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以出版的高度追逐新时代文学的高度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积极参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更新时间:2023-02-03 作者:徐健 刘鹏波来源:文艺报

在近期中国作协公布的第二期“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下称“攀登计划”)支持入选项目中,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策划推出的阿舍《阿娜河畔》、范稳《青云梯》、熊育群《金墟》进入名单。加上入选“攀登计划”第一期支持项目的乔叶《宝水》、张楚《云落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目前共有5部作品在列。这些作品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同呼共吸,立足于时代精神的塑造,艺术上求新求变、兼容并包,体现出当下长篇小说创作题材上关注现实、风格上丰富多元、作家队伍传承有序的整体风貌。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为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而设计谋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文学发展理念,广泛搭建平台,整合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并依托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的机制。如何通过出版为新时代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引领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本报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与一线编辑。

优秀作家必须如盐入水

深潜入生活的最深处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北京市属专业文学出版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和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联合北京作协、协同《十月》杂志,形成了孵化好作品的联动机制,为作家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总编辑韩敬群表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对于一些重大事件、重要选题,总是主动出击,谋之在先。“攀登计划”于去年启动后,出版社积极响应和参与,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标准进行申报,注重扶持北京作家、开掘北京题材,已经列入“攀登计划”的5部作品都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这两年的重点出版物。他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入选作品呈现当下长篇小说创作题材上关注现实、风格上丰富多元、作家队伍传承有序的整体风貌。

据介绍,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入选“攀登计划”第一期支持项目的2部作品中,乔叶《宝水》已于去年11月出版;张楚的《云落图》已经完成初稿,经过审读,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入选“攀登计划”第二期的3部作品中,熊育群的《金墟》将于今年2月出版(版权页为2022年12月);阿舍的《阿娜河畔》已经交稿,计划在今年6月推出;范稳的《青云梯》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此外,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的陈河《误入孤城》也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目前也已交稿,预计可在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谈到这些入选作品,韩敬群表示,“当代性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历史有着必然的关联。这几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当代性,但也有历史的厚度,与历史一脉相承。文学性是我们更看重的品质,或者说,无论作品是什么题材,反映什么年代,文本质量都是第一位重要的。”

长期专注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出版,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近四十年发展形成的传统。韩敬群从普通编辑成长为出版社总编辑,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中国当代原创文学的阵地上,始终置身于文学现场,亲历和参与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他表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非常注重对新一代作家的培养,帮助他们成长。“现在‘70后’作家已经成熟,不少作家写出了代表作。相对说来,‘80后’‘90后’作家还需要‘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他认为,推动当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家必须如盐入水,深潜入生活的最深处,“就像乔叶在《宝水》创作经验谈中所说的那样,作家要有‘跑村’与‘泡村’的专注与耐心”。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只是对作家的要求,也一样是对文学编辑的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要发挥影响力,不仅要“墙内开花”,也要“墙外香”。对于入选“攀登计划”的作品是否有“出海”的规划,韩敬群表示,与其努力将作品向海外译介,出版社更在意落地的、能够抵达海外读者的有意义的输出。“中国文学走出去,首先是要提升自身的文学品质,具备与海外读者共情的意识,可以无阻隔地融入世界文学共同体。其次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如与海外出版人、书探、一线文学编辑密切沟通联系,做到知己知彼。对重要作品,要做好翻译样章。”

优秀编辑要为作家

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

“‘攀登计划’所提倡的方向其实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韩敬群认为,优秀编辑必须能够为作家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服务。“可以说,‘攀登计划’给了我们加持,而不是形成挑战。虽然不是每个编辑都能成为全能型编辑,但这一直是我们心向往之的目标。我们的很多优秀编辑深谙创作规律,是很好的编辑,也是出色的评论家,擅长市场推广,注重版权转化,努力推进对外输出,能够胜任新时代条件下对编辑的全面要求。”

新时代条件下对编辑的全面要求,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淑红身上体现尤为明显。她也是《宝水》的主要责编,一直在推进这部小说的出版、宣传工作。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多元渠道对新书进行推介,通过短视频、新书分享、直播连线、博主晒书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宣传持续发力。《宝水》出版后,收获了专家和媒体的一致好评,短短数月便入选不少文学榜单的月度榜单和年度榜单。此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还将持续跟进,积极配合各媒体的宣传报道,并洽谈合作开发《宝水》的电子版权、有声版权、影视版权等事宜。

在韩敬群看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通过几十年的出版实践已经形成优秀的编辑人文传统。他特别认同钟叔河先生提出的“出版社的总编辑应该是出版社的第一编辑”,并身体力行。与作者同行共进,积极参与到作品创作与出版的全流程中,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贯倡导的编辑风格。在此次入选“攀登计划”项目图书的出版过程中,编辑与作者保持密切沟通,随时跟进创作进度,力求提升编辑含量。以张楚的《云落图》为例,该书迟迟未出版,便是编辑和作家一同精益求精的结果:编辑们在几次细读后,认真提出修改意见,供作家参考,作家本人也积极听取了编辑们的意见。“我们主张在与作者合作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增值’服务,即文学价值的确认与提升,市场价值的巩固与放大。”韩敬群表示。

最能体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文化的莫过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长达数十年的独家出版。这本“镇社之宝”历经四代编辑,独家版权一直被授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出版界成为了一段佳话。其中,现任总编辑韩敬群是《穆斯林的葬礼》第三代编辑,现任副总编辑王淑红则是该书的第四代编辑。正是这种优良的编辑文化传统,及对优秀青年编辑不遗余力的栽培,帮助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业内获得高口碑。王淑红表示,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穆斯林的葬礼》作者霍达良好的合作关系之所以得到延续,还在于此前的合作给作者留下了信任的基础。她只是沿袭前辈的脚步,充分重视、小心呵护两者的合作关系。“换了任何一位编辑,只要对作者保持真诚和尊敬,也会像我一样,为这段佳话继续谱写下文。”

成熟编辑的养成离不开

扎实的基础、从容的递进

对作者保持真诚和尊敬,让王淑红成为一位公认的能为作者带去信任和信心的编辑。通过她,众多当代文学精品佳作如《平凡的世界》《人生》《早晨从中午开始》《穆斯林的葬礼》《云中记》《平安批》等从作家走向了公众。她认为,编辑是出版社和作者之间的桥梁,要得到作者的信任,编辑需要抱有一种真诚的态度,习惯站在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有问题的话要找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编辑能否给作家带去信心,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编辑的专业性,对作品的判断是否得到作家的认可;二是出版社的支持,要让作者知晓出版社出版图书获得的荣誉。

“我希望出版社和作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希望双方对作品的判断、出版后的各种可能,尽量达成一致的看法。在作品出版后,可以互相配合,做好作品的营销宣传工作。其他方面,尽量抱有一颗平常心,等待事情自然发生。”王淑红在谈到如何宣传推广“攀登计划”入选作品时表示。

“新的时代给予了年轻编辑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多的亮相机会,他们成熟的速度也更快。”韩敬群认为,出版社一定要用心培养、大胆使用年轻编辑,让他们承担重大项目,同时资深编辑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以老带新,帮助年轻编辑成长。不过他也谈到,年轻编辑在格局、视野、基本功上,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出版社普遍希望年轻编辑做到即插即用,迅速成才;而一个成熟编辑的养成需要扎实的基础,从容的递进,这方面时间是最好的老师。”

王淑红也认为,编辑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在逐渐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她很愿意借韩敬群的话来与年轻的编辑们共勉,那就是不断追逐“毫发无遗憾”的编辑境界,以出版的高度来追逐这个时代思想的高度和文学的高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以扎实有效的举措积极参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攀向“高峰”,体现的就是这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