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莫华杰:从打工仔到名作家,他在“中国作家第一村”实现文学梦

更新时间:2024-05-08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村民”莫华杰在文坛又载誉——他的新作《特殊使命》进入影视化前期流程,并成功举办了“金笔杆”优秀文学作品分享会个人专场。从流水线工人到知名作家,莫华杰的成长离不开东莞,而“作家村”对其助益良多。莫华杰说,正是依靠“作家村”,自己得以通过文学写作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东莞文学人才炼成记:从流水线工人到文坛名家

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官仓活动中心,近日一场“金笔杆”优秀文学作品分享会吸引了国内文学大咖和书迷等数十人参加,这是“作家村村民”莫华杰作品《特殊使命》的专场,他分享了写作经验、讲解作品人物故事情节,现场嘉宾朗诵分享作品内容节选,围绕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据了解,《特殊使命》是一部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而创作、反映东莞红色文化的长篇小说,以东江纵队香港大营救历史为背景,记录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莫华杰告诉记者,《特殊使命》已进入影视化的前期流程,策划打造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影视作品。

从流水线工人到知名作家,莫华杰的成长离不开东莞。他在2004年到东莞打工,辗转于大岭山、长安等地的工厂流水线,打工生活很枯燥,他以写小说为乐。每逢周六日,工友都出去玩,他却在宿舍闷头写作。工厂宿舍没有书桌,他就把上铺床位的木板掀开一块,站在下铺,上半身刚好可以“钻”到上铺位置,以床板为案写作。最初,投稿屡屡石沉大海,经过打听,才知是手写投稿的“通病”,于是又去报了个打字班,学会打字后到网吧写作。

2006年,他的第一篇作品《取名风波》在东莞本地知名文学杂志刊发,获得了700元稿费——可比当时他月薪还高,从此更坚定了梦想。莫华杰的爱情也是在东莞因文学而收获的。一次征文比赛获奖,主办方邀请莫华杰来朗诵作品,他羞于普通话不纯正就想邀请一位师妹代劳,而师妹则推荐了自己的闺蜜……最后,莫华杰与师妹的闺蜜一见钟情,成就良缘,至今婚姻幸福。

如今,莫华杰在中国文坛已颇有名气,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2021年入选“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扶持”项目。出版小说集《赊佛》,入选2019年度“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长篇小说《春潮》入选2022年度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项目。曾获“广东有为文学奖”“海峡两岸长篇小说优秀奖”等奖项。

作为一位在东莞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莫华杰的作品里总带有许多“东莞元素”,其自传作品《世界微尘里》就写出了东莞打工生涯的苦与乐,成为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获奖作品。他透露,新作品将再次聚焦东莞——以东莞潮玩为题材创作一部纪实作品或歌剧,目前正在着手拟定提纲,很快就会到潮玩产业发达的镇街和企业去调查采访,他期待以文字向世界展示“东莞制造的美学”。

莫华杰:“作家村”名家汇聚,有助彼此“扩宽航道”

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是莫华杰文学之路的一大助力,早在2010年,莫华杰跟随老师陈启文学习时就知道了“作家村”,为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他经常在周末坐车到樟木头交流学习。今年年初,莫华杰的个人驻创工作室在“作家村”启用。今年至今,依靠作家工作室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东莞创作研究基地等平台,以及不时举办的文学论坛、文学论剑、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莫华杰结识了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朋友,他说“助益良多”。

“这里是一块宝地,有助于打开视野,这么多作家聚在一起,就像涓涓细流汇聚,能够拓宽航道。”谈及“作家村”,莫华杰说,自己多年来“一直往作家村跑”,是为了吸收到更多的文学创作营养。2024年初,莫华杰作为首批作家进驻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的作家工作室。

莫华杰表示:“每个作家写作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有的时候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但是一大帮朋友聚在一起互相交流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的缺点在哪里,你把它弥补之后就成长了,依靠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我想我们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