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新时代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峰会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在广州举办

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吕淑娟来源:广东作家网

3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峰会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出席会议。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成员以及全国报告文学知名专家、学者等约100人参加会议。

640 (1).webp (4).jpg

3月21日上午,举行新时代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峰会,由徐剑和梁鸿鹰主持。

640.webp (4).jpg

邱华栋指出,报告文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魅力的独特文学样式、主流文学体裁,以文学形式反映现实生活,在报告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彰显中国文学审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美好的前景。一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统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广大报告文学作家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报告文学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文艺观,牢牢把握文学正确方向,不断提高深刻认识现实、理性分析事物、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以文学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和力量,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是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打造新的扛鼎之作。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文学的形式演绎时代变迁、反映多彩生活,主动讲好恢弘的中国故事,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三是要厚植新质生产力,探索新的破圈之道。要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契机,发挥文学作品作为一切文艺“母本”的独特效应,推动报告文学精品创作,从源头开始夯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共融发展的基础。加快文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加强文学作品数字化生产,运用新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开发文学IP、延伸产业链条,联合促进文学“破圈”“跨界”传播。四是要锚定“做人的工作”,树立新的文学形象。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体制优势和人才优势,广泛团结广大作家,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拓展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质量,主动为作家、文学从业者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牵线搭桥,吸引团结新的作家群体,努力吸纳更多优秀的青年作家、网络作家、业余作者,成为报告文学创作的生力军。

640 (1).webp (3).jpg

徐剑表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团结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界,组织深入生活,推动文学创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高地和世界的未来之城上,中国报告文学要直面中国的新发展、新气象。报告文学作家要转换自己的视角和写作落脚点,个人的语言体系、知识储备、写作方向应当向粤港澳大湾区转移,从炊烟袅袅的乡愁、乡土中国转向城市文明,以新兴的科技人类书写中国新型城市文学。世界未来的中心可能落在深圳的华为、腾讯等大公司,一线的报告文学作家要打开视野,拥抱新变化,实现科技与文学诗化相结合,认真采访科学家、企业家,了解新兴的人类科技走廊,认识富有企业责任和契约精神的“新科技人类”。目前报告文学创作正处于强盛期,要推动中国报告文学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报告文学作家要敬畏和珍惜优质的题材,例如长征出发90周年、建军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电动汽车、生态文明等重大题材,要提前做好储备,具备相关的思想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和文学积累,进而创作出不负优质选题的优秀作品。其次,报告文学作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保持敏锐犀利的目光。报告文学的写作不能高高在上,要把资料库转换成文学口吻、文学语言,到采访中去、到现实中去,相信第一感觉,抓住采访时的兴奋点、细节点、文学点。为写好一个优质的重要题材,要安排至少三个月、多达半年时间用于采访,再用半年时间落笔写好作品。如果说非虚构是民间立场的写作,那么报告文学就是殿堂的写作、国家行为的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报告文学是中国写实界的“国家队”,承担了国家的使命和责任。

640.webp (3).jpg

张培忠指出,广东是报告文学创作的发祥地,一百多年来,无论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广东报告文学创作一直勇立潮头,破浪前行,创作了一大批深刻反映时代特色、讴歌人民创造历史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广东作协坚定一条道路,把握两个重点,打造三支队伍,推动四项改革,促进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东报告文学创作出现三个新态势:一是从“轻骑兵”到文学重器的转型;二是从平台建设向文本研究延伸;三是从政策保障到资金支持提升。广东要把握好粤港澳大湾区优势,锲而不舍推动新时代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第一,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锻造“读懂中国”的利器。报告文学作家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把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科学体系、实践要求,用这一思想解读时代、解读中国、解读世界,同时指导实践、指导工作、推动创作。第二,要全面占有生活,用事实来呈现一种超越现实的真实。报告文学创作的基本特质除了关注生活、卷入生活、思考生活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全面占有生活,为报告文学创作的最根本的特质——非虚构服务。第三,要努力突破边界,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质创造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不断强化自身特质的同时,其创作技法和业态的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报告文学不仅要推进创作,还要开展研究;不仅要发展事业,还要发展产业;不仅要加强省际联系,还要拓展国际交流;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还要提升中国报告文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让中国的“非虚构”写作、中国的报告文学写作成为国际舆论场上一种日益强大的写作力量,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640 (1).webp (2).jpg

李晓东认为,报告文学离新时代文学特别近,要发挥新闻性和“轻骑兵”的作用。中国作家协会对新时代文学的许多工作部署,已经由理论阐述变成具体的工作安排,比如,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倡导深入新时代、深入生活,创建扎根人民实践点;在湖南益阳的清溪村推动文学助力乡村振兴,都产生明显效益,在新时代国之大者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中国报告文学及时、准确、生动、鲜活反映,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报告文学作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反映新时代,特别是反映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反映社会,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事情,哪里就要有报告文学作家的身影,及时发挥文学的作用。文学和新闻报道不一样,报告文学不仅有新闻性,还有文学性,不仅可以反映现实,还可以传之久远。

640 (2).webp.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认为,新质报告文学是指具有新时代内容、新的叙事品质的报告文学。新质报告文学创作不是为了赶时髦,它关联着时代的新的话题,也是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报告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新时期新时代赋予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报告文学作为时代文体,比其他文体更能发挥“轻骑兵”的作用。为此,报告文学作家更需要关注、学习新的知识。好的报告文学应该是具有独家挖掘新信息的作品。要有新的信息、新的挖掘,要穿透思想力度,给人以思考和精神力量,要具有非虚构审美品质。作家要回到报告文学文体本身,回答时代的呼唤、时代的命题、读者的期待。不能做现成材料的搬运工、加工者,要有新的发现、新的开掘、新的思考,接通报告文学写作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联系。

640.webp (2).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提出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要注重处理的十大关系,即立意高与下的关系、题材的大与小的关系、内容的新和旧关系、采访的深与浅关系、故事的优与劣关系、人物的特与长关系、结构的巧与拙关系、手法的虚与实关系、文字的精与粗关系、表达的美与陋关系。

640 (1).webp (1).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认为,报告文学创作这些年来成绩显著,报告文学作家在记录时代、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形象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报告文学的生命力是真实,其魅力也是真实。为了真实,报告文学写作者都付出了辛勤劳动。报告文学应该既要书写主旋律,又要回应百姓的关切。要关注百姓命运,贴近百姓生活。社会是多元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应该用不同层次的、更多手法和角度的作品来表现。一个健康的创作生态需要大家共同营造,首先是舆论环境,然后是出版机构、作家协会的指导思想,还有作家自身的选择。要独立思考、独立策划选题,写出与群众同频共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题材。

640.webp (1).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启文认为,报告文学最难之处在于采访。要严格遵守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做到没走到的,不写,没听到的,也不写。

3月21日下午,召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全体会议。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员代表等围绕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工作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经验和工作方法,提出现存问题、面临挑战及应对措施。

3月22日上午,分组举行论坛式讨论交流,会议由梁鸿鹰主持。会上,全国报告文学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报告文学创作态势、发展方向等主题展开研讨,以期推动新时代报告文学高质量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认为,报告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作用是对现实的真实把握,也即非虚构精神的强化和践行,这一点是报告文学相较其他文体来讲最核心的文体要素。报告文学是具有强烈现实关怀的文体,即时代文体。一个报告文学作家首先是思想者,要对当下纷繁复杂的时代进行现实关照、评判。强烈的现实关怀是报告文学的重要价值。读者阅读报告文学,主要是看作家如何看社会、看时代的。报告文学要高质量发展,一定要超越新闻模式,要趋向于思想性、主题性。因为读者或者环境逼迫作家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趋向是读者对于报告文学的文体期待的位移。读者期待的不是新闻,而是新闻里面作家对重大新闻事件、重大新闻人物的有深度、有广度的认知和思考,即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报道是中立立场,而报告文学家创作一定要有主体要素。报告文学要有文献性,这是报告文学成为优秀作品甚至经典作品的必要条件。报告文学的价值还在于文体的自觉。外在要素再好,内部运行规律要求要有自身创新、更新的体制,包括叙事的角度、结构、语言的启示等等。报告文学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文体体式,这是高质量发展内在的、恒久的趋向。

宜兴陶都文学院创办人徐风认为,报告文学作家要有强大的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同时应该具备重返和修复历史现场的能力,用文学保住历史的真实。报告文学写作的核心是忠于真实,用艺术手段来维护、涵养真实,让真实立体化、审美化,坚守真实的伦理边界。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游和平介绍了湖南省作协抓报告文学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燕燕就个人写作经验进行分享,认为报告文学是非虚构的真实界线之下的其中一个写作门类。非虚构的外延更大,除了报告文学门类之外,还有比较普遍流行的口述实录、田野调查,以及其他即时性的个体性的文字表达。表示更接受自觉选择的题材,写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丁晓平认为,要避免报告文学同质化,要做到“四个写”:写自己喜欢的、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别人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写给人们带来积极影响的东西;写那些能让时间留下来的东西。在采访、写作的过程,要做到“两个不”:不要相信一个人的口述史,因为每个人所讲的都站在个人角度、立场上,哪怕是现场的亲历者,都不一定准确和正确;不是所有的故事都能成为历史,要具备梳理和剪裁的能力。报告文学要掌握三个艺术:一是掌握采访的艺术,将动态和静态的采访相结合;二要掌握结构的艺术,结构要符合作品本身的特质,贴合它的机理、味道、气味,不能光顾着结构而结构;三要掌握想象的艺术,想象使文本获得飞翔的能力。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鲁顺民分享了个人创作经验,认为报告文学写作一定要有人生积累、学养积累。报告文学是考验思考能力、人生积累、对社会的认识的文体,报告文学天生是知天命的文体。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纪红建结合个人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和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的工作经历,畅谈报告文学青年作家的培养和发掘,认为要让有潜质或者有欲望的其他文体的作家投身于报告文学队伍中。一个青年报告文学作家,除了写作之外,在文本上、艺术上、思想上要创新求新。一个作品的深度和宽度不在于作家行走得多么远,而是取决于作家思想的深度和宽度。

论坛交流时,张培忠强调,要维护和重振报告文学文体的尊严。一要做到“早出工、多下田、干重活”;二要慢些、少些、更好些;三要加强对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四要培育报告文学青年队伍;五要顺应融媒体时代进行传播。作品的完成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可改编成电视、电影、纪录片、动漫等其他产品,放大报告文学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徐剑作会议总结指出,新时代报告文学作家生逢盛世,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书写,要借鉴非虚构生动、精彩、独特、充满陌生化和个性化的叙事方式,要用思想的光芒来照亮整个题材。广大报告文学作家要更加团结起来,尊重报告文学的写作,继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传递时代强音,表现时代主旋律,彰显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力量。

640 (1).webp.jpg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主持小结时指出,中国报告文学理事会要在各地积极申办,交流互鉴、传经送宝,一起书写新时代的故事。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报告文学作家要提高主人翁责任意识,齐心协力发展中国报告文学事业,共同维护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权益,提高报告文学在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的美誉度、认可度。 

640.webp.jpg

会后,还组织了“全国报告文学名家看广东”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