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在“人文小说季·广东重点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的致辞

更新时间:2023-05-06 来源:广东文坛

在“人文小说季·广东重点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的致辞

(2023年2月)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张培忠


《烟霞里》

从今天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家协会、《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广东重点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连续三天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这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作协工作部署、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文学粤军”重要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首先召开的是魏微长篇小说《烟霞里》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中国作协、人民文学出版社、《文艺报》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家魏微是新世纪以来广东省作协引进的优秀文学人才,也是新时代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文学粤军”重点作家。从2005年“推介广东文坛系列新秀”魏微作品研讨会,到2011年“岭南文学新实力”广东十位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再到这次长篇小说《烟霞里》研讨会,见证了作家魏微的成长成熟、转型提升。《烟霞里》是魏微入粤近二十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入选中国作协首批“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她善于从生活的激流中撷取属于自身的文学资源,具备对生活的敏锐把握和深切观照,彰显了作家非凡的独特创造,呈现出鲜明的文学品格。

《烟霞里》拓展了广东女性文学的艺术疆域。回望百年广东文学发展史,从冯铿到草明,从黄庆云到郁茹,从何卓琼、筱敏到张欣再到魏微等,女作家作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使女性文学成为广东文学的重要版块。魏微曾以《化妆》《大老郑的女人》《一个人的微湖闸》《乡村,穷亲戚和爱情》《姐姐和弟弟》《家道》《胡文青传》等系列作品,构筑起她的女性文学谱系。《烟霞里》以时间为经线、以主人公田庄的经历为纬线,将个人成长与40年时代发展的重要节点紧密结合,逐年检视和回顾了一个女人繁茂又寂静的匆匆一生,以女性的生存、奋斗和自省为着墨点,以冷静和理性看待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躁动不安,在职场与情场的精神追问。作品展现了人情世态的变迁与精神世界的繁杂,对时代巨浪冲击下的女性心理、女性情感等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探索,为解读广东女性文学、乃至中国女性文学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烟霞里》充盈了中国文学女性形象的艺术画廊。在文学创作中,女性形象几乎占据了文学作品的半壁江山。比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伤逝》中的子君等等,都是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烟霞里》入木三分地刻划了一系列焕然一新的女性形象,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烙印了五彩斑斓的印记。主人公田庄是70后的典型形象之一,既温柔又叛逆,独处时丰盈,人多时无力;母亲孙月华勤劳节俭、泼辣能干,用尽全力去爱家人,却又不懂得爱的方法,爱之适足以害之,是某类中国母亲的写照;外祖母章映璋,历经岁月磨难依旧保持大家闺秀风度;姨奶奶章映珊,修养与气度不凡;邻居五奶奶,温厚通达,风趣幽默等等,均令人印象深刻。魏微借助小说的手法塑造了女性群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女性形象画廊。

《烟霞里》探索了宏大叙事的个性表达。香港著名作家西西曾经创作了一系列抒写港人港事的文学作品。其中,写于70年代的小说《我城》被认为是一部开创了香港本土城市文本先河的作品。她有“香港的说梦人”之称,以从容淡定的文字证明非宏大叙事同样能创造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烟霞里》与西西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的阅读感受中,这部作品最出彩的地方,在于把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事象,家长里短,表现得活色生香,甚至惊心动魄。比如,夫妻之间、母女之间的相爱相杀,单位里头、家庭里头的盘根错节等等。综观整部作品,魏微将虚构与真实对撞融合,让个人与历史直接对话,以一个女人的际遇折射一个时代的风云,以一个家庭的嬗变反映一个国家的变化,通过凡人琐事完成宏大叙事,为长篇小说创作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信通过今天各位专家的研讨,将进一步拓宽《烟霞里》的阐释边界。最后,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人,或所有的士兵》

今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广东省作家协会、《文艺报》社、四川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广东重点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广东作家创作的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邓一光老师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他2009年迁居深圳后,一手浓墨重彩地书写特区生活,一手钩深致远地重绘战争历史,兼具现实主义的冷峻和英雄主义的情怀,笔力遒劲,直抵人心。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延续了作家一贯的创作风格,又在小说艺术上有新的思考和新的创造,是挑战创作难度、追求艺术高度、探寻思想深度,具备史诗性气质的厚重之作。

这是填补题材空白的创新之作。香港十八日保卫战,是日渐被人遗忘的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香港成了重庆国民政府与英美等国保持联系的唯一门户,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941年12月8日至25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几个小时后,日军突袭香港,由多国部队组成的香港守军经过18天的抵抗、激战后失败,伤亡惨重,宣布投降。香港战役使日本成功占领香港,香港暂时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进入日据时期。《人,或所有的士兵》依托复杂的历史展开瑰丽的想象,讲述中国第7战区兵站总监部中尉军需官郁漱石不幸被日军俘虏,在位于燊岛丛林中的D战俘营度过三年零八个月非人的生活。作品中对香港保卫战作出全新的认识和判断,不是局限于中日之间的战争,而是将之作为整个二战的一部分进行审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作品堪称二次世界大战的浓缩之书。

这是拓展虚实边界的融合之作。《人,或所有的士兵》并不正面书写战争,而是从郁漱石战后被军事法庭审判写起,巧妙地以法庭陈述、法庭调查、法庭举证、法庭外供述、法庭外调查记录等公文形式搭架作品结构,多重例证式、多重互证,人物众多、史料丰富,既有历史人物,也有虚构人物,既有历史事件,也有虚构情节,甚至每一日的天气变化都记录在案,每一颗子弹的轨迹呈现都纤豪毕现。全书所配置的插图中,除了涉及虚构地点D营的两幅图外,其他全部源于史料。这些地图在书中的出现,已然构成了热奈特叙事理论的“副文本”,它们和书籍的标题设计、章节标识装帧、文章脚注以及长长的参考资料书单一起参与并强化了文本主体。一般认为,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冷血》开创了“非虚构创作”的先河,其历时六年在6000多页案件调查笔录的基础上,把传统小说的想象力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以美国堪萨斯州一件真实的凶杀案为原型完成了作品,表现了作家对救赎的希望与难以逃避的绝望二者之间的矛盾心态。在邓一光的精心剪裁和深情讲述下,《人,或所有的士兵》将公文艺术化,将材料形象化,非虚构的真实历史背景孕育了虚构的故事,虚构的故事具备了非虚构的沉重和宏阔的思考,其对长篇小说虚实结合的创作实践可以媲美《冷血》。

这是构建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探索之作。《人,或所有的士兵》突破英雄和战俘二元对立的固化思维的挑战,重新审视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和荣耀。主人公郁漱石在国民觉醒时期以少年之身赴日本和美国留学,在民族危亡时刻以青年之身归国抗战,在全球反法西斯战场的香港保卫战中,率小组与敌寇作战,因被俘身陷囹圄,经历了三年多非人折磨,又以直面恐惧与软弱的勇敢逃出战俘营,寻找同样陷入战争囚笼的恋人,参加了香港战后重建工作,由此度过了短暂的一生。邓一光塑造的主人公颠覆英雄人物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传统形象,郁漱石宛如蜉蝣般飘零于战火纷飞之间,深怀软弱与恐惧之心,却在绝境中追寻人性的微光,成为战俘营中的“和平天使”。作品不局限于沧海横流中的若干英雄人物,而是把视角转向战争漩涡中所有的人,充分反映以人为本、仁者爱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核。对比古今中外一系列战争文学经典,《人,或所有的士兵》呈现浩瀚之广与芥子之微,可以视为托尔斯泰文学巨著《战争与和平》在21世纪中国的回声,是向文学高地进发的沉吟之作。

最后,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祝邓一光老师创作再获丰收!


《燕食记》

今天,“广东重点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在此,我谨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对出席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湾区作家、广东作家创作的各位专家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广东省作家协会“2021年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项目,是继长篇小说《朱雀》《北鸢》之后,书写中国近现代历史主题“中国三部曲”长篇小说系列的收官之作,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推动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成果。葛亮以大湾区作家的特殊身份和独特视角,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湾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充分展示了湾区作家、广东作家讲好中国故事、书写人民史诗的情怀和初心。

这是百年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穗港百年风云,湾区绽放活力。《燕食记》将笔触聚焦大湾区的前世今生,描摹中国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绚丽画卷,书写风云变幻的湾区故事。作品浓墨重彩讲述叶凤池、荣贻生、陈五举、露露等为代表的四代厨人的命运遭际,生动刻画了革命志士、商贾政客、钟鼎之族、行会巨头、市井小民等大小人物近百人,刻画人物,性格迥异,栩栩如生;描摹事象,由此及彼,穷根究底。比如,太史一家从广州到罗岗吃头茬“雾水荔枝”,从荔枝的种类、特性、吃法作了详尽的考证和精细的辨析,由繁盛的食材钩连了食源开发、食具制作、食品烹制,折射出山川草木与人情物理,堪称岭南风物的“百科全书”、人间世态的“清明上河图”,拓展了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丰富了中国文学的煌煌宝库,超越了单一的文学价值,具备了充沛的哲学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献价值。

这是传统世情小说的当代探索。“以饮食写世情”是中国文学的悠久传统。《红楼梦》就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众多人物的饮食生活,林林总总,至繁至细。据统计,在全120回的小说中描写食品多达186种。令人击节赞叹的是,这些饮食文化描写不仅妙笔生花展现珍馐美味,也成为推动文本叙事、人物塑造的重要法宝。《燕食记》深得《红楼梦》之精妙,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重视挖掘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从粤港吃茶点的习俗生发开来,并选取粤港美食作为故事和人物的落脚点,气魄雄阔,笔触细腻,以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把理性思辨和传奇故事结合得恰到好处。上阕写师傅,主要背景在广州,下阕写徒弟,主要背景在香港,借饮食的跌宕故事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作品借主人公之一五举之口,揭示了“在传统中做文章”的创作真谛,生动诠释了“粤菜师傅”的传奇故事、曲折人生、家国情怀,并将广东、广西、香港、福建、上海联结起来,既打通了整个岭南的空间壁垒,又以饮食的传承、流变、革新彰显近代百年岭南历史风云,读来既荡气回肠、惊心动魄,又一咏三叹、意韵悠远。作品在虚构的框架下写实,在真实的基础上传奇,在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生活的激流,在充满张力的描写中完成了对新人形象的塑造。比如,韩世江在中秋月饼里藏着用小楷写的激烈的抗日标语,寥寥数笔,厨子韩世江的形象就变得高大丰满起来;河川守智因吃了含有极其微量的天山岩盐的月饼而中毒身亡,河川的骄狂愚蠢与阿响的足智多谋形象便跃然纸上。

这是湾区文学融合的开卷之作。作家葛亮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新香港人,在香港读书、工作,又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是广州市引进的人才和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着力打造的人才高地,粤港澳地域毗邻联通,文化同根同源。无论是从珠玑巷散向珠三角、港澳地区的广府人, 从闽南迁移至沿海一带的潮汕人,还是从中原至赣闽粤交界处的客家人,都在地理的迁徙和文化的融合中,造就了粤港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葛亮在大湾区人才机制的助力下,发挥自身优势,以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涵养观照岭南,以粤语作为创作技巧的一部分,增强地域特色、塑造人物性格,以厚重之作回馈大湾区的精神滋养。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以《流动的盛宴》一书记录巴黎,从而使该书成为巴黎广为传诵的“文化名片”。《燕食记》从历史沧桑之处落笔,揭示百年岭南社会变迁的精神秘史和民族复兴的心灵密码,这是作家葛亮的非凡创造,是一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故事的魅力植根于独特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国故事走向世界的名片。”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给文学提供了如此宏阔、如此深刻的人生实践和生命体验。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地理上是“交汇处”、在文化上是“交融处”、在意识形态领域上是“交锋处”,是中国故事的精彩缩影,是文学创作的一方沃土。《燕食记》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崭新范例。期待经过岁月的洗礼,《燕食记》能成为穗港的文化名片、湾区的文化名片、中国的文化名片。

最后,祝《燕食记》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