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蔡崇达现身羊城书展:广州古老又常新,是我的“第二故乡”
更新时间:2023-08-21 作者:周甫琦来源:南方+
如果把人生比作河流,只有站在入海口,从半空中回望人生——从生命的终点回望,才能看清它流经了哪些山谷,经历了哪些坎坷,又发出怎样的声响。
8月19日下午,作家、媒体人、“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蔡崇达携小说《命运》来到2023羊城书展现场,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申霞艳就“贴近根系的写作”主题展开对话。活动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主办。
《皮囊》是蔡崇达创作的长篇散文集,记载了他与故土福建泉州,以及家人、好友的故事;8年后,他的第二部作品——小说《命运》问世,以99岁的女性阿太的人生故事为主线,串联起闽南沿海小镇几代人的人生故事、命运选择与时代浮沉。
故事中,阿太在15岁时,听闻自己将无人送终的命运,为了改变命运,她穷尽一名女性的所有努力,包括孕育子女、收养孩子、积极面对生活等,最终“生下”自己的命运。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曾评价,《命运》是关于中国最普通的、最基本的,或者说涉及中国人“生命根性”的一本书。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中国作家需要写一本书,描绘出‘命运’的样子。”活动中,蔡崇达谈起创作缘起,他将“命运”二字高高立起,动用他所有的感受、思考和心力,试图用文字的千军万马去逼近它,“我不确定能不能达到这个命题,但即便是往前倒,也算是进步。”
蔡崇达坦言,在自己人生最困难的时刻,他经常想起阿太,在他99年的人生旅途中,经历过许多变化、复杂、困难的时刻,但始终“活得像一块石头”,命运的河流曾流经诸多悬崖峭壁、险滩深谷,却依然潺潺流动,直到流向生命的尽头。
“我想告诉很多人,当你身处困境时,也要相信命运是流动着的,总有一天会流向光明所在。”他认为,在每个人难以自我理解、自我表达的部分,作家的工作开始了。写一本书的过程和读一本书的过程,都是一个灵魂尽可能地被理解、看见,甚至是“点亮”自己,从而照亮另外一个灵魂,这就是阅读和写作很重要的部分。
申霞艳谈到,在文学史中,像阿太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母亲的关怀、外婆的叮咛,乃至家庭生活里的细碎点滴,构成了每个人直面命运、坎坷的重要力量,“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人精神的命脉,其实就藏在一个个家庭的深处。”她说。
“这是我参加过颜值最高、最生机勃勃的一场书展!”谈起这次来到羊城书展,蔡崇达表示,从颜值、审美、品味到互动方式都很新潮、有活力,摊位之间没有明显隔断,而是用“花城书房”的概念区分并产生互动,就连较传统的讲座交流,都融入了音乐、演绎的元素,让作家和读者都能产生更多维度的共鸣。
活动中,蔡崇达追忆起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获得第一个奖、第一次担任主编,都在广州实现,广州已是他的“第二故乡”。“广州永远古老又常新,她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代表着这个时代最新的面貌、最潮的方式。”他认为,这种“新潮”背后是永远满怀期待、希望与创造的渴望,对他有着深深的鼓舞和激励。
他透露,下一本书将在广州出版,希望能从当下生活切入,构建无数人相互理解、相互陪伴的通道,共同面对“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