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专访|张培忠:广东文学迈向中国文学第一方阵
更新时间:2024-04-28 来源:南方+
广东文学馆隆重开馆之际,广东文学正值满园春色、芳菲竞艳的“人间四月天”:冯娜《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诗歌奖;胡永红《上学谣》、吴岩《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蔡东《月光下》、葛亮《飞发》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葛亮《燕食记》、魏微《烟霞里》进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前十部作品;海漄《时空画师》斩获2023年世界科幻文学雨果奖;曾平标《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陈继明《平安批》分别获中宣部第十五、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近年来,广东涌现一大批彰显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学作品,接连晒出亮眼“成绩单”。
广东文学近年来佳绩频传的原因何在?广东文学馆的落成将如何推动广东文学由高原迈向高峰?南方+对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进行了专访。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
大湾区再添文学创作发动机
南方+:在您看来,广东文学馆的落成有何特殊意义?
张培忠:广东文学馆的建设,是省作协近年来的“头号工程”,早在2010年就已写进了工作报告。2018年9月,省政府将广东文学馆纳入“三馆合一”项目,项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领导亲自擘画,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将项目定位为“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广东文学馆是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
广东文学馆落成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向奔赴的重要桥梁、平台与高地,成为文学创作的发动机。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为作家提供吸收营养的场域,而高质量文学活动的举办,会让更多有益的思想在此激荡,从而催生更多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的优秀作品。
铁火新生:广东现代文学展览厅。
南方+:请介绍一下广东文学馆的亮点及规划过程。
张培忠:广东文学馆的展陈,存在很大的难度。文学作品比较抽象,怎么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一部经典之作的诞生过程?我们思考了很久。如果只是将名家名作简单予以陈列,这是比较原始的展陈手段。为了让观众拥有沉浸式参观体验,我们综合运用墙面和地面投影、天幕光纤等现代科技手段,设置了多重情景体验空间及创意互动项目,以达到实物展陈与多媒体运用互相辉映的效果。我们还对一些经典的文学文本进行适当的直观呈现,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突出重点。
海上明月——广东古代文学展览厅。
举两个例子,在“鲁迅家”展览厅,观众能够通过具象化的场景还原和实物展品,直抵文学现场,重新认识“家庭中的鲁迅”温情的一面;在广东当代文学展厅,观众可以借助梦幻的沉浸式多媒体,在五分钟内穿越古今,饱览广东文学两千年风华,效果非常震撼。
“鲁迅家”展览厅。
广东作家有信心、有能力书写伟大时代
南方+:您对广东文学近年来取得成绩有何评价?
张培忠:按照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的说法,广东作家表现非常突出,就整体实力而言,已经“毫无愧色地进入中国文学第一方阵”。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数据便是最生动的诠释:在总计238部参评作品中,第一轮进入前80的作品里,广东作家的作品多达10部;经过六轮淘汰之后,在获得最终提名的10部长篇小说作品中,就有葛亮《燕食记》、魏微《烟霞里》两部。入选的广东作家当中,既有成名已久的前辈作家,也有非常年轻的后起之秀,有力地证明了广东文学事业后继有人。
《燕食记》。
《烟霞里》。
近年来,广东省作协努力落实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以及省委宣传部“打造新版《人世间》创作计划”,多次召开创作推进会、组织主题采风活动,启动实施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扶持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项目重点作品7部。过去几年,广东作家共创作文学作品2700多部,其中重点选题137部,尤其是“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活动成果显著,继陈继明《平安批》、熊育群《金墟》、吴君长《同乐街》等长篇小说出版后,王哲珠《玉色》、杨黎光《寻》等长篇小说以及丁燕长篇报告文学《等待的母亲》先后出版,标志着深扎创作活动取得丰收。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发展文学事业,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分不开;也与省作协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创新机制,带领全省作家努力创作精品力作分不开。我们仍要再接再厉、未雨绸缪,如何科学配置创作资源,推动文学“破圈”“跨界”传播;如何完善和落实文学扶持政策,建立新型文学业态管理机制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探索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南方+:广东文学馆落成后,广东省作协有何重要工作计划?
张培忠:广东省作协将从三个层面全方位推动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点面结合,以重点作家为龙头,出大作品、出精品;上下结合,从省到市,在乡村振兴、装备制造、传统文化等领域进行深度创作;内外结合,以广东作家为主,以广东文学院、花城文学院、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为依托,发动、组织大湾区内外的知名作家创作重点作品。
破浪以飏:广东近代文学展览厅。
我们还计划在广东文学馆设立名家工作室以及对外交流平台,促使优秀作品实现版权交易,助推网文“出海”,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事业的动力源泉,更好地发挥文学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作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广东作家有信心也有能力,努力书写好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