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笑中有泪、泪中有光,短篇小说集《触摸尘埃》研讨会在穗举行
更新时间:2023-08-23 作者:黄闻禹来源:新快报
8月20日,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的“王溱短篇小说集《触摸尘埃》点评、研讨活动”在广州广东大厦举行。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领导、本书作者及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活动。活动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罗丽主持。与会专家嘉宾对作者能关注普通人、为人民而书写表示赞扬,对其文学价值给予肯定,认为作品兼具诗性、地域性和人文关怀等特征,读起来笑中有泪,泪中有光。
收录短篇小说11篇 讲述普通民众的悲欢故事
《触摸尘埃》的作者王溱是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的专业作家,二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该短篇集入选潮州文学院作家丛书,收录了作者王溱近年创作发表的短篇小说11篇,全部为现当代都市题材作品,有关于志愿活动、环保、养老、文化创新等重大领域,也有关于家庭、爱情、个人梦想和人生思考的。
王溱介绍,小说中的主角大都是普通底层民众,普通人物的各种挣扎,各种悲喜,各种捶胸顿足和喜极而泣,都能让有相似经历的人感同身受。然而他们又不“普通”,他们用自己敏感的、细腻的心去回应这个世界,他们对生命的思考从未间断,直至在属于自己的那一洼地开出花来。这也就是这本书之所以定名《触摸尘埃》的缘由。王溱表示,自己写作的“任务”,就是让普通人舞蹈。
读起来笑中有泪,泪中有光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一级编剧练行村认为,短篇小说集《触摸尘埃》以平民化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读起来笑中有泪、泪中有光,这也是王溱写作上的特色。他期待王溱能继续坚持用笔记录时代,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一级作家黄国钦指出,《触摸尘埃》题材和视角多元、接地气,作者与书中人物平起平坐,容易打动人心。尤其是对传统的解构与重新建构,这种能力在当下年轻写作者中难能可贵。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编剧李新华从一名编剧的角度谈了对这本书的看法。他认为,王溱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而且讲得生动,悬念叠生层层推进,让人欲罢不能。同时王溱的小说还具有诗性写作、女性写作的特点,也具有浓郁地域特征,文字充满粤味,期待她能成长为粤派作家中的佼佼者。
从作品中读懂潮州文化的独特性
潮州文学院副院长、潮州市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陆燕姜介绍了编撰潮州文学院作家丛书的始末以及跟王溱的渊源。她认为,王溱是幸运的,潮州、广州双重生活经历相互碰撞,在她原有的潮州传统元素的创作基础上又多了时尚大都市创作元素,带来新的融合和更广阔的文学土壤。
青年作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前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林炜娜表示,小说对潮汕风情和珠三角都市生活都有细腻自在的描绘,地域人文色彩的识别度很高。她认为,王溱的小说是借由想象力的文学虚构,对现实生活进行讽刺、思索和剖析。她希望王溱在往后的创作中能保留现在写作的温度和诗性,还要进一步展示出锐利生活的捕抓力。
提高作品辨识度,赋予作品厚重感
活动主持人罗丽认为,王溱的写作是带有诗性的,具有童心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期待王溱除了继续保持旺盛的故事构架能力外,还要更好地把握住新南方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语言风格,不断提升语言质感。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书记江少虹认为,王溱是一位勤奋、有灵气的新起之秀,在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边界,其小说温情诗意的写作风格、文体的变化和题材的丰富多样,展示了其作为女性作家独特的叙事能力和审美特性。她建议王溱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要提高作品的辨识度,要建立人物与大时代的紧密联系,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赋予作品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