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诗影成辉 城市之光

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峭岩来源:广东文坛

一座生机盎然、古韵悠远的城市,与一群诗情澎湃、热血衷肠的诗人相遇,到底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诗歌创作与地域文化的双向并进中,又有着怎样的建树和功绩,翻阅广东的《清远日报》近期发表的“生态摄影日记”,便可以得到审美冲击的极大满足。

清远日报社与清远诗社采取“签约诗人”这一形式,集中优秀资源和队伍,保证走得更远。因之,就有了《清远日报》每日一图一诗的举措。从去年7月1日起,已出报100多期。无疑,它的美图妙句,为这座城市的生态发展、文明建设投放了一缕绚丽的光彩。

摄影诗的出现,是时代使然。它的渊源可追溯很远,古代的“题画诗”早已有之。自从摄影术从“摄影之父”法国人尼埃普斯发明日光照相开始,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发展历程。到了近代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从实用性走向艺术表达,与诗联姻成为独立的一种,已被大众所认可。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文艺报》曾出版过《摄影文学》专刊,为摄影与文学联手、创建新的体式,为开辟广阔的前景而呐喊助威,着实热闹了一阵。

作为一门艺术种类的诞生与定位,必有它的规律和标准。“摄影诗”最简明的要义是“形神兼备”。它作为一个树干上的并蒂花,首先是艺术的、又是形神合一的。它们在意境的共同氛围中生存,又在独立的艺术个性中显现。两个艺术人也必须在“意会中”达成默契,走向更完美的境界。

首先,给我的印象是,朝气蓬勃向上的一座城市,以及在阳光下自由生活的人们。生态化的土地绽放着无限生机,辛勤的人们在承接、分享着,也在创造着。在《北江渔舟》(吕杰汉诗)中,诗人从霞光一片红的景色中,生发出这样的诗句:“渔舟唱晚北江行,一网金辉一网情。喜看天边霞似锦,清波潋滟荡歌声。”这条亘古横流的北江,在新的时代又有了“一网金辉一网情”的心喜。而在《湟川晨舞》(黄国仓诗)中,诗人透过彩带,飞空的景象,看到了生活中的人们:“青山碧水蒙轻纱,岸上公园舞彩霞。最喜人生多趣味,闲情不负好韶华。”这个结句“闲情不负好韶华”恰如诗眼,点化出奋发进取的中华优秀品质。《赏风电场》(曾新友诗)中,“发电风能羽翼轩,虹桥带梦入云端。群峰再借胸襟阔,扯片晴空当画帘。”末句“扯片晴空当画帘”更让人有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浛光白露齐飞》(姚燕飞诗)中,“亦曾游历到浛光,难见闻名鸥鹭乡。今日偷闲来故地,蓬莱未必胜三江。”有一种自豪感溢于言表。

境从象出,诗从心生,这是这一体裁的又一特色。摄影诗最难拿捏的是“形神合一”,它要求诗人体察其微,精出于笔。不能游离其本,自由驰骋。而紧扣主题,又要腾空之外。所谓“神形合一”就是这个道理。简而言之,摄影只是提供了一个蓝本,而美的、深处的、更广阔的空间靠诗去构建。

一幅这样的照片映入眼帘:一条江从楼群中穿过,近处碧水漾漾,远方白云游空。这是一个大而爽的风景图。怎样构思一首绝句,要看诗人的造化了。诗人首先抓住入口处“白云、湟水”,点化出时间地点,然后进入境界:“未醒的山城、独钓的渔翁”。全诗四句是这样的:“巾峰竦寺白云浮,湟水悠悠入眼眸。寂寂山城犹未醒,渔翁独钓一江秋。”(金荣广《连州晨景》)。末句“渔翁独钓一江秋”可说是惊艳之笔,这一个“钓”、一个“秋”字,提升了广博的想象空间,使一个城市的早晨,有了不一样的厚重之感。“老树新枝点点青,小桥流水细聆听。秋风也是多情种,吻过长廊吻短亭。”(罗燕廷《公园即景》)这首诗依据照片提供的树、草、亭等静物入诗,张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到秋风的多情,转而“吻过长廊吻短亭”,拟人化推向极致,又确凿可信。在潘庆贤《绿韵》一诗中,对田园是这样入诗的:“放眼青山凝黛色,芳华碧野四时春。尘嚣舍却心神往,睦水依山草作邻。”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诗篇无疑都遵循了一个铁律,在立意至远上下功夫,充分拓展语言的内涵,在遣词造句上揣摩,是要务之要务,不得有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此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一切艺术无不以境界高低,决定成就大小。把自己的生命状态,演化为一种境界,化诗入境,才能完成艺术使命。

而对语言的提炼,古时则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古训,说明语言的重要地位。尤其是绝句,在四句诗里完成一个宏阔的主题,需要人生经验的积淀外,更要有调动语言的能力。古诗写生态绝句中的名句比比皆是,诸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都是经典之句。当然,这一批写的生态诗中也不乏警句,如“群峰再借胸襟阔,扯片晴空当画帘。”“寂寂山城犹未醒,渔翁独钓一江秋。”“清风爽醉金秋韵,逸客悠情惬意闲。”

摄影诗不仅仅是在诠释照片,既要契合照片本身,又不能拘泥于其中,内在的深刻性与照片内容紧紧相扣,又是独立的诗词本身。黄宾虹曾说:“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就是这个道理。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的主题必然提到日程上来,人们享有优雅的、绿色生态环境,便成为一种心理需求。清远诗界在生态文明写作上,铺开了一方诗意的天空,一股清爽之风、儒雅之风,荡涤北江两岸、波及省内外。他们以光与影、诗与情为载体,营造出一片艺术天地,深刻而形象地阐述了当代人的价值追求,以及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生共存的历史使命和人生哲理,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清远,这座古老又年轻的诗意之城、绿色之城,在时代阳光的沐浴下,显现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