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3-05-05 来源:广东文坛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23年1月16日)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张培忠

 

同志们:

今天,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十三届一次、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及中国作协的有关部署要求,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工作。

省委宣传部对开好这次会议,做好全省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高度重视。刚刚结束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展现广东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新气象新作为。对照党的二十大战略擘画,锚定高质量发展,推动2023年宣传思想工作实现新突破新进步。会上,陈建文同志对做好2023年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和建文同志的讲话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增进团结,厚植为民情怀,激励担当作为,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使全省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一、 矢志不渝,出新出彩,开创全省文学事业新局面

2022年,省作协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大局,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攻坚克难,以守正创新的作协工作拓展作协组织的宏阔格局,以出新出彩的文学业绩光大文学事业的独特价值,展现了全省文学界的新风貌新形象。

(一)全力做好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思想引领入脑入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珍惜、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文艺经验,激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葆初心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认真组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以模范机关创建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活动。分别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修班、省作协党史学习教育总结大会、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省作协青年作家青年干部座谈会、“党组织书记讲党课”活动等。先后召开全省文学界传达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会议、全省文学界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设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栏目,持续深化研究和阐释。

(二)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的中心环节,精品创作浓墨重彩。遵循创作规律,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学创作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持续深入开展“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创作活动,杨黎光、熊育群、吴君、王哲珠、丁燕等作品通过终审,进入出版宣传、成果转化阶段。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主题文学创作。面向全省征集主题文学作品147部(篇),其中张培忠、许锋报告文学《竹乡厨韵》在《人民日报》刊发。确定盛慧长篇报告文学《粤菜记》、聂怡颖(三生三笑)《粤食记》、谢友义《焊花照耀世界》、谢显扬《大湾恋曲》共4部作品入选“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题文学创作扶持项目。出版《幸福滋味——广东“三项民生工程”文学作品集》。精心组织“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文学创作。遴选许锋、谢友义、黄国钦、姚中才、李迅等作家,分别采写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张莹莹、赖宣治、陆建新、董淑猛、王治勇、张忠德、林鸣、廖聪济、何满棠、柯石磷,有关文学作品结集为《时代的追光者——大美南粤人物志》出版。积极推进广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风物”主题文学创作。确定郭小东长篇小说《受降地》、钟二毛长篇小说《东江纵队》、何向阳长篇非虚构《南海1号》、王心钢长篇非虚构《南华禅韵——禅宗祖师和弟子们》共4部作品入选第一批扶持项目,陈柳金长篇小说《彼岸岛》、陈典松长篇非虚构《历史的选择——广东近代先贤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吴同杰长篇非虚构《利剑出鞘》、江锐歆长篇非虚构《杜国庠传》、汪泉长篇非虚构《梁启超大传》共5部作品入选第二批扶持项目。实施第二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在全省范围内遴选出100名青年作家,并优中选优遴选出40名青年作家,由吉狄马加、阎晶明、吴义勤、何建明等20名文学名家以“一对二”方式进行指导。推进落实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创作。杨争光长篇小说《我的岁月静好》入选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魏微长篇小说《烟霞里》、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年度二十大好书”,前两者还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聂怡颖(三生三笑)《粤食记》、唐国政(水边梳子)《贾道先行》、李宇静(风晓樱寒)《逆行的不等式》、王敏(冰可人)《女检察官》入选“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22年,全省精品创作取得重大突破,省作协扶持重点项目20个,全省会员作家出版文学作品169部,一系列优秀作品摘取文学荣誉,成为广东文学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和省级文学奖项最多的年度。其中,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葛亮中篇小说《飞发》获第八届(2018—2021)鲁迅文学奖,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张培忠担任总撰稿、王十月等12位作家集体撰稿的百万字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陈启文报告文学《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曾平标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熊育群报告文学《钟南山:苍生在上》、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杨黎光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获第十二届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三)突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特色品牌,融合发展见行见效。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血脉相连的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平台建设的发展战略,加强与港澳作家的交流互动,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锻造成为新的文学增长点,积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印发《广东省作家协会关于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全力打造岭南文学新高地的意见》,实施加强思想引领、扶持精品创作、提升文学评论、建设人才队伍、拓展文学阵地、打造活动品牌、推动交往交心、深化创意融合、促进国际传播、强化组织建设方面共10项措施。组织粤港澳大湾区题材重点文学作品创作,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等7部正式出版。联合中国作协创研部、《文艺报》社、《诗刊》社、省出版集团等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包括《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研讨会,杨克、卢卫平诗歌研讨会,王威廉、南翔、蔡东小说研讨会,詹谷丰、耿立散文研讨会共4场。认真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系列活动,举办广东文学评论年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放歌大湾区 喜庆二十大”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李朝全长篇报告文学《春天的前海》作品研讨会,第二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创作扶持计划青年作家“名家导师制”导师聘任仪式、第二届签约文学评论家、广东“三重”主题文学创作扶持项目签约仪式暨“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题创作成果、《广东文学蓝皮书(2021)》、《风起岭南——广东著名作家访谈笔记》新书发布会共4场活动。

(四)坚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的导向要求,粤派评论有声有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坚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学评论,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学评论,积极探索构建“粤派批评”审美体系和评价标准,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在全国文学评论领域发出广东强音。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文联主办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评奖,文学家黄伟宗、黄树森获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青年作家阿菩获“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称号,树立文学标杆。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研讨会暨《欧阳山全传》新书发布会。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协创联部、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纪实与虚构的交响”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研讨会,在京穗两地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举行。联合人民文学出版社、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举办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大湾区首发式暨分享会。联合《诗刊》杂志社、东莞清溪镇举办新工业题材诗歌研讨会。继续推行文学评论家“签约制”,确定王洪琛、付祥喜、刘茉琳、李建立、李俏梅、李敏锐、林洁伟、林培源、林馥娜、胡红英、郑焕钊、郭冰茹共12名评论家为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聘期3年。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广东文学通史》(5卷)初稿编纂,启动《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编撰出版工作,成为省级作协编撰史志的创新之举。省作协主编的《广东文学蓝皮书(2021)》由南方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五)把握“实现破圈和跨界传播”的努力方向,文学阵地向上向好。在数字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增强互联网工作思维,拓展“文学+”融合发展模式,促进“破圈”和“跨界”传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精心办好《作品》杂志、《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少男少女》杂志,加强广东作协公众号、广东作家网、《广东文坛》、作品公众号、少男少女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建设。《作品》杂志,践行“内容经典化、传播大众化”办刊理念,打造重点栏目,创新传播方式,作品微信公众号达27万订户,抖音粉丝量6.5万,位居全国文学期刊抖音号第一,被文学界誉为“《作品》现象”。《少男少女》杂志,探索“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办刊模式,讲好身边榜样故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术化学理化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阐释,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高地,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首届“双年优秀论文”评选,大力拓展与数字平台合作,被国内外4479家平台编入,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收录,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广东文坛》全年发稿约60万字,广东作家网发布稿件1340条,广东作协微信公众号推送稿件180条,多角度反映广东文学工作与成果,报网端微矩阵宣传推广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协同,形成具有作协特色的文学传播工作体系。联合羊城晚报开辟“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采风创作成果展示专栏,自2022年7月1日起连续3个月每周刊出1期,共刊出12期(约12万字)作品,羊城派、掌上羊城、学习强国平台形成立体多元的传播格局。尝试利用新媒体直播广东文学评论年会,羊城晚报新媒体现场直播过程约6.6万人在线观看,作品杂志视频直播约1900人在线观看,羊城派刊发的消息《粤派批评扬帆起航!广东文学评论事业在新时代大有可为》浏览量达8.2万,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六)围绕“向人民交出优秀答卷”的根本目的,文学惠民落细落实。实施文学惠民提质计划,强化供需对接,提高文学普及效率,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学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积极推进广东文学馆建设,认真做好广东文学馆展品(藏品)征集工作,征集到110位作家或家属捐赠的手稿、照片、书籍、信函等文献资料共6504件,顺利完成各阶段建设任务,完成展陈大纲招标稿编制。制定《广东省作家协会关于推动文学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从统筹谋划、活动开展、制度建设、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发力,全面部署推动广东文学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前往河源、惠州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红色文学轻骑兵主题志愿活动,邀请作家、评论家章以武、鲍十、黄国钦、伍方斐等作专题讲座、举办改稿会,推动当地文学志愿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省作协公安分会、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组织举办“文学进警营、进校园”红色文学轻骑兵活动。联合省文明办等5部门开展“强国复兴有我”2022年岭南童谣征集传唱活动,联合省关工委、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2022年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主办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季,引导全省少年儿童争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文学进社区”活动,在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小剧场举行“凡尘梦——莎菲作品专场朗诵会”。启动文德路红楼修缮。

(七)强化“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自身建设提质增效。切实加强作协的全面建设,深化改革,优化职能,加强服务,强化统筹协调,打破体制壁垒,延伸联系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全力把作协组织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学工作者之家”。制定实施《广东省“十四五”文学发展规划》。建立党组加强联系服务群众、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工作机制。积极研究、统筹推进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机构设立。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文学创作类别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积极推进文学创作专业职称评审实现“三个突破”(即突破会员身份的限制,不再要求申报职称必须是省、市作协会员;增设网络作家评价条件,拓宽新文学群体申报文学职称渠道;取得重大成果的作家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组织省作协2021年度新会员培训班,省内近200名新会员作家、部分网络作家及省作协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干部参加培训。联合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自由职业人员状况调研工作座谈会。联合省委统战部、省文联主办全省自由职业人员理论研修班。重阳节前夕,走访慰问在粤中国作协会员赵寰、邝雪林和省作协会员李家璋、王有钦、黄方生等部分高龄会员作家。认真做好档案、机要、保密工作。拓展“小作协、大协作”工作格局,分别与省工商联、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待大韩民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韩在爀一行来访,就纪念中韩建交三十周年文化艺术领域特别是文学领域合作等事宜进行交流协商,开展了2次中韩文化交流活动。2022年,创新会员发展模式,以主动申报与定向邀请申报相结合,争取将更多优秀人才吸收进作协大家庭,全年发展省作协会员278名,推荐51位广东作家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截止2022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686人,省作协会员4334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11987人,广东网络作家协会会员607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4107人。

同志们!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的一年,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把日常工作做细致、全局工作做精致、重点工作做极致、奋力推进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的一年。有关工作获得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同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文同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瑞军同志等批示肯定。各团体会员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宣传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守正创新,弘扬正能量,高昂主旋律,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全省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协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广东文学仍然存在有高原没高峰的问题,缺乏真正代表广东形象、广东水准的“扛鼎之作”;一些作家的境界、胸襟、气度、素养、能力与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作协组织团结引领服务作家的手段仍比较单一,能力有待提升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全省文学界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对“国之大者”更加心中有数、行之有方,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

(一)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善于研判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大局,找准文学工作与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善谋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朝着既定目标奋发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作出文学贡献。

(二)牢牢把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十分关心、格外厚爱。党的十八大以来,除了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还连续出席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先后给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老艺术家牛犇、中央美院老教授等写信回信,亲切看望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的文艺界代表,致信祝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深刻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势而谋、顺势而为,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回应现实问题,精彩描绘了文艺事业前进和发展的理论画卷,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对做好新时代文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指南。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全面加强党对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领导,奋力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响应人民期待,用心用情推出更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不断扩大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三)牢牢把握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故事、展形象历来是文学创作的内在属性,是文学工作的优势所在。通过文学形式让中国故事引人入胜、让中国形象深入人心,既涉及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也关乎技巧手段、方式方法。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赢得广泛国际赞誉。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上对中国的大国崛起仍然存在偏见、诋毁,对中国的大国担当仍然存在误读、歪曲,对中国的大国形象仍然存在丑化、抹黑。新时代文学要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肩负神圣使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要围绕塑造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经济发展地位相适应的中国形象,生动讲好广东改革开放故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故事,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一个文明进步、担当负责、多姿多彩的中国,提升国际对中国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三、挺膺担当,勇毅前行,推动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揭示的,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地理上是“交汇处”、在文化上是“交融处”、在意识形态领域上是“交锋处”的最大的省情、最重要的历史方位和最深层次的发展环境、斗争形势。围绕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要坚决扛起作协组织和文学工作者应有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更好把握大局大势、把握规律性认识,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策、手中有招。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围绕出精品、出人才、出动力,抓平台、抓项目、抓主体、抓环境、抓党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学事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强化理论武装,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文学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必须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持续下功夫,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切实用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领发展。要聚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聚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加坚定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统领和指引广东文学工作;聚焦深刻领会“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文学和作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加坚定自觉把握历史主动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召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交流会、宣讲会等,组织会员作家、网络作家、青年作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组织专业力量深入阐释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成果。结合开展深调研和文学系列志愿活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

(二)强化精品创作,锤炼更多彰显岭南神韵的扛鼎之作。加强统筹谋划,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广东题材,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潮州、粤西、粤北分别设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和“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学服务示范基地,深化作家深扎、蹲点创作。积极落实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省委主要领导点题重点创作计划、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组织创作粤版《人世间》,书写广东创业故事;以及围绕省委中心工作,立足挖掘工业题材和绿美广东、充分挖掘社会生活和千镇万村、充分挖掘群众创新创业、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故事,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扛鼎之作。对重点创作选题,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集聚优质资源,强化精准调度,做到关口前移,通过召开选题论证会、作品改稿会、创作推进会,加强内容审核把关和审美导向把关,多管齐下打造精品力作。定期组织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联合鲁迅文学院组织文学创作研修班。继续推行名刊发表稿酬奖励制度。重视发现培养文学新人。认真组织广东省第十一届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评奖工作。切实加强对优秀作家作品的研究、宣传、推广,千方百计扩大优秀作家的影响力,让优秀的作家受尊崇、优秀的作品有市场。

(三)强化研究推介,擦亮“大湾区文学评论”品牌。优中选优、整合资源、加大宣传,召开广东重点作家重点作品系列研讨会,努力在2023年全国文学大奖评选中有所收获。推动“粤派批评”逐步向“湾区批评”升级,以大湾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契合湾区的文学地理特质,重视岭南文脉传承,坚持国际眼光和本土意识相融、前瞻视野与务实批评结合,树立湾区批评立场、批评观念,面对中国当代变革中的新鲜经验和大湾区建设伟大实践的复杂经验,善于作出直接反应和艺术判断,注重批评的理论性、学理性和体系性,突出批评的指导性、实践性、日常性,凸显“湾区批评”在全国的话语权。继续组织由陈春声、黄天骥、陈永正、刘斯奋为学术顾问,由张培忠、蒋述卓为总主编,由彭玉平、林岗、陈剑晖、纪德君、陈希、贺仲明为执行主编和分卷主编的强大学术团队,联合攻关、集体编纂,加快出版发行5卷200万字的《广东文学通史》,形成客观、科学、公正的广东文学通史研究成果。出版《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加强文学组织机构发展研究。组织编纂《广东文学蓝皮书(2022)》,推出广东文学发展年度报告。联合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开展中国报告文学名家创作暨报告文学“广东现象”研究。出版《广东青年批评家丛书》。

(四)强化队伍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人才高地。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珍惜现有人才存量,拓展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增量。抓好“广东特支计划”宣传思想领军人才和青年文化英才遴选推荐、跟踪扶持工作。大力培养文学骨干人才,实现高层次文学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形成引领文学事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方阵。聚焦重大主题和重点领域,抓住具有创作能力的作家会员并赋予创作任务,形成良好的创作生态。继续打造“文学粤军”百人青年方阵。继续实施签约评论家制度。加强省作协会员发展工作,吸收更多作家加入作协组织。发挥中老年作家传帮带作用,提升文学培训教育水平,积极培养本土文学新人、基层业余作者。按照省委宣传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统一部署,根据相关主题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打造成为粤港澳文学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由粤港澳三地文学组织轮流承办主题采风活动。切实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用全新的理念、途径、政策和方法,加强与新的文学类型、新的文学群体的联系,从中培养和发现文学拔尖人才。把握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大机遇,吸纳培养一批文学名家和领军人才,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人才数据库。

(五)强化文学惠民,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要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学志愿服务体系,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文化供给,促进文学成果全民共享。积极推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文化新地标建设。广东文学馆作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为定位,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建设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活动于一体的文学殿堂,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学创作研究基地、文学培训教育基地、文学国民阅读基地、文学融合创意基地,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利用广东红色文学资源,通过修缮入选“广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的文德路红楼,用于长期举办“广东左联作家陈列展”,大力宣传广东左联作家事迹,做好岭南文学文物保护工作,传承岭南文学优良传统,加强珍贵典籍搜集、挖掘、保管、研究、开发、利用,推动建立红色文学教育基地。组织“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红色文学轻骑兵等文学惠民活动和文学志愿系列活动,组建省、市、县(区/镇)三级文学志愿服务队伍,加强省作协对基层文学志愿服务活动的奖励激励和服务保障,推动文学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把文学送到普通老百姓中去,真诚为基层作者服务。巩固与内蒙古作协“结对子”工作成果,举办有关活动,深化文学合作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广东文学“走出去”,探索开展广东优秀文学作品翻译工作。

(六)强化机制体制创新,推动广东文学事业走在前列。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广东文学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强沟通、迎难而上,加快推进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统筹设立,锲而不舍打造广东文化新地标和“文学粤军”主力军。继续推进文学创作专业职称制度改革。始终把服务基层、夯实基础作为工作重心,构建畅通稳定的作协工作体系,落实配备地市作协专职人员。支持广州、深圳建强建好市级作协,指导其他市县作协实事求是谋发展。在全省文学组织形成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以有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推动文学融媒体建设。进一步统筹协调,整合好省内已有的文学杂志资源。加强《广东文坛》报、广东作家网、广东作协公众号、作品公众号、少男少女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建设,深化与南方+合作。推进“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动态服务与应用系统”二期开发,逐步实现作协会员信息数字化动态化管理延伸至县(区)文学组织。

(七)推动数字赋能文学,探索数字化时代文学工作新路径。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文学生产方式、文学传播格局、文学全新业态产生深刻变革。要推进文学工作理念的数字化转变。不局限于新闻战线和媒体领域,资源力量着眼于互联网规律布局应用。完善网络文学内容创作引导激励机制,以算法优化、流量引导、文学评奖等引导创作生产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更多关注年轻人,善借年轻人喜好的平台载体、形式样态、词汇话语,厚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要加快文学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加强文学作品数字化生产,提高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制作的高科技水平,运用5G智控、特拍、后期特效等技术,增强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鼓励和支持各类生产机构加快文学和科技深度融合,培育网上演播、云展览、云阅读等新兴业态,提供更加公平可及、便捷高效的文化产品服务。要推动管理手段的数字化转型。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着是真本领”,统筹加强对网络文学等数字出版的管理。

(八)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挥组织效能。深刻认识作协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建设让党放心、让作家满意的作协机关。统筹谋划省作协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包括举办70周年专题展览、推出画册、拍摄专题片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竞标争先”活动,瞄准全国第一、全省第一,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赛龙夺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在省作协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和主管的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功能性党支部,推动基层文学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风险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完善风险排查、预警、化解机制,科学精准依法防范风险。认真开展文学领域意识形态舆情分析研判,强化意识形态风险管控,着力加强对全省文学界和省作协机关、各报刊社网和各类研讨会、论坛、讲座、评奖、涉外文学活动工作的管理,不断完善文学舆情工作机制。

“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迎来了广东文学发展的崭新阶段,翻开了广东文学新的壮丽篇章。全省文学界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担当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崇高境界,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推动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实现广东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