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拓展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更新时间:2023-05-05 作者:西篱来源:广东文坛

当前,社会各界都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作为文学界的一分子,我也感到振奋,感到深受触动。坦白地说,我是很迟才学会读“报告”的。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历届代表大会报告、政协工作报告……所有报告,或许覆盖的面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从内容上是对过去阶段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擘画。党的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从思想政治上是行动纲领和宣言,从理论上是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从实践上是全社会的指引和遵循,值得我们反复学习,学深学透,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它里面所饱含的丰富内容,是远远超出了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同时也是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的一个总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我通读了两遍,每次都体会和感受都有所不同,报告里凝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果,给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让我们更加坚定和自信。

过去我曾经浅薄地认为,只要打通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创作境界。现在我意识到,作家要学会读报告,要学会研究人,还要学会研究政治学。从政治学的视域来看人和社会,看国家和世界,看过去和未来,会看到更博大的东西,看到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部分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亲仁善邻等,是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前不久读中大陈春声教授的文章《礼法与乡村——兼论中国是如何建构起来的》,文章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千差万别的乡村社会所保留的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传统,在适当的时候,可能会为新时期民族文化的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思想源泉”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面对传统文化时应有谦恭,在活化利用时一定要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还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部分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些,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一致的,写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让我们文学工作者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文学面临最好的机遇,这个时代也特别需要文学来凝聚力量和人心。驱动作家投入创作的因素很多,比如记忆和情感,比如某种表达的渴望,等等。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创作需要拓展新的创作境界,需要有科学的规划,真正地深入人民、触摸时代的脉搏。尤其是在广东,在大湾区,大湾区文学的交融和话语体系的建构,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文学在人民精神生活中特有的魅力和感染力,发挥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