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工作总结会召开
更新时间:2024-01-03 来源:广东文坛
7月11日上午,省作协组织召开《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工作总结会。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春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斯奋,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陈昆、苏毅,党组成员、秘书长刘春以及林岗、陈剑晖、贺仲明、陈希、黄仕忠、戴伟华、郭小东、江冰、闵定庆、刘卫国、李婵娟、翁筱曼、黄雪敏、刘茉琳、叶红梅、周丹杰等编委、编撰专家和省作协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广东文学通史》总主编张培忠主持。
刘斯奋对《广东文学通史》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高度评价省作协党组领导全力以赴、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魄力精神。他指出,广东地处岭南地区,近代以来,已从农业文明的后发地区进入引领时代潮流的前列,与此相适应,广东的文化也出现了非常新的可喜的面貌,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是时候用一部文学史加以总结呈现。对此,广东省作家协会责无旁贷地把它承担起来,对广东几千年特别是近代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特质和文学成果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梳理,殊为不易,堪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广东重要的文化成果。
陈春声谈了五点感受:一是通史的编撰从启动到出版仅用了两年时间,非常不容易;二是通史是一部极具专业性、学术性的著作,体现了较高的学术品味,基本做到客观公允;三是通史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展现了广东文学的特质概貌,也为中国文学和文化提供很好的观察窗口;四是通史编撰的整个保障服务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充分体现了省作协党组领导下近年来作协工作的工作实绩和干劲作风;五是建议后续可以加以修订完善,进一步增加通史的思想性和学术性,推动构建新时代文学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会上,黄仕忠、戴伟华、郭小东、江冰等编委先后发言,认为《广东文学通史》作为作协70年发展历程中少见的重大系统工程,该书全面梳理了广东文学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路径,充分展现了广东文学的特质面貌,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广东文化、广东文学未来发展新的启航奠定了良好基础。
林岗、陈剑晖、贺仲明、陈希、陈昆等编撰团队代表及服务团队代表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参与编撰本身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得以重新反哺广东文化、广东文学,找到未来学术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感谢省作协给予的平台和机会以及团队成员的配合支持,接下来将继续做好推广研讨,共同为推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张培忠表示,《广东文学通史》于2020年召开务虚会,2021年7月正式启动,在学术顾问的指导下,在编委会的支持下,克服了没有资金、没有团队、没有史料的“三无”问题,以及疫情等诸多困难,在编撰团队和工作团队、出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共召开13次编撰工作推进会,经过两年的日夜奋战,今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广东文学界的大事、盛事,不仅填补了广东没有贯通的文学史的空白,也为正在建设中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广东文学馆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助力人文湾区建设。他指出,《广东文学通史》的编撰做到了“三个一”,即贯穿一条红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贯穿全书;构建一个体系:广东文学的脉络如何,特质如何,在全国大局上处于什么位置,通史都作了恰如其分的把握并努力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形成一套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集体编撰、全力以赴的工作机制;实现“三个新”:即有新的史料发现、新的观念的阐释、新的体系的构建;体现了“四种精神”:即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犯难图远的创新精神、联合攻关的协作精神、追求学术的专业精神。接下来,要继续做好理论研讨、深化拓展等工作,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努力推动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杨璐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