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唐德亮 | 生态诗苑的一束新花

——读刘晓虹生态诗集《风记得一朵花的香》

更新时间:2023-04-15 作者:唐德亮来源:广东作家网

粤北始兴活跃着生态文学作者群。女诗人刘晓虹的《风记得一朵花的香》是一部生态诗集,是生态诗苑的一束新花。以我有限的视野,中国个人的生态诗集并不多,创作这样的一部诗集,是很有意义的。

《风记得一朵花的香》这部诗集,凸显了诗人的生态观与其艺术上的造诣。

展示当下中国与世界生态危机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刘晓虹的生态诗歌,充满忧患意识,不少篇章,都反映了人类与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她在《小河的眼泪》一诗中写道:

鸟鸣带着嘶哑,

似很久没有喝水。

大地发出的干咳声,

发出恶臭的废水排出污染河水。

闻到气味的蚯蚓爬出了洞穴,

好似在苟然残喘。

一场蝉鸣显得有点低调,

河在流泪,

蝉儿也在竭嘶底里的呐喊,

奄奄一息的河床交出灵魂的感应。

……

诗作从鸟鸣的嘶哑、大地的干咳、河水的恶臭、小河在流泪、河床的奄奄一息等意象中,揭示了我国生态灾难的严重性。不光农村山川原野,城市也深受其害:“当雾霾光临城市的天空,/城市却毫无防备。/雾霾与空气合谋,/让生灵不堪负重”(《雾霾》)。《亚马逊火灾启示》一诗还写到了国外:“亚马逊雨林已经成为黑心人赚钱的工具,/大量开采亚马逊雨林的矿产资源,/造成生态失衡。/曾经的湿地已变成了豢养牲口的牧场,/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引发大量河流断流。/马逊雨林已面临沙漠化,/加剧了地球变/暖。/干涸的沙漠动物尸横遍野,/……大地进入自毁模式,/引发大规模物种灭绝,/消失的自然景观熟不胜数,/人类抵抗气候变暖的最后屏障被撕裂,/干涸的河流动物尸横遍野,/正在诉说着这片净土最深的痛……” 人类的贪婪愚昧制造了无数的生态灾难,简直是触目惊心!这是人类自种的苦果,自酿的苦酒,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从这首诗也可看出,生态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与危机,也是世界性的问题与危机。

从刘晓虹的诗歌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向往。著名生态诗人、生态诗歌理论家华海认为:“生态诗歌不是生态加诗歌,而是由现代生态文明观出发或在其影响下写作的诗歌,它应当是艺术地体现生态平衡,反思工业文明的固疾,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介入生态文明建构的诗歌。”刘晓虹的生态诗歌,不仅批判人类与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更有对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呼唤,热情歌颂大自然的美丽与魅力。如《地球不仅仅是人类的》一诗:“人类呀快快醒悟,/放下将要举起的罪恶的斧头,/放下罪恶的猎枪。/让大树成为遮风挡沙的卫士,/让绿草如茵山水如画,/让蓝天更蓝,/四季妩媚。/让村庄安宁城市靓丽,/让生命和谐,/ 让小鸟伴着彩云唱着歌儿轻轻地飞。/我们要以爱还爱,/对大自然由衷地敬畏,/还地球一张洁白干净的脸,/让染污永远消失!”呼唤敬畏大自然、反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诗心令人怦然心动。末句“救救地球上75亿人的生命吧!”虽稍嫌直白,但对地球生命的热爱与保护之心是那么热切、深情。刘晓虹对大自然的动植物充满悲悯之心与爱心,从她的诗题便可看出一些端倪:《白鹭的泪》《小河的眼泪》《鸟儿为什么流泪》等。

美与丑是审美的两极,是对立的统一。对大自然生态遭破坏、人类欲望之丑的鞭笞,固然是刘晓虹生态诗歌的主旋律,但《风记得一朵花的香》不少作品又充满了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透过这种赞美,我们仍可读出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比如《守望一池夕阳》: 

一池清荷,

轻轻走近你,

不愿打扰那一池夕阳。

已拥入怀中的你,

用我最深情的歌唱,

点缀你的美丽。

青青荷叶,

素洁荷花,

高洁与典雅,

柔情羞涩的朦胧,

在火热的盛夏里感受你的心跳。

立在尖尖角的蜻蜓,

已被金色笼罩,

仿佛坐在一片灯影里,

守望着自己的家。

一池清荷,“高洁典雅”,充满“柔情羞涩的朦胧”美,令诗人情不自禁将其“拥入怀中”,“守望”,并献出“最深情的歌唱”。这是乡村的一方传统美景,在这里,我们看不出自然受破坏千疮百孔的痕迹。对丑的批判与对美的赞颂在此实现了殊途同归。刘晓虹诗作中描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的,还有《紫藤花》、《稔花开了》等等,且落笔生动自然,采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读后尽享艺术的美感,韵味无穷。

《山与树握手》则写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颗树慢慢走入山中,/凝视这座山,/它用独臂撑伞,/把天空举到鸟巢之上。/树因山而得势,/迎风、向阳,/不招摇、不张扬,/也不迫切被谁懂。/山风吹来,/树会发出最朴实的响声,/树反馈给山以树荫,/使山石不易被阳光暴晒开裂和氧化变质,/抑制岩石风化,/阻止水土流失。/树追赶着山的激情,/让山显得不再孤独疲惫和茫然,/让山充满朝气生机和希望。/和着季节的风雨,/树亦歌亦舞,/年轮的唱片从没停止旋转。/对于山,/树总是带着赞同的微笑,/山与树握手,/它们在山上长成一片片森林,/山便得以稳固。/山是树的肉体,/树让山拥有了灵魂。”这首诗写出了山与树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末句“树让山拥有了灵魂”则升华了思想,树的存在意义更令人深思。

富于想象美。想象是诗人的重要素质,是诗人艺术创造力的的重要表现。刘晓虹的生态诗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月亮的幻想》:游走的月亮幻想着能静止下来/整理碎了一地的温情,/月亮看着地球一幅幅犬牙交错的画,/藏着一个个关于月亮的梦。/能给风雲星辰安个家,/能给漂泊的地球拋下最重的锚,/把星星变成天空的花朵,/把流星变成自己甜蜜的眼泪,/把最小的星星变成陪自己游走的萤火虫,/把云朵变成停泊的月亮港湾。/幻想月亮有一片绿油油的树,/有鲜花有鸟鸣,/终年四季如春,/有蝴蝶蜻蜓在月亮上翩翩起舞。/想与黎明的太阳一起,/跃上东天。/盼望着和太阳一起,/手挽着手漫步云端。” 美的想象、幻想,美的意境,充满温情又富有童真,动与静的相谐,真切而悠远,是诗人对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交融而诞生的境界。

富有童趣天真。刘晓虹曾创作过不少儿童文学作品,《风记得一朵花的香》中的不少生态诗作就有颇儿童诗的味道,她以童年的眼光看世界。有的以人与动物的对话,有的则是童话诗或寓言诗,与一般的童话诗或寓言诗相比较,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的童话诗或寓言诗大多天真、烂漫,而刘晓虹的生态诗则多了几分沉重与忧伤。如《黑熊在喊疼》《田螺》《丰收的短信》《蚂蚁》《座头鲸的奢望》《与一只受伤鸟儿对视》等等,既有儿童诗的童趣天真,又有成人诗的思想(当然诗人是形象化地表达生态思想观念的),成人读来也具有吸引力。

刘晓虹在生态诗创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愿她继续攀登,写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与生态文学的繁荣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