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李钟声 | 兼具历史真实与现实价值的力作

——评张况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

更新时间:2023-09-18 作者:李钟声来源:南方日报

在我既往印象中,张况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以中国历史文化长诗享誉诗坛,记得《诗刊》原主编、著名诗人叶延滨就称之为“创作了历史地标的重要诗人”。

最近,得知他用五年时间写了一部200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我内心很震撼。在我的有限认知中,这应该是广东目前为止体量最大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之前,张况曾花18年完成10万行《中华史诗》文学工程。如今,他再次挑战自己,想在岭南历史题材小说方面有所建树,这也合乎情理。

在岭南,赵佗有“人文始祖”之称。作为“岭南拓荒者”和“第一代南越王”,他实行“和辑百越”的开明政策,并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农耕技术等带入岭南,对岭南发展做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张况这部长篇小说重拾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历史价值的彰显就在这里。

张况家乡广东五华,是西汉长乐台(五华狮雄山遗址)所在地,长乐台是赵佗在岭南所建的四大行宫之一,也是其接受汉朝印绶的重要见证之地,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况得天时地利,所以他以巨大担当,扛起了书写填补南越国早期历史空白的责任。张况昼伏夜行,极其认真地进行历史检索,作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很好地丰富、再现了南越王赵佗以民族大义为依归,毅然回归汉朝,维护国家统一的这段恢宏历史,成功地塑造了赵佗心系家国、爱民如子的艺术形象。

我认为,一部成功的小说,必须有各种细节支撑,才会显得真实可信、丰满动人。张况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既注重大历史的书写,同时也有非常成功的细节描写。比如,他对秦始皇、赵佗、刘邦、项羽及凿灵渠的史禄等几位重要历史人物的描写就非常成功。小说笔触细腻,以人性化再现了“历史人物也是人”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这些人物的爱情故事非常精彩,写得很到位,例如秦皇霸气侧漏、坚决不立皇后,赵佗、项羽追求真正的情感依归,刘邦的政治联姻等,书中还通过虚构的双胞胎兄弟陈武陈文与双胞胎姊妹凤娟凤媚的爱情悲剧,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生活。小说宫廷色彩与市井气息并存,人间百态、斗智斗勇尽在其中,既生动传神,又发人深省。

又比如张况对岭南历史文化、风光风景、风土民俗、民族关系,甚至岭南美食的描写等等,让人就像迈进了历史博物馆似的,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细读之后,我为张况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击节叫好,从心底里佩服他讲故事的能力。长篇写作是作家的“长征”,在包罗万有的各种可能性中,张况将每一个细节都照顾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历史上关于南越国的记载是极为有限的。小说中有名有姓的各色人物就多达百个,如何处理好人物关系与历史关系,对张况来说是一大考验。所幸这难不倒张况,他盘活了各种资源,将各色人物的命运铺排得井井有条。很明显,小说基于历史事实,同时又做了许多大胆合理的文学化想象。张况是位智者,他紧扣“祖国统一”这个重大主题,从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上做文章,成功处理好了各色人物与赵佗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人物关系链条,环环相扣,串起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小说写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共置三十六郡,其中三十五郡皆毫不含糊就地起名,可唯独在平定岭南之后,却设立了“南海郡”,而非“岭南郡”或“五岭郡”。张况描写秦始皇设立这个独一无二的“南海郡”的真实目的,非常可信,很有说服力,反证了秦始皇对岭南与南海的极端重视。他在小说中巧妙地书写了秦皇与群臣议决“南海郡”的精彩场面,恰到好处地借秦皇之口,道出了自秦置“南海郡”始,茫茫南海从政体上、法理上就属于中国,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基本事实。

毫无疑问,张况的《赵佗归汉》是一部抒写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振兴、各族人民融合发展的雄壮史诗。张况以高度的政治站位,高度的历史文化自信,为我国史学界、文学界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和意义的研究方向与路径。这是这部小说的最大闪光点,这也是广东作家讲好中国故事、岭南故事、湾区故事的一部重要力作。

(作者系著名文学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南方日报》原副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