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

更新时间:2023-08-22 作者:陈晓楠 孙磊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52153615_4ca98833-e35b-4b73-90aa-dce45e67c88e.jpg

8月21日,“新南方写作:流动性与未来性”大型文学交流活动在广州花城文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由张燕玲、杨庆祥担任召集人,评论家蒋述卓、贺绍俊、谢有顺、朱燕玲、申霞艳、陈培浩、曾攀、廖伟、杨丹丹、谢刚、李德南、刘洪霞、贺江、唐诗人,作家林白、邓一光、黎紫书、朱山坡、霍香结、林森、王威廉、陈崇正、林培源、程皎旸等名家参加了此次交流。

活动由花城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主办。本次活动达成了“立足今日南方以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方故事”的共识。

2021年,《新南方写作——主体、版图与汉语书写的主权》一文发表于《南方文坛》,正式提出“新南方写作”这一文学范畴,获得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经过文坛众多作家、评论家近两年时间的探讨和建构,在各文学机构的组织推广下,“新南方写作”的地理属性、历史区间、思想内涵、美学意蕴大大拓展和深化,从岭南地区拓展至整个中国南方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始终呼唤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可能性”和“差异性”。

2023年5月,“新南方写作”入选2022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

与会嘉宾首先对“为何新南方”各抒己见。

活动召集人,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燕玲对“新南方写作”这一文学范畴进行了文脉梳理,为活动定下了基调;活动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花城文学院签约评论家杨庆祥强调了“新南方写作”迎接流动和变化,是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运而生的文化现象。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高度评价粤派文学批评的革新求变的精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辽宁作协副主席贺绍俊用“自由贸易精神”概括“新南方写作”这一从旧到新的文化举措的精神内核;《花城》杂志原主编朱燕玲从作家身份认同和辨识的角度畅谈自己对“新南方写作”的理解和期待等。

“‘新南方写作’面向的是未来,一个是湾区,一个是世界。它也是流动的,‘新南方”以南一直是个边地,它恰恰就在流动当中产生的。”蒋述卓说。

与会嘉宾对“如何新南方”这一话题也进行了交流。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提出流动而成的“南方”所从事的是一种“南北会通”的写作;《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认为“新南方”之新在于跨界、跨媒体、跨领域等特征。

“最好的写作恐怕也是南北同体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也不要过度地拘泥于南与北。这里面需要有一些所谓的汇通和合的东西,这可能也是‘新南方写作’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谢有顺说。

邓一光、林白、黎紫书等著名作家参加了本次交流。作家邓一光用诗意的语调描绘了来自南方的海风和海洋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作家林白主张“新南方写作”需要避免落入概念化的陷阱,保持流动和鲜活;海外作家黎紫书从自身华语文学写作的经历畅谈在“新南方写作”中实现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谈到‘新南方写作’的流动性,我个人非常有感触。过去新加坡一直被认为华文文学的创作好像要进入死亡的状态了,这些年因为许多中国大陆过去的留学生在那边上学、居住,出现了一些作家,像张惠文就是因为在新加坡写作然后被发现的。我觉得这种碰撞、这种流动性,使得‘新南方写作’这个概念能够带出更大的可能性。”黎紫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