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培育东莞文艺新人才,首届“东莞文学新实力”冬令写作营开营

更新时间:2022-12-13 作者:章倩倩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MAIN202212130809000297466909017.png

12月12日,东莞文学艺术院首届中青年文艺家培育活动——首届“东莞文学新实力”冬令写作营在东莞市文联一楼“东莞文艺空间”举行开营仪式。

本次冬令写作营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东莞文学艺术院主办,旨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发挥东莞文学艺术院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东莞文艺人才的鼓励、支持、培育力度。

请来文学名家,提升东莞文学新实力

本次冬令写作营为期两周,邀请了《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著名诗人西篱、著名诗人郑小琼、花城出版社社长张懿、资深文学编辑张鸿等文学名家,以线下现场授课和线上远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东莞文艺精品文本类孵化项目签约作家、东莞优秀的中青年作家等学员进行授课,激发东莞创作生产活力,推动东莞文学艺术创作向高峰迈进。

其中,《人民文学》编审杨海蒂担任三毛散文奖、丁玲文学奖、方志敏文学奖、全国生态文学奖、全国首届青少年自然资源成语大赛、《羊城晚报》“花地文学排行榜”等评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刘大先,还是连续多届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宣部五一个工程奖评委。

刘大先说,文学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灵魂所在,此次冬令写作营特别有意义,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有利于把分散在城市的写作者集中起来,组织起来大家过一种集体的写作生活。在这种集体的文学培训过程中,也是搭建了平台,让各个作家可以互相交流、碰撞提高写作的理念和水平。

实施培育工程,培养优化人才队伍

近年来,东莞大力实施作家和艺术家们的培育工程,加强文学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本次参与培训的东莞作家学员均是从东莞文学艺术院签约2孵化项目的作家和“两新”优秀文艺人才、《城里的阳光—— 东莞劳动者优秀作品选(2018—2022)》作者及东莞具有扎实创作基础、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中青年作家中,优中选优产生的30名中青年优秀骨干作家。

此次冬令写作营是东莞市文联做好“联”字文章,东莞文学艺术院做好“育”字文章的集中体现,是“聚人心”“育人才”的具体实践,也是东莞文学艺术院加强文学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之一。

主办方邀请多位文学名家前来授课的同时,还结合学员创作实际,即开展文艺理论、学习辅导,也安排远程授课。在培训的同时,活动还搭建平台,在培训结束后组织导师与学员结对子,做学员作品与艺术修养的成长导师,进行一对多的远程辅导,引导学员提高学养、涵养、修养,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

同时,为了丰富学员们业余生活,搭建学员创作成果展示平台,推介优秀作品和文艺人才,擦亮东莞文学艺术院精品孵化项目品牌。在开营仪式当天,导师和学员们还在东莞文艺空间外坪举办别开生面的签约创作项目作者作品朗读音乐会,营造浓厚的文学交流氛围。

孵化文学项目,推动东莞文学精品创作

东莞文学艺术院决定举办首届写作营,邀请文学名家对优秀中青年作家进行培训,除了为进一步孵化培育更多的文学中坚力量外,还希望在孵化项目中再催生更多的优秀作品,讲好东莞故事,助力东莞文化强市建设。

为了激发创作生产活力,推动东莞文学艺术创作向高峰迈进,助力文化强市建设,近年来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莞文学艺术院多举措推动东莞文学精品创作。比如今年9月上旬,东莞文学艺术院开展了重点创作项目和文艺精品文本类孵化项目签约,3项重点项目和13项孵化项目通过评审,给予了扶持。2023年东莞文学艺术院还将针对签约项目的作品及作家进一步挖掘提炼项目的价值意义,推进实现签约项目的精品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开营仪式上,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深情寄语,希望学员们以本届冬令写作营为契机,积极投身到文化强市建设中来,用好东莞市文联提供的各种资源,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为东莞的改革开放树碑立传。

对作家来说,东莞是最好的写作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次写作营的都是市文联优中选优的中青年骨干作家,且他们的的“文学人生”皆扎根、成长于东莞这座“所有梦想都会开花”的城市。他们“孕育”于东莞这片土地,带着“东莞的印记”走向或正在走向全国。

比如2011年底来莞工作的许泽平,在这座文化氛围浓郁的城市里,接触了许多东莞乃至省内的文化界大咖,不知不觉走上文学之路,并获得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两次扶持,也曾评选为“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和推广”项目的培育对象,激励着他不断站在更高的文学视野,以积极自信去创作。

“我之所以能走向文学,与东莞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东莞经常请来各种文学大咖讲课,我每次都会报名参加,虚心学习,暗中积累写作的经验。”参与培训的作家莫华杰表示,如果没有东莞,就不会有他的今天,是东莞这座城市让他从一个小学毕业的残疾打工仔,成长为一名作家。

来莞17年,一直扎根在基层的知名作家塞壬也参加了这次培训。她回忆说,2005年,一直在广东漂泊打工的她决定在东莞扎根,并与同在流水线打工的郑小琼相约,要在东莞写作,写出一片天地。“两三年之后, 我们真的在东莞写出来了。我们在这里迎来了第一个文学奖——荷花文学奖,以及之后的人民文学奖。”塞壬说,至今她依旧藏身在东莞一个小镇写作不肯离去,因为“东莞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最好的写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