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既书写大时代,也观照普通人

——大湾区文学之花绽放

更新时间:2022-10-18 作者:吴波来源:广州日报

如果您经常逛书店,一定对今年南国书香节期间的“2022广东本土名家新作展”印象深刻:《燕食记》《乌江引》《唐诗三百年》《粤菜北渐记》《野地灵光》,还有《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湾区有段古》系列丛书等多部广东本土名家学者的作品,彰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蓬勃气象。

近年来,大湾区代表作家多次斩获中国最高文学奖、不断发布重磅作品,让中国文坛为之侧目。今年年初,广东发布《广东省作家协会关于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全力打造岭南文学新高地的意见》,创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设立“大湾区文学奖”。作为一个文学概念,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版图气象蔚然,引发关注。

大湾区文学如何

打造岭南文学新高地

对于活跃在当代文坛的大湾区作家群,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说:“他们既书写大时代,也观照到了普通人的内心,有一种深刻的自省意识。”大湾区文学工作者聚焦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主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批具有岭南风格、中国风骨的文学精品。以葛亮、蔡东、叶曙明、庞贝、陈继明、阿菩、王威廉、盛慧等为代表的多位粤港澳大湾区作家活跃在当代文坛,展现出新时代大湾区文学创作的独特魅力。

关于“大湾区文学”这个新鲜概念,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提法是具有前瞻性的。

这个文学版图里的作家群又将如何从大湾区的历史、文化和当下的生活经验中汲取养分,讲好大湾区故事,展现新时代大湾区的文化形象与独特魅力?广州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李德南指出,作为对现实的艺术化再现,大湾区文学所涵盖的当代性历史经验与现实经验极为丰富、广阔,对写作者的观察、思考和写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家葛亮曾在一次采访中也谈到,大湾区文学题材有着极大的空间感和包容性,让每个作者都能在其中找到情感落点,可能是文化的、历史的、语言的。文化在求新求变中为写作者提供了不断深入挖掘和观察的巨大空间。

大湾区城市文学读本

有质感的城市生活细节

以叶曙明的《广州传》为代表的城市传记相继出版,大湾区城市文学读本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除了已经出版的《广州传》《中山传》等,《深圳传》《香港传》《惠州传》等也在紧锣密鼓的组稿、编辑之中。大湾区出现的城市传记热,为一个城市写一本书,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撰写一部人物传记,呈现出大湾区城市气质。

而以王威廉、南翔与蔡东等作家作品为代表的城市文学作品扎根现实土壤,塑造出有质感的城市生活细节,在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文学精神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王威廉的《你的目光》关注客家人、疍民后代的生活,通过文化记忆的方式回溯大湾区前史;南翔的《伯爵猫》关注一个延续多年的书店兴衰,折射都市人的生活,坚硬中有温暖;蔡东《月光下》就人应如何与命运和解展开思索,该作品于近日斩获鲁迅文学奖。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用“前沿性”“日常性”“丰富性”来总结三位作家的创作。他认为王威廉、南翔、蔡东书写出了大湾区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经验,对地处改革前沿的广东地区社会发展和人性情感的把握独到精妙,小说作品呈现出丰富、开阔、健康、和谐的文学景观。未来,广东作协将继续倡导广东作家讲好大湾区故事,创作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岭南文学精品力作。

《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认为,以短篇小说《伯爵猫》为代表作的南翔,文学语言流淌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典雅温润;王威廉创作面宽阔,是目前正处于旺盛期的广东青年作家代表,其中篇小说《你的目光》构思独具匠心,将诗歌、散文的形式放在小说结构中,以颇具童话意味的纯爱故事为视角,观察时代中正在凝聚的新价值,并从侧面表达出小说家对城乡现实问题的思考。

大湾区乡村文学读本

呈现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关于大湾区美丽乡村的图书近年也特别吸引读者,比如《平安批》,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明“深扎”侨乡前美村创作而成的力作。

2019年10月,陈继明以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为驻扎点,展开长篇小说《平安批》的写作。在前美村,陈继明与一户陈姓人家同吃同住,一住便是3个多月。对于来自西北的陈继明而言,潮汕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把自己摆在“学生”的角色上,全身心融入当地人的世界里。“他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以便找他们的味觉特点。”陈继明举例说,潮汕特色的“鱼饭”,起初他不太吃得习惯,但会选择从“腥”中体会当地人所说的“鲜”和“甜”。他坚持用“最自然、最文学化”的方式去书写。“创作的过程是非常紧张的去粗取精的过程,就像在刀尖上行走,事后很难追述。”他说。

一封平安批,百年家国情。2021年初,陈继明创作的《平安批》主体部分在当年第一期《人民文学》发表,并于当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以平安批为媒介,小说融入了百年世事变迁,精深地写出了大湾区一方人的精神世界,引起全国文学界广泛关注,并获评“2021中国好书”。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李清霞如此解读:“作品中涉及了侨批、建筑、饮食、书法、书信、对联等多种文化,作者如信手拈来,妥帖允当。这些看似容易,却可以想见作者用心之深,用功之巨。小说写的是侨批的故事,其实写的是中国心,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在书写大湾区美丽乡村方面,盛慧最新力作《大湾的乡愁》刚刚出版,当月即上榜“文学好书榜”9月榜单。谈及创作背后的故事,盛慧说,粤港澳大湾区内那些像珍珠一样洒落的老房子,一直让他迷恋不已,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像货郎一样走村串巷,探古寻幽。而画家崔国贤带给他的感动,让他产生了一种强烈冲动——为粤港澳大湾区那些历经沧桑的老房子写一本书。盛慧通过对大湾区五十余个古村落的实地走访采写,从人文的视角出发,以“乡愁”为中心词,从古建、宗祠、风物、习俗等方面切入,深入梳理岭南文化的肌理,探寻岭南文化的根脉。同时,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呈现大湾区的万千气象,展现岭南人的文化自信。全书立足于挖掘岭南文化根脉,助力“人文大湾”的打造。

山环水抱,青砖黛瓦,古巷曲折,寂静无声,那些布满时间痕迹的大湾区古老村落,是我们梦中的家园、乡愁的居所,推开老书一般的旧门扉,便能邂逅往昔的美好时光!

大湾区生活文学读本

舌尖味蕾上的人文精神

在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本土粤菜美食,更有国际国内各地的特色美食,今年关乎大湾区粤菜文化的图书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比如今年8月在南国书香节发布葛亮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该书选取粤港美食作为故事和人物的落脚点,以四两拨千斤之态,既打通了整个岭南的空间壁垒,又以饮食的传承、流变、革新轻松勾连起近代百年岭南历史。

《燕食记》借美食之跌宕故事,细致入微之文笔,生动描摹出近百年世态人情的变迁。书中通过以叶凤池、荣贻生、陈五举、露露等为代表的五代厨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中国人心中最朴素真挚的家国情怀以及心存向往、溯流向上的风骨。诚如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所评:“《燕食记》里,时间流逝、人世翻新、众人熙来攘往,如梦华录、如上河图,这盛大人间中,舌上之味、耳边之声,最易消散,最难留住,也最具根性,最堪安居。”导演陈晓卿看完小说后说:“《燕食记》的好看与动人,在于以纯熟的文字,如此贴切地勾勒出中国南方广袤的历史版图。”

关于美食,今年发布的另一本书、饮食文化学者周松芳的新作《粤菜北渐记》,则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吃到的粤菜,原来就是这样的吗?冠生园、谭家菜、恩承居、新雅饭店、锦江饭店、大三元……那些曾驰骋一时的百年老店,当年风头十足,现在又怎么样了?

《粤菜北渐记》专述粤菜在国内的传播,写作过程中,作者周松芳搜罗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献,虽为粤菜食志,却能容纳大千,其间不乏文人学者、社会名流之轶闻逸事,更见区域变迁、风气嬗变,可谓一部意蕴深长的饮食文化生活史。周松芳以民国时期粤菜在上海的流行为例,随着越来越多的广东人向上海流动,一些粤菜餐饮也开到了当地。粤菜有消夜的传统,上海人想吃夜宵自然会选择粤菜馆。就这样,为了适应当地口味,就有了海派粤菜。周松芳说,作为当时的文化传播中心,上海对粤菜的传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