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文学如何有效跨界转化?东莞文艺论见沙龙上干货满满

更新时间:2022-09-27 来源:东莞+

文学是众多文艺的“母本”,尤其与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动漫等艺术形式联系密切,好的作品往往是这些艺术形式的灵感和素材来源。为此,作家王蒙说,“文学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硬通货’”。

为了更好发挥文学在文艺创作中的“母本”作用,为东莞作家、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9月24日,由东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东莞文学艺术院、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东莞文艺论见之“文学文本的跨界转化——如何让文学有效登上荧屏舞台”文艺沙龙在市文联礼堂举行,本土著名作家、编剧、导演、影视公司负责人、业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东莞文学把脉。

加强跨越与提升,文学有了更多可能

本次沙龙由市文联创作部主任,市作协党支部书记、主席胡磊主持。他表示,文学文本完成之后,其使命并未完全完成,哪怕是那些经典的文学文本也一样,它还有更多的渠道去扩张,有更多的空间去提升,尤其在各学科、领域“跨界”逐渐常态化的当下,为文学文本跨界转化或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

胡磊长期研究写作的有效性,认为当下很多的作家和艺术家都很迫切打通双向的关口。作家的作品发表或出版之后,迫切需要新的演绎拓展延伸,想与舞台或影视等联姻;舞蹈、戏剧、影视编导也时常面对“故事穷”的难题,需要好的故事来创作出“一剧之本”。比如导演张艺谋,就经常看文学的刊物,寻找好故事,这是双向的选择。但是如何有效打通双向的选择,值得思考和探索。

资深媒体人、市影视家协会顾问谭军波也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拍的《活着》、冯小刚的《芳华》、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等经典电影以及《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经典电视剧文本来源旁证胡磊的观点,并表示,现在影视圈最缺剧本,剧本是影视作品的基础。“为什么很多都要通过文学改过来作为影视的基础?就是因为文学经过了第一轮的沉淀,通过作家讲了很好的故事,有了改编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去做影视,就比较容易成功。”

文学知识、文学经验和文学思维能够为影视、舞台艺术等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表现手段,文学的主题、情境、题材、风格、美学观念为影视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的启迪。“我小说也写过,编剧也做过,导演也做过,我就感觉,如果我去发现一个东西,我也会去看一些文学作品,试图去找到一些文本,能够满足我对一些题材的需求。我就会发现文学家或者小说能够提供给我最大的好处,它能够把一些条理,把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梳理,技术性的操作。”青年作家、导演、广东省电影家协会理事、东莞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穆肃也表示道。

正确认识创作目的,作家们能走得更远

谈及如何有效提高文学的跨界转化,与会嘉宾认为,在高速发展的当下,文学创作者要转变思想认识,要注重创作手段,同时也需要相关机构统筹搭建相关平台,构建相关扶持政策。因为文学是平面、静态的艺术,而影视、舞台艺术、动漫等都是视听艺术;文学作品创作大多是个人的事情,而影视、舞台艺术、动漫则需要一个团队的智慧,甚至背后还需要一个庞大的产业支撑。二者有亲切关系,又在两条不同的赛道上。

广东金斗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斗认为,首先在文学作品的导向上,创作者要清晰为何创作。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一样,创作的目的除了表达个人思想外,无非是得到业界的肯定和市场的回报(受众认可),虽然每个创作者的情感偏向不同而创作侧重不同,但三者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应当摒弃狭隘的“鄙视链”。

“文学作品转化为剧本,或者转化为影视作品,我们不可能完全不考虑资本的力量。”青年作家、编剧、虹虹动漫公司创始人王虹虹从自己少年成名成为一名作家,到编剧再到传播动漫影视公司讲起,自嘲自己是的成长之路是“生活所迫”。她认为,每一个有理想的文学创作者要学会“人间清醒”,要知道自己需要生活。“作家的情怀不仅是文学理想,还要包括他要怎么样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如何让资本看我们的文学作品的市场价值,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沙龙上不少嘉宾还强调文学创作要注重时代性,作者要关注时代文化审美、受众消费特征,新的传播方式等等。金斗认为,随着时代变迁,影视等各种艺术跟着转化的,过去单一文艺接收渠道,在互联网出现后变得多元,也在很多方面影响深远。包括对影视、舞台作品的评估,也通过网络进行时长、表现形式、网民口味等,给予调整。对此王虹虹也表示认同,说尽管自己的读者对象一直是青少年,但十几年来,她在创作时一直非常关注青少年的代际问题,及时了解不同年代青少年的特点,给予创作上的调整。

此外,记者还在会上了解到,东莞的文学、影视和戏剧等的创作实力强劲,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在省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东莞文学有效跨界转化为影视作品、舞台作品、动漫作品等依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与会嘉宾均认为,加强东莞文学的有效跨界转化,有利于提升东莞文学的影响力,促进东莞文艺事业发展,助力文化强市建设,传播良好的东莞形象。

“荧幕上的东莞是被误读的形象,强势的东莞文学应为艺术,尤其是影视贡献力量,改变东莞的荧幕形象贡献力量。”谭军波以贾樟柯的《天注定》胡耀辉的《一路向西》,韩寒的《后会无期》等电影中的出现负面的东莞形象,以及《温州一家人》《少林寺》等作品为城市加分为例解释说,影视对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包括对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是非常有作用的。我一直在呼吁东莞文学和影视界携手共进,能够在未来真正拍出一些真正为城市加分的作品。

跨界转化有方法,作家更有“钱”途

在众多文学题材中,小说成为跨界转化的主力军,谭军波就建议东莞的作家应该要学会写一些故事性很好的文学作品。“我们通常意义上说搬到荧幕上的影视剧大多是来源于小说,而且有一个现象,越通俗化的小说越容易在影视剧的改编过程中获得成功。当然,站在制片公司的立场,这里还有成本的考量。”多多影视制片人姜凯也表示。

在文学创作方式上,穆肃以电影为例解释说,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年代,有太多的东西将人们的注意力分流。因此不管文学还是影视抑或是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者不仅要考虑目标读者,还要注重作品的风格化。“如果说文学界的话,我们想要去做一些能够引起电影改编的东西,我觉得你慢慢地塑造自己的风格,借力打力吧,比如说悬疑,往这方面去靠一靠。”

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莫华杰曾经当过电影导演和编剧,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习惯用按照导演的视觉来写,场景、画面、对白、分镜头等在创作时都被考虑在内,因此读者看其作品犹如在看电影,也备受影视行业欢迎,几个长篇小说一出来就被影视公司买走版权。和在创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影视创作规律,认为当下备受影视公司欢迎的文学作品有三点:作品中塑造的新的人物形象;作品画面感强,故事雅俗共赏;文学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现在的投资人很聪明的,你写出来的东西,要让人家砸大价钱买走,你总要有可取之处吧,你的作品要贡献出新的东西。因为观众审美会疲劳,他们喜新厌旧,需要寻求新的刺激。”

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东莞市作协副主席彭争武则表示,能登上荧屏或舞台的不仅仅是小说,在这个新技术、多元传播的时代,即便是小众的诗歌如果创作方向和手法得当也有很强的跨界转化能力。而诗歌的这种转化(二次传播)应该是有声、有色,有形象的,因此诗歌的情景写作也备受当下整个诗坛提倡。

“这个时代,我们的艺术是跨界的时代,我们的作家如果只是像过去那样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话,我们的作品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影响,也走不太远。”广东省戏剧小品创作常平基地负责人、东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秦川认为,当下的文学创作要重视创作手段的跨界问题,不管是文学还是戏剧或影视等,需要用各种方式来唤情,唤起人们共同的情绪、记忆、情感和审美,然后选择一种或几种主要手段和内容进行跨界融合到艺术作品中,形成一种新的视听和心灵的冲击力,比如将《静静的顿河》中的诗意文字或《红楼梦》里面的诗词通过音乐、舞美等融合叙事。

“我们在艺术创作的跨界,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出来以后的跨界,更是我们艺术创作手段本身的跨界。可能有些作品我们特别注意视觉的冲击力了,可能有些人对声音的感觉特别明显。他可能在我们的舞台艺术、电影艺术里面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它是特别注重心灵的感觉。”秦川解释说。此外,秦川也强调作品传播手段的跨界,比如诗歌可以成为朗诵,可以成为歌曲,我们的小说可以成为舞台作品,可以成为影视作品。

构建机制与平台,东莞文学更具驱动力

当然,提高东莞文学文本跨界转化,让东莞文学文本有效登上荧屏或舞台,并不仅仅作家们个人的事情,它同样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文艺界的通力合作,通过构建相关扶持机制,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培训活动等方式,给予系统性孵化。

东莞优秀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这两个方面的资源怎么去进行整合?秦川希望东莞作家能跨界进入戏剧、电影、编剧等行业,将文学与舞台或影视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东莞优秀的剧作家,不仅能拓宽作家的创作视野和能力,也能让自己的作品实现跨界转化,更因为熟悉东莞的优势,强化东莞文艺和东莞文化形象的传播效果。

严前海则建议市作协搭建一个科学的合作平台,组织相关专家成立文学作品评选团队,在全市范围内筛选转化率较高的文学作品推选给相关影视、舞台艺术机构,并形成良好合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比如市作协筛选这30年来东莞最好的文学作品,最适合拍成电影的,或者有舞台,有戏剧可能性的作品出来,并整合为一份非常有参考性的资料或报告,提供给东莞本地影视公司、舞台艺术机构,或组织这些公司和机构,让被选中的作品的作者进行路演自荐,让好的文学作品及时对接市场。”

此外,严前海还建议相关单位筛选出一些有潜力的影视公司、舞台艺术机构进行持续性的扶持,系统性培育新生力量和孵化文学作品。“如果我们东莞真想把舞台也搞好,把电影也搞好,就要持续的来培育,后面的新生力量不断地加入进来。每年都拍一点,肯定会有一部爆发出来的,这是很正常的。”

胡磊以文学和戏剧为例,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设想:“文学和戏剧界可以成立一个公社,我们委托国内某一个品牌机构来帮我们做培训。打个比方我首先选20个人,20个优秀的小说家和戏剧编剧,把他们放到一个班,就像北京鲁院一样的,每年组织一批人进行轮训,形成一种培训的机制。可能会加快我们很多小说家往戏剧、编剧方面的转型,加快创作的进程和步伐,也会让很多优秀的编剧加快与小说家这方面互相的学习、借鉴、融合。如果好的话,再办一些类似的专题的培训班,或找一些比较权威的机构,如中国戏剧协会等,联合办一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