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梁凤莲 | 在成人折叠的世界里呈现孩子的天空

——从胡永红的儿童文学创作探讨写作的力量

更新时间:2023-10-16 作者:梁凤莲来源:广东作家网

1

胡永红的再一次出现,似乎让时间停罢,回到那个有点遥远的二三十年前。

那时我刚从暨大研究生毕业,从一家大报漂移到一家杂志社,做着回复作者来稿来信的收发工作。

她竟然留着我完成本职工作的手写信,多年后,拍下照片发给我看的时候,我愣在那里,百感交集,竟然不知如何表达。时间可能轻易就会让几十年前的纸张散碎,却竟然也能让一个人的念想焊牢在文字里。

永红是广东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惊喜,甚至可说是一个奇迹。她不依仗于机构的或者是权力聚光灯的效应,她依托的是自己的信念,用生命的坚持为源,把漫长的隧道里的光亮一盏一盏地点亮,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守,让自己的作品,把自己的人生带到高光时刻。她这十来年持续着不断地推送出新作《我的影子在奔跑》《上学谣》《瑞喜爱小白》,一本接着一本,还有眼前的这套六本的《爸爸你要爱妈妈》,让人惊叹于她创作力的丰沛与激情,质量的上乘与技艺的成熟。

如此业绩骄人,更是喜人,由是,从出书到拍电影,从内敛低调到获奖无数,最终把全国儿童文学奖的桂冠亲手戴到了自己的头上。

我不知道这内中需要耗费多少的心力和精力,我只知道永红没有辜负自己的心愿,更没有辜负她年轻时对儿童文学信守过的承诺。

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在活着与生存的缝隙中,她从来没有放下她的儿童文学,带着它们一路奔跑,跑过荒野跑过山地,跑出了如今的春天,花朵盛放,喜意盈盈。这是梦想对持守者的馈赠,也是对执念者慷慨大方的成全。

当永红再次出现的时候,她的诚意依然让我触动,她的率性更是让我感叹。为人作派与她对儿童文学的态度,不过是互为表象的镜像效应。

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我相信,虽说是同一行业却走着不同的路径的人的内心,肯定有些什么感念是相通的,更是认同的。也许我们是同龄人,经历过这个时势给每个个体的得失,也经历过这个行业所在职场的风风雨雨。彼此达成共识的是,我们都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我们对文学都怀着信念一般的诚恳,我们或许没想过要因此而兑现什么更多的想法,可我们却指望通过书写可以打救我们的无力与无助,在生存的逼仄空间里,穿破一个洞,去到更广大的天地里。

我们都在变老,时间把我们原来拥有的很多东西重新索回。而永红却用自己不停歇地出版的作品和改编拍成的电影,给自己的人生轨迹留下了一条清晰的印记,或者是不同声部的合唱,高低起伏却又浑然一体。于是,后来的一连串的获奖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我们忙碌着各自的营生,在断断续续的交流里,我知道永红早在2000年前后就离开了体制,离开了跟儿童文学有关的工作,似乎是在跟着家里人一起经商,似乎也从没有放弃对儿童文学的创作梦想的追求,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语,就是换了一种生活的姿态,跟愿望拼了,一路携带着自己的心念,去到或许跟文学没多大关系的地方,即便不合时宜,也在坚守着拼贴着自己的创作梦。

我没有问过永红为什么不放弃?我们仅是缘于一段一闪而过的编辑与作者的关系,缘于一封退稿信的君子之交,因由并没有让我们有更多的交接,也许心念的相通却是惊人的相近。文学是什么?是精神的靠枕?是和自己的博弈?是思考的火种?是拧紧一下过有点意思的日子的螺丝?还是让自己变得聪明睿甜智起来,去观察人生的一种方式?还是一场不想轻易言弃的马拉松,毕竟都跑了那么多年了,所有的苦痛煎熬都成了可以逾越的路障,给持续的奔跑添加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也许,都是吧。

生活流淌过的感念存放在大脑里,星星在眼里永远是黑夜中踏实的陪伴,是可以信赖的可以耳语的可以厮守的精灵,谁没有过热泪盈眶的感动?谁没有过痛不欲生的折腾?谁没有过恩爱情仇的冲动?谁都有过欣喜失语的小确幸?所以为什么不写呢?老天爷没有把这种能力从永红手中索讨回去,那就是一种恩赐。

所以,永红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编外的野地里开垦着,等她再度出现在广东儿童文学的视野里的时候,她已经种植出一片绿甸和花海。在这里有春暖花开的声音,一如她对着生活唱起的童谣,一如她让过去了的那些平平无奇的日子,终于成为一页接一页的迎来关注和喝彩的书稿。在没有被看见的这么多年里,原来,她一直在储蓄着、吸收着、劳作着,跟她日常的营生看似无关的儿童文学,又重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她用实际行动再次印证,是的,全力以赴心无旁骛之后,每一种梦想都有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美好时段。

在谋生与心灵需索的纠缠中,守住了与文学之间的维系,并最终织就成一张网,在时间的耐心护卫下,打捞起自己的儿童文学的创作梦想。

在物质时段,文学无用似乎是一种无奈的慨叹,那么,写作会给永红的生活与精神生长带来怎样的改变?

时间如流水,人亦如流水,彼此都在快速地流淌,彼此都在渴望握住对方,这是一场竞逐,也是一场彼此需求的救援,时空的变迁,季节的韵律,想像的故事,都在书写中得到了抚慰,也得到了显现。

王小波说过:“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永红的创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2

永红的儿童文学起步于她的编辑时段。

时光倒流回二十多年前,她那时是《少男少女》的一个编辑,创作的嫩芽在这片土壤里开始抽枝长叶。

其时,不算太短的磨砺期既成全了她的念想,也成熟着她的笔力。虽说职场生涯总有变数,而她的坚定毫不显山露水,反正就是一句话,不放弃,从广州写到北京,从广东写到全国,世界大着呢。她用二十多年的编外身份的时间,锤炼着自己的创作心性,也在磨砺中不断地成长成熟着。

活力与才情,终于让永红赢得了自己所向往的人生。我不知道她作为全国作家代表大会广东团的一员有何想法,至少她用自己非凡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努力该得到的回报,证明了自己的作品该得到的重视,这可不是一般人轻易能成的大作为。虽说人各有志,但毕竟也让我们见识到,才情与运气同样能让这种打拼的榜样有了划过夜幕的灿烂。

内心是一座道场,交与各人修炼。女性写作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柴米油盐,烟火俗常,何以延续,何以抗衡?幸而,永红有一个坚实的后盾,有一个全力以赴欣赏与支持他的丈夫,从心力财力与各种补给里,作着义无反顾的输送。幸而有了这样的滋养,广东的儿童文学才多了一个永红带来的印记,这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永红的做法是,不抱怨,不放弃,只知道路在前方,只管行己所行,这才是最高级的坚持,这便是对自己最好的交待——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一个人的内心有了锚,即使风吹雨打,也是岿然不动的。正视自己的内心,比什么都重要,对际遇的起伏跌宕如何看、待如何处置,取决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动选择。在后来与永红随机的接触中,她为断地用作品来为自己作了最好的表白与代言。

也许个人的际遇,也在悄然地塑造着一个人的内心模式。儿童文学有一双会飞的翅膀,假如长在谁的身上,假如努力振翅,然后又有着风和日丽的岁月相随,此后谁的人生就真的会飞翔起来吗?

我愿意把这种美好的臆想落实到永红的经历里,事实上她的励志的故事已经给出了供不同的取向的人解读的答案。

我喜欢这种充满着想像力的形容,那是来自摄影师的创造:“我看见空气飞舞。”

对于很多人来说,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儿童文学是能治愈疗伤的,是有魔法附体的,是能带动平淡的生活在空中飞翔起来,或者在黄昏时让那束玖瑰金的阳光让眼前的一切镀上一层梦幻,或者在黑暗中乍裂出一丝光亮。

当翻读这套六本的新书《爸爸你要爱妈妈》时,我联想起这句出自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句:“爱与梦是括弧的两端,我把我的身体置于中间,以此,我认识世界。”

生命与爱的况味,这不仅是书写的主题,也是书写的艺术——怎么思考?怎么表达?

在这套六本的新书《爸爸你要爱妈妈》的新书里,父母怎样做孩子家庭的模范?孩子如何成为父母的天使兼守护神?爱就是根基。其实漫长的文化根基就建立在家的基础上,家庭的伦常能触摸到中国精神的命脉。

今年暑假一个理科生的阅读书单触动了我,他爱好阅读文学作品,人文书写的描摹与表述的文本虽说跟他的专业不对口,只要有时间,他就手不释卷,在业余时间跨界,跨入人文社科的领域,这在国外好的大学里都有这样的传统与传承,一个物理学或者纯数学的学子,也应该不断去培育他的人文情怀,有美好的想像与悲悯的感应,有对描述与表达质感的审美的熏淘,有对人生世相各种的了解甚至洞察。

那么小孩子的阅读书单,也应该拓展,进入成人的世界里,以孩子可以把握的方式,去了解进而训练一些观察力,让成长有更多的经验积累,同时,进而去拥有更多的诗意和美好的记忆。

我猜想,这就是胡永红在新作里处理儿童创作的主题内容,处理表达方式的一个驱动力吧。

以此来看待永红近年来的一系列获得好评和各种奖项的儿童文学作品,似乎能找到最贴近的解读路径——认识世界,进而去关爱,或者悲悯,或者助力,一切的关注都在转化成一股力量,推动儿童文学的生长,来自她自己的,以及更多人的创作。

3

怎样在成人的世界里开启孩子的秘密花园?这也许是儿童文学新的书写承诺。

哲学家托马斯·莫里斯说过,“关于爱的一个真相:喜欢和热爱并不是一回事。爱某个事物,意味着很珍视这个事物,并致力于保存它或发展它;意味着以它为中心调整你的生命。问爱什么,如何爱,就是在问我们如何交托我们的生命,如何安放我们的希望,以及如何倾注我们的精力。”

也就是说,爱是贯穿每个人一生最大的命题,从自我到他者,从物到人,从时间到宇宙,从迷茫到领悟,爱这个主题都在摆渡着每一个世间的过客、尘世的路人。

这套丛书一共六本,总标题《爸爸你要爱妈妈》,其中的每一本,之一《哭泣的枕巾》,之二《消失的球票》,之三《特别的一天》,之四《是吃鱼的鱼》,之五《真相和假相》,之六《最后的最后》,每一册的题记——如果爱,不离;我爱我家;亲爱的最爱的;恋恋不舍;在一起,等等,其实已经把书中的关键词标注了一次,也把核心主题进行了简单朴素的提炼。正如永红所言,“追求爱,向往家庭和谐、完整、幸福,没有谁比孩子更单纯、更执着。”这道出了这套丛书的用心和初衷,写与读就是这么连接起来的。

以现实故事切入,以童话载体呈现,以小孩的视角去开启大人的心态,内中的转换有着对题材驾驶的独有用心,内容的描述与思考则有着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而技巧与策略则是充满了童心与童趣,是俯下身来,用儿童的视角,打开大人的空间,用儿童的心性,去修补成人世界的缺失。

家国情怀,大国小家,家是港湾,国是怀抱,爱是滋养。家是社会的基础,是和谐、美好人生的源泉。父母是家族的守护神,是孩子成长的导师。孩子是家庭的天使,是命运恩赐给家庭的礼物。胡永红的小说,正是这样,围绕着每代人、每个家庭、每个人都亲历其中的故事,写出了生动灵转的故事,既有能指代置换的世态经历,又有能碰撞出情感与情绪的起伏与演变。

虽说都是关乎日常的生活,都是常态的衣食人生,讲的都是简单的很容易被忽略的故事,又深入地关系到如何认识家的重要性,如何面对家庭的琐琐碎碎,更重要的是怎样维系好家庭的核心纽带——那就是爱,父母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爱,家人彼此之间的爱,缠来绕去的,编织好了,就能编成一个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同心结,一旦弄砸了,就会成为一团乱麻,把家庭成员都困在里面,谁也看不到蓝天白云,看不到红日微风,看不到大地天空以及尘世间更多的风景。

所谓人生无非都是两个锚,大的是国,小的是家,愿所有人的真情诚意在一起,给予和付出在一起,爱与被爱在一起,那么就是人生值得,所有的日子都会成全为美好的记忆与期待。如同书里写道的,“其实爸爸妈妈之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我们,他们的孩子。”这是爱的延伸,也是情感密码的传递,这种烙印从父母的身上,移植到了孩子的身上,这似乎就是血缘的关联,也是爱与被爱无法忽略的关联。

无论现实人生,有多少波折、有多少磕碰,也无论转身之向布满了诱惑,甚至是迷惘、失落、绝望、委屈、不甘等等,是与非、真与假、冲动与稳定,如同书里最后一册的最后一句话所写道的,“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力量,也是亘古不变的价值。

同样,永红用爱,对儿童文学创作与坚守的爱,在时间的流淌中守住了敏感、思考、交流和不断书写的愿望。

是的,文学都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甚至是我们救赎自我的有效方式。就像许知远先生所说的:“时间会站在我们这一边,如果暂时没有站在我们这一边,也会迟早在我们这一边。”谁都是柳暗花明的际遇,熬过不断扑来的困境,又可以继续向前了。

是的,时间会站在坚守者这一边,永红的时间是恒定的,始终围绕着愿望盘旋上升,她的方向是与时间的往前流动一致的,始终就在视线的前方,穿越雨雾灰霾。永红知道自己怎么把在时日里生成的情绪,去转换成所关注的儿童成长的种种故事,去抵达成文学的表达,她在表达中说出自己真正想在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在具体琐碎的微小的故事里做出抵抗和反应。她的作品的内容与主题,有些既是主流的热点,有些也是被社会的光源所忽略的普通人,甚至是边缘人,她知道怎么去爱护这些来到她身边的故事和人物,不是想着如何编个热门的故事去改变他们,而是让这些特殊的“那一个”成为小说中最好的自己,就像我所欣赏的最伟大的父爱或者母爱一样,竭尽所能地去呵护好孩子,挖掘他们保护自己和成为自己的潜能,不需要去迎合什么人,也不需要有更多的人喜欢,但是要告诉自己要在其中生存的世界,你就是你自己。

永红把对儿童的关注,用写作,用文学呈现的独有的声音,在喧哗的众声中,再次走近我们的身边,再次被听见、被看到。抵抗忽略或者遗忘,重新唤起对下一代成长的用心、踏实的关爱,让成人与孩子之间达成一个更有效更深情的相互理解。

一如备受尊重的翻译前辈文洁若老师,不论世道如何颠倒,也不论时局怎么改变,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办法维持着自己对于专业的热情,在具体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里,维持住自己的学养与道德、天真与尊严。有论者认为,她以一己之力所守住的时间,以及在这些时间中写出的每一个字词,做出的每一次努力,终有一天都会超越沿途那些短暂的障碍和困难,让一切的生命力依旧沛然。

永红同样用自己的书写的存在,用自己的作品,用作品斐然出色的成绩,验证了这番人生励志的真实与示范。


梁凤莲,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研究员(专技二级)、一级作家、博士、多伦多大学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出版个人创作与研究专著36部,主编各种文集1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