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运用一百年党领导文艺宝贵经验 推进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广东文学工作十年综述

更新时间:2022-09-30 作者:邱海军来源:广东作家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精辟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作家协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珍惜、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文艺经验,围绕听党话、跟党走、出精品、出人才的核心任务,积极推进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两项战略,加强顶层设计

省作协先后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分别制订实施《广东省“十三五”文学发展规划》《广东文学创作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东省“十四五”文学发展规划》。召开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全面规划和布局各门类的重点题材创作。先后确定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题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100多个。精品创作取得可喜成绩,主要包括曾平标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胡永红小说《上学谣》、吴岩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葛亮中篇小说《飞发》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等。黄庆云、岑桑、章以武、刘斯奋和黄伟宗、黄树森分获第二届、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打造三支队伍,建设文学粤军

省作协围绕建设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培育有特色、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和文学评论队伍,建设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学服务队伍,锲而不舍打造“文学粤军”。

文学创作方面,加强统筹调度,跟踪服务,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促进系列主题文学创作,务求提升文学创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自2019年9月正式启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创作活动,由广东作协与杨黎光、陈继明、熊育群、吴君、王哲珠、丁燕共6位作家签约,深扎创作周期为3年,深扎作家在基层挂职蹲点一年,其后返回原地、原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创作,第三年发表出版作品。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于2021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评“2021中国好书”“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杨黎光长篇小说《寻》、熊育群长篇小说《金墟》、吴君长篇小说《同乐街》、王哲珠长篇小说《玉色》、丁燕长篇纪实文学《我们的母亲——彭湃之母周凤小传》完成创作、迎来丰收。开展“以笔为援,抗击疫情”主题文学活动,以“点对点”形式组织多位重点作家采写抗击疫情题材重点作品,积极采写疫情防控一线感人故事、先进事迹,全省会员作家创作抗疫题材作品超过1万篇(首),广东省作协结集出版了抗疫作品集《千里驰援》(上、下册)。组织全省创作党史题材作品155部,推出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周晓瑾长篇纪实文学《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陈典松、陈志遐长篇纪实文学《黎明之前——广州起义纪事》等优秀作品。组织小康题材文学创作,由张培忠担任总撰稿,由喻季欣、黎衡、姚中才、何龙、刘鉴、陈启文、盛慧、李焱鑫、曾平标、王威廉、陈枫等12名重点作家历时一年联合攻关、集体创作《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100万字),于2020年1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纪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组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文学创作,完成94部(篇)作品。2022年,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和多次重要讲话提及与广东相关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点风物为核心,紧紧围绕广东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的特色创作资源,正在组织“三重”主题文学创作。将文明广东创建生动实践与文学作品形象记录相结合,组织“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文学创作。在全省遴选新锐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阵,邀请25名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或名刊名编作为导师,以一对二的方式对其中50名青年作家进行结对指导。着力扶持网络文学有实力、有积累的“头部作者”,加快形成网络文学创作第一梯队,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等文学门类各打造30名主力军方阵。

文学研究方面,积极组织文学评论家跟踪研究评析当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和现象,组织了100多名作家作品研讨会。聘定全省10位著名文学评论家为广东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着力从整体上打造骨干文学评论队伍。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新高地。联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暨南大学创办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一流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研究基地;编撰《广东文学蓝皮书》《广东文学通史》等。

文学服务方面,实行“五抓”(即抓理论武装、抓岗位练兵、抓业务提升、抓党性锤炼、抓纪律约束),做到五管齐下,着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作协机关服务作家、服务基层的能力。紧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点,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在大力抓好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多层面推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近年来,先后邀请近20名党校、院校专家教授及省委宣传部讲师团成员作专题党课、辅导报告。

抓好全面繁荣,营造良好生态

省作协充分发挥文学在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开启对外文学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广东文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掀开广东文学“走出去”新篇章。一是因地制宜开展主场活动。率先在全国文学界组织以“海丝”为主题的文学论坛活动,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邀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学组织负责人、作家学者出席活动,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合作发展倡议书》。承办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广东主宾省活动,展出广东作家创作的精品图书123部。二是扬帆起航组团参团“走出去”。先后组织广东作家代表团赴摩洛哥、约旦、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接待了尼泊尔等国家作家代表团。先后派遣广东作家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赴德国、美国、希腊、捷克、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韩国、古巴、智利等,多名广东作家分别参加了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国际写作营等文学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与国外文学界的交流。三是加强文学译介工作借船出海。一方面,主动策划,集中向海外推介广东文学优秀作家作品。自2017年起,实施广东文学“走出去”的战略性工程——“当代中国广东文学译丛”,遴选一批讲述广东改革开放故事、展现广东社会变化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国外翻译出版。为了保证翻译质量,采取母语翻译的方式,选择当地的翻译家或出版机构来组织翻译,推出俄罗斯语、日语、英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共五种版本。另一方面,发挥作家自主能动性,积极向海外输出个人作品集。刘斯奋、杨克、熊育群、郑小琼、盛可以、鲍十、王威廉等作家的优秀作品陆续被翻译成不同语种,走向国际出版市场。因地制宜、精心策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分主题、按板块开展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常下基层、常在基层的长效机制、常态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海上丝绸之路”文学采风团走进粤西活动、“文学名家带文学新秀”专题采风、“粤港澳三地作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采风”活动等,联合内蒙古作协开展了“结对子”文学交流系列活动。还设立了“美好生活基层行”中山“小康样本”创作基地。加强文学培训服务,组织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培训班、广东省中青年诗人暨评论家高研班、广东(肇庆)长篇小说创作高级研修班、全省儿童文学作家、青少年阅读及写作指导老师培训班、广东(中山)散文创作研修班、加强新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职业道德建设培训班等。组织文学惠民活动,建设公益性文学场所“岭南文学空间”,策划组织“面向社会、走向大众”系列文学活动40多场,开展“文学进校园”、“诗歌进工厂”系列文学普及活动、“红色文学轻骑兵”文学惠民活动,举办“潮起珠江 风华文章——广东文学七十年”经典作品赏析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