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王晓娜 | 姚燕飞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

——以《茶自峰生味更圆:记茶叶专家王医凤》为例

更新时间:2024-06-12 作者:王晓娜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茶自峰生味更圆:记茶叶专家王医凤》(羊城晚报出版社,2024年1月版)是湖南籍广东作家姚燕飞的新一部报告文学专著,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叙了湖南省永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医凤扎根基层开展茶叶事业、改造红壤以及退休后帮助广东省清远市英德茶企和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事迹。

在本书中,作者姚燕飞以传主王医凤的生平经历为线索,先倒叙后顺序,对农学家王医凤先生的一生做了文学性书写。作为一名在体制内工作的业余作家,姚燕飞的文学成就颇为突出,从诗歌、散文、评论到小说,各种体裁均有涉猎,正式出版的作品从早年的长篇小说《不易之剑》《风雨南山》《子夜无言》,散文集《一曲和风遍大千》到近年来的长篇小说《何以安放》,近体诗集《燕巢燕语》,尤其是长篇报告文学《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大地告诉我你怎样走过》《清远红色地图》《布衣院士卢永根》等,都显示出一个成熟作家的创作坚持和文学自觉。

从近年的几部作品不难发现,姚燕飞的报告文学创作,一直遵循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手法,作品中的人既是历史的、时代的,又是社会的、人性的,既是重“功业”、崇理性的,又是丰富多面、有温度的。本文以《茶自峰生味更圆:记茶叶专家王医凤》这部为农学家立传的作品为例,尝试探析姚燕飞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

一、知人论世,以人带事

“知人论世”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意为“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同样,为一个人物立传,必须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如何了解?我以为一靠阅读获得,一靠阅历经验。一个作家,如果没有深厚的阅读积淀和丰富的生活阅历,很难写得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姚燕飞的写作,其实就是写阅历,他有一段天赐的成长经历: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小跟着外婆和父母受尽冷眼和欺凌,心性敏感,但良好的家风家教和读书观念又赋予他强大的精神内核,即在任何苦难和挫折的困境中,都必须坚持阅读、正直做人。因此,我们可以在姚燕飞的诸多作品中,看到这种朴素传统的文化正义。《茶自峰生味更圆》一书更是如此,书中描写的人物有几十个,但个个都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王医凤先生的妻子李品菁女士,她是本书第一位出场人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作者笔下,她“瘦小精干”,正“带领着一群中老年朋友打太极拳”“时而金刚捣锥,时而白鹤亮翅,时而野马分鬃,时而玉女穿梭,整套招式连贯优雅如行云流水”。紧接着,作者交代,“她叫李品菁,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李世丰教授的三女儿,全国优秀特级教师。”看似简洁平实的一句话,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含量。

因为在后文,作者会详细写到李品菁女士的家庭背景、家学渊源、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及与丈夫王医凤先生从相识相知相恋到互相扶持、不离不弃的一生。作为农业科学家和茶叶专家的王医凤教授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他,能够家庭事业双丰收,肯定离不开妻子的默默付出与支持;反之亦然。王医凤和李品菁相识于大学校园,大学毕业后,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王医凤被分配到株洲市茶叶进出口贸易公司,而李品菁则选择到江永一中当化学老师。株洲与江永相隔400多公里,依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一个单程就要花两天一夜的时间。这是关系到两个青年才俊人生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抉择,也是对婚姻和人性的巨大考验。因为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生可是稀有的“天之骄子”。通常,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此处是一个可以让作家极度渲染和煽情的机会,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情景交融等各种创作手法尽可以轮番上场,但姚燕飞并没有按照惯常套路叙事,他轻描淡写道:

停了一会儿,王医凤正言说:“分配到株洲也不是我的选择。株洲离省会城市长沙比较近,又是湖南的重工业城市。零陵地区相对落后,更何况它下面的县呢?我决定申请到零陵地区江永县工作。”

王医凤仅仅是“停了一会儿”,就做出了人生的重大抉择。简短的三句话,却有千斤重,既维护了岳父的尊严,爱护了妻子,又体现出青年王医凤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和情怀。这正是生活,是阅历,是丰富的积淀,转化为作品字里行间“微言大义”无声胜有声的立意和品格。如此,作品不但写出了王医凤和李品菁伉俪情深的细节,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还呈现了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在波澜起伏又细水长流的平凡岁月里,正是夫妻二人的相互扶持和默默奉献,才成就了茶叶专家王医凤不平凡的一生。

二、对中国文学写人传统的继承

中国文学,历来有写人的传统,比如古代的《史记》《汉书》和《红楼梦》,现当代的《阿Q正传》《雷雨》和《人生》等,都塑造了经典传神的人物形象。

姚燕飞报告文学的写人技巧,其实是对中国文学“写人”传统的继承。他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让叙事和环境为人物服务,通过人物的性格特征呈现其精神世界。例如,“王永修今年27岁,但是做起事来已经非常稳重和冷静。他下剪的力道不太大也不太小。力道小,剪不断线头;力道大,一剪刀下去或许会把衣服剪个窟窿,再次缝合的时候就会留下痕迹。”“九月的天气,湖南开始有点凉了,王医凤还穿着4年前刚进大学校门时父亲用自己的工作服给他改的衣服。衣服洗得有点发白,但是,袖口和衣领都没有磨破的痕迹。王医凤兄弟、姊妹多,他一直爱惜一饭一菜、一针一线。为了保护衣领,他请父亲给他做了一件假衬衣(只有衬衣衣领),穿上后把假衣领翻盖在外套衣领的外面,这样就保护了外套衣领不被磨损。”后者对青年王医凤形象的刻画,呼应前文对王医凤父亲王永修裁缝的手艺描写,合情合理,充满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质感,非常接地气,同时又使人物形象愈加立体、丰满。

生动传神的场景化描写,构筑起作品的“画面感”。这是姚燕飞作品的一个显著特色,无论文本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能呈现出活灵活现的画面,读作品仿若在读剧本或观看影视。比如,“为了迎接孩子出生,王永修正要去关院门,门口忽然跑来几个乞丐,对着他伸出脏兮兮的手讨要红包。王永修把口袋里的铜板都翻出来打发他们。等乞丐们走后,王永修心想:兵荒马乱的,老百姓流离失所,贫病交加,儿子将来学医好了,帮助这些穷苦人,为他们解除痛苦。”时代背景扑面而至。“走在乡间泥泞的道路上,王医凤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四月底的日子,湖南进入了梅雨季节。昨晚下了通宵的雨,今晨整个天空都是灰蒙蒙的,灰色的云凝固在头顶反而像极了一块挡雨的天花板!”简短的几句话便勾勒出一副乡村晨景图,人物的情绪也尽在其中,为整个章节的叙事定下基调和氛围。

又如,在王医凤去世后,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但到了7月31日上午,王教授遗体火化那天,英德市殡仪馆的广场上聚满了自发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茶届同仁以及十乡八岭的茶农——其中有很多人是王柯孺姐弟三人都不认识的。王柯孺又不得不向相关部门领导报告,领导说:“大家都是自发到场的,你们也不好把人赶走,这不怪你们……”

简洁的两句话,勾勒出一个感人的送别场景,既有感性的描写,又有理性的克制,如实呈现新冠疫情时期的人事人情,建构起“中国一代茶神”在地方老百姓心中的高大形象,人物的精神品质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三、诗书传家的立意自觉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不仅为人物立传塑像,也为民族精神铸魂。姚燕飞深谙此理,《茶自峰生味更圆》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诗书传家、注重家风家教的立意自觉,情节推进过程中虽一直在讲故事,但处处指向如何修身、如何做人。

李品菁女士的身份是“我国著名化学家李世丰教授的三女儿,全国优秀特级教师”。对于她的家庭和出身,后文有这样一段话介绍王医凤的态度:

在王医凤的心里,李品菁说的“我爸爸在中南矿冶学院化学系教书”使他心生敬意。他老家萧县古称萧国,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新石器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和隋唐时期的萧窑遗址,当地特别崇尚文化,对文化人尤其敬重。别看他的父亲王永修只是位普通的工人,但是,他叮嘱王医凤无论处在哪个时期,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切记读书和拥有知识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其实,这段话也正是作家姚燕飞的创作思想和文本立意:崇尚知识、崇尚真理、“崇尚文化和文化人”是该书两位主要人物的灵魂和光辉,也是流淌在整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内核。这就使人物具有了高贵的品格,文本具有了时间的品质。

基于此,在姚燕飞的这部作品中,有个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人物名字的由来。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历来重视和讲究取名。比如,李品菁有七个姐妹、一个弟弟,她排名第三,因此名字中有三个“口”。八姐弟的名字,有的从字形,有的按字意,均有一定的规律和涵义。“王医凤”本名“王保贵”,是由其祖母按照王家辈分中的“保”字辈所取,后来又根据药王孙思邈“疗龙医凤”的传说,自己改名为“王医凤”。因此,对于如何给一双儿女取名,重视家学家风的王医凤夫妇自然非常重视:

李品菁怀有身孕的时候喜欢吃酸甜的食物,按照湖南“酸男辣女”的说法,以为是个男孩子,王医凤便给孩子取名为王柯孺。“柯”和“孺”分别以“木”和“子”为偏旁,木、子构成“李”字。“柯”字从木从可,其中“可”由“口”和“丁”构成,即一个男孩,“孺”字中的“需”表示需要,“王柯孺”意为王、李两家都需要一个男孩子。

……

抬起头来,王医凤面对妻子微笑道:“不,不叫善,叫嬗,嬗变的嬗。怀孕的时候,我们判断是个男孩,所以取名叫柯孺;现在头胎生的是女儿,发生了变化,所以叫嬗。这个字的另一层意思是传递。‘莉’是‘茉莉花’的‘莉’,又和‘李’字谐音,‘王莉嬗’意为王、李两家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把美好和吉祥的东西传递出去,传承下去。”

作品主人公的觉悟和品质,其实正是作家姚燕飞创作思想的重要体现:自小跟着外婆熟读《诗经》《三国演义》、唐诗宋词和《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的他,对于中国重视诗书传家、修身济世的优秀家风和传统文化,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因此才会在作品中反反复复地书写、强调与赞颂。

中国当代文学之林,不乏优秀的报告文学和传记作品,优秀的传主也各有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但具体到文学艺术性,讲故事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么讲。在这方面,姚燕飞的写人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文本,他笔下的王医凤及其家人,甚至他们周围的朋友们,很多都呈现出崇文重教、修身立德的贵重品质,这正是他文本的异质性所在,也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消费时代,最容易被人们遗忘和抛弃的东西。

王晓娜简介:

河南巩义人,现居广州。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秦牧创作研究会会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羊城青年签约文艺评论家,《作品》杂志签约评论家。著有长篇小说《何以安放》(合著)。评论、散文和小说刊于《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艺术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作品》《时代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