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 蒋述卓丨《赵佗归汉》:为构建“文学岭南”作出贡献

更新时间:2022-12-05 作者:​ 蒋述卓来源:羊城晚报

5640747_ywywxp_1670083200000_B_b.jpg

赵佗归汉在岭南是一个老幼熟知的历史故事,如何让这个故事通过文学再现,赋予它更加丰满而充实的内容,增加它的文学感染力和审美感受力,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广东作家张况投入五年,奉献出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赵佗归汉》,煌煌五卷,200万字,以满腔的热情歌颂了赵佗的民族大义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意识,展示出一位有勇气、有谋略、有胸怀、有情怀、有美好人性的岭南人文始祖形象,为构建“文学岭南”作出重要的贡献。

铺垫、渲染与多线结构

为了展现赵佗的善于学习、博闻强记、聪敏精干、高度自信、过人见识、包容之心和中原情怀的来龙去脉,作者用了两卷的篇幅为赵佗的南平百越、南越称帝并两度归汉的壮举做铺垫。正是由于他从小就在秦王身边听差,成为秦王的磨墨书童和贴身侍卫,又被外派到任嚣手下锻炼,才有他后来平南的两次经历以及与任嚣密切合作以“和辑”之策平定百越的成果,也才有他在秦亡之后的两度归汉。秦伐楚时,赵佗表现出在通晓历史的基础上做到知己知彼的卓识远见,甚至连楚军败退的路线都能算好;攻赵时,赵佗献出离间计,使赵得以瓦解。平南之事也是他早就想到的,他在任嚣手下时就已经在训练楼船军了。在秦国统一文字问题上,他主张兼容并蓄,大小篆并存。正是在秦王的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成长为有抱负、有谋略、有军事才能的年轻将军。

  作者深知文学渲染与衬托的手法,在铺垫到位之后才正式写赵佗的平南之路,而且第一次平南因为主帅屠睢的昏庸、荒淫、无能与滥杀无辜,导致战争失败,主帅也战死在百越之地,这样才有第二次南征的丰硕成果。第二次南征,赵佗在任嚣的领导下“和辑百越”,拿出诚心,与百越首领之女俞馥荔即荔女结为夫妻,遵西瓯人风俗礼节,穿西瓯人服饰,取得百越人的信任,使得百越各族归顺大秦。他还很快实施六项措施,让百越百姓生活安宁,物质生产发展起来。在第四卷,作者重点渲染了荔女的主动示好和赵佗为秦国、也为百越百姓免于涂炭的心路历程,又突出了赵佗与荔女隆重的婚礼场面,从而表达出百越民族爱好和平、向往文明以及中原文化的包容大度。

  在长达五卷的浩大之作中,作者采用了多线结构,主线是赵佗的两次平南以及在南越国的作为和两次归汉,副线则有秦始皇的善于用人、灭六国和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壮举,有李斯、尉缭、王翦等的辅佐之功,有秦二世、吕后的荒淫专权与误国,有陈武、陈文及其家人在残酷战争中的坎坷命运,还有与赵佗相关的三个女人云姑、戚媛媛、荔女的不同生命遭际,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赵佗的成长与成熟而展开的。如写秦王用人,既写出他海纳百川的容量,也写出了他错用李信之后的知错便改,而这一切都是在给赵佗上课。同样写李斯的稳重、冷傲、有谋略、有定力、懂进退等,也是为了衬托赵佗的进步,因为是李斯将九岁的赵佗从他具有传奇色彩的祖母身边带来放在秦王处培养,才有了更具传奇色彩的赵佗。咸阳宫不是一天建成的,南越国也不是一次战争与和亲就建立起来的。惟其如此,赵佗的故事才会变得更加厚实和具有说服力。

展开合理想象,增加视觉感

  作为历史小说,既要做到尊重历史,又要展开合理的文学想象,没有文学想象,历史小说就会变得干巴巴的,变成历史教科书。作者遵从文学规律,在该想象的地方尽量做到“神游万物”“精骛八极”,以充沛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虚构,将场面渲染到极点,让历史真正走进读者心中。如荔女为救百越百姓,愿意“以身相许”求得秦军与百越族的和平相处,作者对荔女与赵佗初次相见的场面做了夸张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荔女的刚烈、率真,敢于为族群安危舍身;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赵佗的深明大义和对百越民族的尊重。

  赵佗上书朝廷要求派遣三万单身妇女抚越,但却在所派来的一万五千名妇女中遇上了自己的表妹凤娟、凤媚,而凤娟是秦王第一次伐楚失败时斩掉的快马报信人陈武的未婚妻,凤媚是赵佗部下勇将陈文的恋人。作者通过描写亲人在残酷的战争中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见面,既谴责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伤害,又为赵佗富有人情味的凡人之性增添了丰富内容。同样,写赵佗与云姑的情恋、对秦王赏赐的西域女戚媛媛的爱怜以及对荔女的平等相待,都是为赵佗丰满人性的书写所展开的文学虚构和想象。

  自然,作者也充分调动了其他艺术如影视艺术与绘画艺术的手段,使小说的文字具有丰富的视觉感。如第二卷写陈武在伐楚之战中承担了要去朝廷报信的角色,他在夜里静坐,明知此去有风险,但责任又使得他不得不去,此时作者就写了一位年轻战士的埙声,如泣如诉,哀婉缠绵,勾起战场中的将士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

  第五卷里写陆贾带着汉文帝之书信第二次来南越与赵佗见面,赵佗与第一次归汉时一样脱下秦服特意穿上越人服装,甚至再次以越人的方式束发箕踞,而陆贾却依然以汉高祖时的封号“南越王”称呼赵佗,就非常具有戏剧性。赵佗心在中原但对大汉心存疑虑,陆贾却是以旧称提醒赵佗不要忘了曾经的中原身份与誓约。细小的情节为赵佗再度归汉赋予了审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