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观点·争鸣

任克勤│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

更新时间:2023-02-15 作者:任克勤来源:广东作家网

又是一年春将至。“广州过年,花城看花”。2023年广州春节期间亮点多多!谈及花城看花,必然要提广州过年的花市。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广州又名羊城,也是花城。一年四季,繁花似锦。春暖花开时节,有“英雄花”之称的木棉、色泽金黄的黄花风铃木、花团锦簇的紫荆,火红热情的三角梅等聚集。孟夏,凤凰花、紫薇花则大放异彩,成为炎炎夏日里的火热音诗,映红浩瀚无垠的苍穹。秋风起,菊花吐蕾,山河遍地黄金甲。寒冬腊月,不仅有红梅朵朵,且闻桂花馨香。从年初桃红李白,依次樱花,黄风铃,勒杜鹃,玉兰,凤凰花,桂花,直至年底腊梅等等,数不胜数。广州乃名副其实的“四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城。在广州过年,广州人对花情有独钟,每逢春节,便能看见全城繁花似锦:大街小巷、每家每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腊月二十八到除夕,各区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迎春花市,数十里的花市人挤人,几百万人同游,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南漂”之初,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每年春节,我们全家老少都要去广州观花市、行花街、买花。

最近十多年来,“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新春活动,已成为广州市的城市文化品牌。近三年疫情也影响到花市的繁荣景象。疫情以前年年都有“逛花街”的习惯,这两年“云上花市”可以买花但氛围不够。2022年该活动将首次线上线下融合同步举行,即便因防疫需要取消了广州迎春花市线下活动,但花城的“花味”“年味”跟往年相比并未有所逊色。年橘、年花摆售都会遍布街头巷尾、市场广场,花城的花香十分浓郁。“花城看花”成为“食在广州”的又一个品牌。

花城处处百花开,步步惊艳来。今年新春期间,广州传统的迎春“百年花市”再次回归!处处可以感受“花城何处不飞花”的城市底色。重启线下花市是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后,人们心情好了许多,花卉更加盛开。广州“百年花市”再次回归,也是为助企纾困解难、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举措。三年压抑的情感在千娇百媚、美好意头的年花中得以释放。更重要的是,从这些花中,看到广州人对生活的态度,确信久违的平常的生活又回来了。新春期间,在广州城区,云台花园春节郁金香花展、莲花山桃花文化旅游节、流花湖公园迎春大型主题花展、文化公园花展,海珠湖花海、花都湖花海以及白云山桃花涧、萝岗香雪等,处处鲜花盛开。

一湾湖水畔花海,美“荔”花市水上开。荔枝湾水上花市、永庆码头水上花市花船今年更是惊艳亮相。锣鼓敲响,醒狮舞动。第十三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暨2023年广州水上花市启动仪式在荔湾湖畔举行。20艘花舫缓缓地在荔湾湖巡游。湖岸上的集市游人如织,写春联、买年花……地道广府西关年味凝聚在荔湾湖公园。一击锣鼓,五只雄狮昂头舞动,市民的目光聚焦在荔湾湖畔的水上花市主席台——“桃花岛”。“湾畔花海·I LOVE YOU兔”的标语醒目亮眼。花舫驶过,荔湾湖畔水上花市飘香,一艘艘以“荔枝湾”“泮塘古村”“西关小姐”“十三行”等文化旅游名片命名的特色花舫在荔湾湖湖面巡游,吸引着男女老少的目光。听闻荔湾湖有桃花花海和水上花市,有的专门从外地坐车过来观赏。在荔湾湖面上,20余位网络主播身穿汉服坐在花舫巡游,参与“水上花市销售王者”擂台赛,为岭南鲜花带货,直播形式将水上花市带到线上。岸边,花舫不时停靠,市民赏花、选购,享受多元化的花市游玩体验,精彩重现荔枝湾千年水上花墟景观。花舫巡游活动将持续多日,水上花市相关活动将贯穿整个春节假期。看到此情此景,心情更加舒畅。不禁感叹,湾畔花海喜迎春:“荔湾花市人头涌,万紫千红水上开。清澈碧波花为海,张灯结彩缤纷来。渔舟唱晚五湖秀,民俗传承又返回。文化自信湾区景,癸卯玉兔喜登台。”

花开富贵。“行过花街才是年”。逛花市一直是新春必不可缺的仪式感。在广州人心目中,“唔行花街,唔算过年”。逛花街,寓意来年大吉大利,大展宏图。“行花街”是广府地区春节前夕规模最大的一项传统民俗,通常在年前三、四天开始,至除夕夜达到高潮并结束。逛花市,买年花,是“老广”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花市,人手几束年花,大街上、地铁上、公车上、后尾箱,让年的气息愈发浓厚。所谓逛花街、行大运,融合广东人“讲意头”的传统,桃花寓意大展鸿图(桃)、水仙象征富贵吉祥,金桔因粤语中“桔”和“吉”同音受欢迎。2021年6月,广州越秀“行花街”入选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除传统的年桔、蝴蝶兰、桃花外,年花品种以水仙、剑兰、月季、百合、玫瑰花、迎春花、海棠花、紫荆花等为主。

越秀西湖花市是广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花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百年花市”之称。广州越秀传统西湖花市再重启,首夜,在“醒狮迎宾”和《花神颂》的表演之后,西湖花市正式开市,不少市民带着家人前来“行花街”。这是广州人期待已久的。“行花街”民俗被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广东地区的传统春节习俗。在西湖路广场,主牌楼十分引人注目。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突出安全、祥和、喜庆、繁荣的氛围。这里各式各样的年花争相竞艳,蝴蝶兰、大花蕙兰、绣球、杜鹃花……整齐排列在展台上的盆栽颜色艳丽、端庄大气,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赏挑选。从年二十八至年三十日每天9时至22时开放。今年荔湾传统迎春花市主题为“岭南明珠、活力荔湾”。市民游客可以在久违的岭南特色年味里赏年桔、年花,买挥春、福字,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荔湾区各街道也设置了多个花市位点,让市民们可以“出门看花,推窗见绿”,赏尽具西关风情的“十里花街”,让广大市民度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欢乐的新春佳节。

“花市灯如昼”写的是元宵之夜灯火辉煌,营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这景象与如今的广州花市“行花街”是非常相像的。

对于文人墨客来说,“行花街”后多是要“留墨宝”的。有关花市的诗词可以追溯至清代。如,清代诗人张维屏的《花地》,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花市诗之一:“花埭接花津,四时都是春。一年三百六,日日卖花人。近海多烟水,高城少市尘。东园数亩地,聊且寄闲身。”

光绪年间天津举人冯向华写的《羊城竹枝词》,是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记录除夕花市的作品:“羊城世界本花花,更买鲜花度岁华。除夕案头齐供养,香风吹暖到人家。”

1959 年,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和郭沫若等共聚广州西湖花市,赋诗咏花,相互唱和。朱德写下《和郭沫若〈春节游广州花市〉》一诗。“百花齐放遍城乡,灿烂花光红满堂。更有心花开得好,一年转变万年香。”林伯渠写下《春节看花市》:“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米兰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来。”郭沫若则作《游花市》:“金桔满街春满市,牡丹含艳桂含香。游人购得花成束,迎得春风入草堂。”1973年,广州花市重开,董必武行广州花街,感慨万千,赋诗一首:除夕在羊城,重临盛会新。四时花似锦,万众面皆春。锣鼓喧霄汉,云霞出海滨。南邻庆胜利,举酒送瘟神。

广州花市还吸引了文学大家秦牧、冰心等以散文、小说形式描写广州的花市。广州“花城”的雅称就出自秦牧笔下:“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冰心曾专门写过一篇散文《记广州花市》。

广州人过春节,金桔是过年货物的标配。花市里,年桔、水仙、桃花、茶花、海棠、杜鹃,姹紫嫣红,琳琅满目,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年花回家。家里选一盆,摆在大厅的硕果累累,上面挂满小红包,很是喜庆。如在阳台或者案头,放置一盆素水仙,幽香阵阵,仿若腊梅,嫩黄轻胜,使人浮想联翩。一些单位、公司企业,都会有一、两株高大金桔,高近十米,摆在大门两侧或是大堂,累累硕果上面也挂满红包,让人叹为观止。我只要在广州过年,年花定是不能少的,每年春节前,必须逛迎春花市,给家里布置盆栽或者鲜花,图个喜庆。大年二十九下午,我来到海珠区海联路的一处花档,想买盆金桔。档主笑着说,“好的桃花早就拉走了。今年桃花、年桔销量是三年以来是最好的。”我说,我不要桃花,不想走什么桃花运,只求大吉利大利,全家安康。我便精心挑选了一盆恰到好处的金桔,一种愉快感油然而生。

十里长街花似海,千红万紫报春来。“行花街,庆新年”的背后是人们对于新春即将到来的期待!愿美好年花,开启美好年华。我特吟小诗:“兔年花市又重开,熙熙攘攘观卉海。梅香桂艳呈祥瑞,民康国泰紫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