄严宣示,也是夺取新胜利的有力动员,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光辉道路。全会《决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纳入“七个聚焦”,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系统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动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中国作协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要引导文学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勇担使命、共铸辉煌。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文学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文化创造力,不断丰富“第二个结合”所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丰厚的思想文化土壤。

坚持正确方向,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有了文化主体性,中华民族才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屡遭忧患却高峰迭起,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宏阔的历史纵深和坚实的文化根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使我们的文化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强大主体性和旺盛活力。毫不动摇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道不变、志不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有强烈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深入总结提炼党和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形成彪炳史册、激励未来、影响全球的价值观念,把实践中获得的有效经验及时凝结为具有普遍意义、引领作用的价值观念,形成深厚的、具有时代标识的文化积淀。高度重视文学的作用,把文学置于几千年中国文学传统、置于百年来现当代文学发展历程、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中,引领广大作家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创造与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学气象,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坚持高质量发展,铸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会《决定》着眼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高质量发展要求全方位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新时代文学是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凝聚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文学。实现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是时代和人民的要求。近年来,中国作协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高度,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文学组织、创作、出版、传播、研究等各个环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作协组织自身建设,创新文学工作路径方法,把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团结引领广大作家热忱描绘新征程波澜壮阔的时代景象,推出一批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伟大实践的时代精品,组织一系列服务大局、富有魅力的文学活动,努力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不断夯实文化强国之基。

坚守人民立场,创造更加丰富美好的文学生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的力量之源、成功之基。全会《决定》通篇贯穿着鲜明的人民立场,坚持将服务人民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人民不断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精神生活的丰富充实、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充分激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国作协深入思考新时代文学的人民性如何获得更加生动、丰富、具体的呈现,推出“做人民的学生”系列活动,号召广大作家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长期的自觉行动,学习人民的伟大实践,学习人民的奋斗精神,学习人民的艺术表达。诚恳向人民取经,通过深入企业、乡村、学校等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一线进行调研,获取宝贵的创作素材和艺术灵感;通过培养扶持来自快递、矿业、家政等生产劳动第一线的写作者,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蓬勃旺盛的文学创作潜力,形成了新的文学增长点。自觉邀请人民阅卷,通过拓展文学报刊图书的发行渠道,寻找、重塑文学与人民更广泛、更深切的精神联系和情感共鸣;通过促进优质资源整合、提升文学公共服务,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时代文学迈向更高境界

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我国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愿景的实现,对未来一个时期的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系统部署,召唤创新创造、鼓励担当奋斗,必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新时代文学迈向更高境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文学提供宝贵历史机遇。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在鼓舞人民斗志、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敏锐捕捉新鲜的社会生活,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积极投身改革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根据《人世间》《繁花》《大江大河》《我的阿勒泰》等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屡创收视热潮,成为“现象级”文化热点,彰显了改革奋进精神的当代价值。这些优秀文学作品熔铸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实践之中,承载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是时代的声音,是一代人的奋斗史、心灵史。伟大实践召唤伟大文艺作品,伟大文艺作品辉映伟大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驱动引领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着沧海桑田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文学巨人的时代,它召唤着与之相匹配的时代经典,也必将迎来恩格斯所说的“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作家的心灵最为敏感,作家的目光最为敏锐。蓬勃向上、浩荡前行的时代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新的灵感,不断更新文学的表达方式、拓展文学的边界。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洞察时代之变、把握时代机遇,找到文学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紧扣时代之需,努力形成文学创新发展的氛围和环境,使文学事业蓬勃发展、活力奔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新时代文学志存高远。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是文学事业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作为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文学必须更为迫切、更为主动地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这就需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树立大时代观、大历史观,与伟大的时代一道前进,与伟大的人民共同奋斗,在伟大征程中展开个人的艺术创造,以历史性、总体性视野深刻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展现中国人民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风貌,在宏伟蓝图中铸就闪亮的文学坐标。中国作协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出发,鲜明提出并系统阐释“新时代文学”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追求,强调新时代文学是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奋力铸就艺术高峰的文学;是以创新为动力,勇于拓展新空间塑造新形态的文学;是坚定文化自信,光大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文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学;是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人类关怀的文学;是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有力证明文学地位价值尊严的文学。为推动新时代文学在理论上不断丰富、艺术上不断创新、实践上不断突破,中国作协深入研究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重点创作规划组织模式,组织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引导广大作家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组织实施“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引导广大作家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整合全国优质出版资源共同推出精品佳作;积极探索文学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新途径,助力湖南益阳清溪村打造“文学村庄”,塑造乡村文化振兴新地标,涵养乡村现代文明新生态,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风景。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的立意、审美、阅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更为紧密、更为契合。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新时代文学向新而行。创新是改革的精神特质和动力源泉,是文艺的生命。全会《决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部署,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这对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强大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思维、更新观念,摆脱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释放文学潜能、拓展发展空间。中国作协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勇于探索创新,通过举办“中国文学盛典”、深化与影视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加强文学与新媒体、新业态、新技术的交融交汇,努力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积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主动拥抱新变化、研究新规律、树立新观念,创造新的文化形态,创新文化发展模式。加强对网络文学的引导扶持,使网络文学主流化、精品化进程加快,IP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对文化产业的内容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网文出海”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更加亮丽的名片。不断加强与中国科协等部门的合作,深化对云计算、AI创作、数字阅读等新质生产力要素的研究,推动科幻文学创作和相关产业发展,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积极贡献。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新时代文学胸怀天下。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只有坚持胸怀天下、秉持开放包容、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文学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天然地具有促进交流、增进感情、实现“美美与共”的作用。中国作协不断加强对外交流机制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学领域各项合作,努力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为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贡献力量。全会刚刚闭幕,我们即在杭州和北京举办了“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邀请来自金砖十国的70多位诗人围绕诗歌创作进行深入交流。中外诗人通过学术对话、诗歌分享、文化采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彼此聆听、唱和应答,结下深厚友谊,筑起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交融互动的人文之桥。诗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海外网友的热烈响应。诗会的成功举办彰显出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开放,为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特贡献。我们坚信,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中国文学必将拥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站上更精彩的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是一个持续向前推进的过程。在中国这样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推进改革,需要集聚最广泛的力量、形成最强大的合力。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学反映人民呼声、提振发展信心的独特优势,创造良好文化生态,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凝聚强大改革合力,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时代氛围,共同创造崭新的“人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