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为什么说“让世界重回白鹅潭”?听名家解析背后的文学意象|鹅潭夜话①

更新时间:2024-04-30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皎月映潭,夜色如诗。

由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作品》杂志社)主办的文学直播对谈节目——“鹅潭夜话”首场活动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行。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邓一光,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知名评论家丛治辰,以及主持人《作品》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王十月,畅谈“让世界重回白鹅潭”这一主题。

说到白鹅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发轫于此处的白天鹅传说。“从文学的角度看白鹅潭,白鹅非天鹅,而应是白雁(鴈)。”邓一光从民间习俗到文学艺术审美,对白雁意象进行解剖。

52656275_c0edc499-7bd9-4493-bffa-67a85562da57_副本.jpg

白雁代表忠贞、纯洁、友谊,更代表家国情怀,古代文学中多有白雁意象:如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中就曾写道: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黄庭坚也在《寄黄几复》一诗中写道:我居南海君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白雁意象寄托着家国情怀,广东文学馆放在白鹅潭,是一场竹马青梅之约。”邓一光说。

在直播中,邓一光谈到,白鹅潭既是中外贸易的窗口,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一口通商”“十三行”“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等词汇,是白鹅潭商贸繁华的写照,但邓一光认为只了解到繁华商贸活动是不够的。

他从中外考古,文人墨客在岭南写著的作品,以及白晋、张诚等来华传教士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外的事迹中,深入浅出地叙述了白鹅潭所代表的岭南地区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了解交融的影响。白鹅潭,不仅见证了广州乃至中国与世界的商贸往来,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

北京大学副教授丛治辰认为,面对异域文化,白鹅潭更能激发国家认同感。“恰恰是在白鹅潭,恰恰是在这个一口通商的地方,才最能知道国家认同感是什么。”丛治辰感慨。

在丛治辰看来,自古岭南被冠以蛮夷之地,汉疆末梢。但恰恰是这样的蛮荒边陲之地,因为有了对外沟通,站在与异文化交流的最前沿而更能加剧国家、民族认同感的产生。

从谢灵运、韩愈、苏轼等带着“他乡叙事”“客域文学”视角创作作品的古代文人,到近现代不少非粤籍作家在广东扎根、以强烈认同感进行创作,这一思想转变,实际上就是在白鹅潭等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在面对异文化的冲击时激发和强化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鹅潭夜话”是广东文学馆精心打造的一档人文谈话类节目,5月1日和5月3日晚8:00还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文学夜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