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珠水烟波接海长

更新时间:2023-05-15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珠江潮涌不息,抒写新篇不止

□林海利

东明这部约19万字的散文集《珠江潮汐美》,描写了珠江两岸、南粤大地的红色历史、杰出人物、习俗风情,赞颂了南粤河山的旖旎、城乡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充满正能量。他在写作方面很勤奋,质量又有了新的提高。通过读他的书稿,我对生活中的母亲河——珠江又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捧读书稿,光是那些鲜活生动的篇目,就已直观地告诉我,作者去了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何特色,内容意旨,一目了然。比如“因文学而走进顺德”,比如“文化之旅,让我对海陆丰有了全新的认识”,又比如“深秋,走进连南瑶乡”,再比如“情醉荔枝湾”“南平春早”“南沙水乡美如画”“晚风轻轻吹过西增河”等,无不洋溢着文采和生活气息,让人读来欲罢不能。

全书以《珠江潮汐美》这篇作品为主篇并将其题目定为书名。这篇作品长达15000字,从珠江发源地说起,一直叙述到珠江下游的八大出口入海处,所述之珠江两岸民族风情风貌,人杰地灵中贯穿着红色革命历史,让读者对长达2400公里的珠江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珠江潮汐美》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湾区红,南粤美,广州好,故乡情。如此章节编排,显见作者的匠心。

(名家简介:高级编辑,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珠江潮汐美》有四美

□徐启文

《珠江潮汐美》宛如其书名,美似珠江潮汐的银色浪花,在春潮涌动中一朵朵盛放,独具魅力,十分诱人。

我以为,《珠江潮汐美》之美,有四美:

一是红色文化美。挖掘红色基因,宣传红色元素,倡导红色精神,是当今文学创作的大主题。东明触角敏感,意识超前,早早抓住这一题材开掘、深挖,写了港九独立大队及其队长蔡国梁,人民音乐学院冼星海,粤中纵队司令员、著名作家吴有恒,革命老区黄埔旺村,爱国忠烈陈照薇一家……他把这些红色故事写得极富传奇色彩,人物栩栩如生,使红色文化得到很好的弘扬。

二是珠江文化美。珠江文化这一命题,是近年提出的,但去开掘、探索的人少,东明可说是个先行者。他不惧珠江源的崎岖险阻,攀山涉水,奋力前行,并结合自己少时家住珠江边,观潮涨潮落、击水畅游、捉鱼摸虾等经历,写出洋洋一万五千字的长篇散文,抒情味道浓,让人读后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感觉。

三是市井文化美。二千年古城羊城,其市井文化如梦幻般绚烂。东明抓住这一特点特色,尽情发挥,写了西关荔枝湾文化荟萃之美、蟹山与越秀山巧合故事、古城“第一村”的缘起、老城“彩虹街”的长者饭堂、花城寒冬看花、老铁道的延伸、东涌名镇、珠江农场、海珠湿地、海珠湖的沧桑巨变……从中看出广府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灿烂,无与伦比。

四是乡土文化美。乡愁,是当今的话题。爱乡、思乡、恋乡,是人之常情。东明常渴望踏上故乡的土地,饮一杯故乡的水,捧起一把故乡的泥土,闻一闻故乡的气息。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如诗如画的增江河、荔枝之乡仙村、岳埔村、蔬菜之乡西南村、增城特产荔枝、乌榄、丝苗米……这些优美的散文,体现了作家浓浓的乡土情结。

东明散文集子的四美,思想性强,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可读性强。

(名家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锦绣长卷,浪花朵朵

□孙启军

陈东明兄的散文集《珠江潮汐美》收入的49篇散文,是他近年采风写作结下的硕果,作为老朋友,我心中很为他高兴,也对他更增钦敬。东明兄是我做副刊编辑时的作者,相识20多年,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对故土的依恋牵挂和对朋友的重情重义,是他给我留下的三个最深刻的印象,而这三个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在了这本新作之中。

虽说我曾做过多年副刊编辑,但直到离开这个岗位,由东明兄引荐,我才认识并真切了解到,原来在市场经济热火朝天的珠三角,在移动互联的“掌媒”时代,竟还有这么多热爱文学、热爱乡土的朋友在认真用文字记录着、感受着、表达着。他们利用假日,相约相伴,走进街道厂区,深入乡间山野,踏访码头商埠,寻觅遗迹古道……由是,珠江两岸的历史风雷和时代变迁,便汇聚笔端,凝固成珠江——这条岭南文化母亲河的动人身姿和一个个精彩片段。

《珠江潮汐美》中收录的文章是作者为赞颂故乡变化之美奉献的朵朵精神浪花。多年前,几十位广东画家曾集体创作过一幅著名的山水图卷,名《珠江锦绣图》,原作90多米长,气势磅礴。我相信,假以时日,有东明兄和朋友们的努力,这朵朵浪花,也必将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珠江锦绣长卷,在南国阳光下熠熠生辉。

(名家简介:羊城晚报综合副刊部原主任,广东省新闻学会原副秘书长)


因为热爱,因为勤奋

□宋晓琪

陈东明对文学的热爱是显而易见的,陈东明写作的勤奋也是显而易见的。“文如其人”,东明的言行似乎在为这四个字作注解。他率真、好学、激情满怀;他的作品,色彩明朗、文辞流畅,充满了正能量。他最近结集出版的散文集《珠江潮汐美》,洋洋洒洒19万字,饱含他对故乡对母亲河的深情,书中涉及的南粤历史、民俗、人物、风光,展现了城乡新貌、山水秀色和时代巨变,而那些珠江两岸的父老乡亲,也纷纷在他笔下生动出场,各有故事……

我想东明是会一直写下去并不断进步的,因为热爱,因为勤奋。

(名家简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资深电视编导)


情中存景 景中含情

□陈锡忠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读罢陈东明新作《珠江潮汐美》,感受较深的是作者在散文写作中,把自然景物描写与自己丰富的情感糅合在一起,既表达内心感情,又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情与景是散文的两个要素:情是指主观的思想,情与景,互相依存、浸透、融汇,从而达到情景妙合。

本书共分四辑:湾区红、南粤美、广州好、故乡情。49篇文章里多处的景物描写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体现了作者对大湾区、对珠江、对故乡的深情。

在情与景的描写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在《冬日增江情》一文中,作者描绘了波光粼粼的西福河和增江河流经这片沃土的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美好家园景象。但更多篇幅则通过一起摘石榴、品荔枝、聊家常等,描述表兄、表姐对他的热情相待,尤其是描画表弟刘锐林承包不少果园后,靠勤劳双手致富了,讴歌了“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这一时代主题。这种情感展示与田园美和谐地糅合在一起。

写景的目的是表现人,表达情。所以东明注意选择“三性”:典型性、独特性、地方性。比如《水是故乡甜》一文,作者通过描写故乡清澈、甘甜的水,刻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典型事例。历数先贤的伟业,大赞增城特产丝苗米、正果腊味、小楼冬瓜、白水寨番薯等。“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的主题呼之而出,真可谓“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

要做好情与景的结合,艺术手法颇多。东明成功地运用比喻手法,使“环境人化”。达到更佳的借景抒情目的。如《微风吹过西南村》,作者回忆1978年去东江河西南村参加二表哥的婚礼,他用细微的笔触描绘道:“家中摆酒,菜肴都用粗瓷碗盛,多是素菜,而且不少苍蝇停留在菜肴中。”本来参加亲人的喜庆婚礼应心情愉悦,但这个情景比说一百句“当年农民生活贫困”更生动而深刻,使景与情在对立中达到强烈艺术效果。40年后作者再去二表哥家时没见到讨厌的苍蝇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东明在饮喜酒的“乐景”中以有苍蝇之“哀景”表达,增加文章感染力。这又使我联想起辛弃疾的一个形象比喻:“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种就是把个人情感注入景物,使“环境人化”达到借景抒情目的。

总而言之,东明的新作如羊城晚报总编辑林海利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赞颂了南粤河山的旖旎,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面貌,充满正能量。”加上东明笔下生花,珠江潮汐美便呼之而出了!

(名家简介:花城出版社原副社长,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