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中国会写故事的牛人聚齐了!首届“深职非虚构工作坊”实践回顾研讨会在深举行
更新时间:2022-09-26 作者:刘悠扬来源:读创深圳
和一群大咖一起学写作是怎样的体验?非虚构写作打开了多少青年话题?人物报道如何发掘日常选题?9月24日在深圳举行的首届“深职非虚构工作坊”实践回顾研讨会聚齐了一帮中国会写故事的牛人,或许能回答这些问题。
该研讨会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协办,在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前海校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非虚构写作大咖、媒体人及年轻学子会聚一堂,围绕“非虚构写作”与“青年成长”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此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张慧瑜、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刘楠、著名非虚构作家袁凌等多位未能到场的嘉宾,均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实时参与研讨,与现场嘉宾隔空互动交流。
“此次的研讨会实现了真正的跨界融合,打通学校和社会、研究型高校和职业院校、写作者和研究者、内容提供者和媒体平台之间的边界,让学术落地,更好陪伴和帮助年轻人顺利成长。”研讨会发起人和组织者、深职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著名非虚构作家黄灯向记者表示。
“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
广义上来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为“非虚构写作”。作为近十年来在中国极具社会影响力的一种写作形式,非虚构写作因其与现实的紧密关联和对社会现象的关切、思考,在新媒体语境助力下,展现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和丰富的阐释空间。
此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提及“非虚构”的定义问题,认为这一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的概念,在中国发展至今,仍没有一个明晰的界定。《广州文艺》主编张鸿还从编辑出版角度提出了“非虚构”这一概念界定的困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张克以杂文在现代文学里的越界现象为例,指出越界的杂文笔法对于虚构写作的拯救作用。他认为非虚构写作之于当代文学也是类似的:“目前文学领域对文体的分类并不具备合理性,已经有学者提出要超越文体走向文类。如果我们不再承认中文系原有的文体分类,那很多困扰就不再是困扰了。”
“虚构文学的价值在于想象,非虚构文学的价值则在于感受。”作家袁凌曾出版《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等多部有影响力的非虚构作品,他认为,非虚构文学并不会脱离日常生活,是作者感知微观世界和探索宏观世界后的一种表达,具有真实性、文学性、人文性等特点。
“非虚构写作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有基本的逻辑思维,你有对生活对社会的判断和认知,你就能写作。”黄灯表示,非虚构写作最核心的,是要写作者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单纯读书没有用,只靠读书学到的知识是死知识。
“真实故事计划”创始人雷磊曾在《南方周末》供职,他认为:“好的非虚构文学写作,必然是将个体和公共议题联结起来的,而这也是非虚构文学走向大众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联结,在写作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有更多人去写,也有更多人去读。只有这样,非虚构写作才能摆脱自娱自乐的局限,真正面向大众,并获得大众的喜爱和欢迎。”
“非虚构写作”正进入大学课堂
“我执教这么多年,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缺乏真实的生命感。”谈及本次研讨会的主题“非虚构写作”与“青年成长”,黄灯深有感触,身为大学文学老师的她,一直在寻找切实可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她认为,帮助年轻人建立文学写作的兴趣,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看见自己,发现自己内在的生命力量,让他们不再沉迷于空洞的符号中,也不再受制于外在的评价体系,主动开始表达。
2021年3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深职非虚构工作坊”正式开启。首批录取的34名学员中,包括4名教师和30名在校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6位校内导师、5位校外导师和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本由26位学生参与写作的“深职非虚构工作坊”学生作品集(第一辑),共28万字。由张克教授牵头策划制作的学生作品汇编《学生志》,也已连续出版五期。
“这些孩子以前只能写八百字,现在却可以写两三万字,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身为“深职非虚构工作坊”创始人的黄灯分享说,在工作坊,她不会给学生设定任何规范的要求,写什么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决定,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深度观察和思考,然后把它表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下,通过推进“非虚构工作坊”和设置“非虚构写作”课程,在非虚构写作教育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事实上,如何将“非虚构写作”引入大学课堂,已成为各类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的张慧瑜、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楠、江西师范大学的王磊光等教师,分别介绍了各地高校在开展“非虚构写作”相关课程中的经验与感悟。
“我开设非虚构写作工坊的落脚点,并不在于学生最终能否生产出一篇优秀的作品来,而是要通过这样一项真正的写作行动,来培养包括调查能力、写作能力、共情心、批判力等等在内的品质。”王磊光认为,课堂只是整个非虚构教学的一部分,是主体环节,但不是根本部分,引导学生站在写作者的角度,真正理解非虚构的思维形式才是最重要的。
“写作是理性表达,是情感升华,更是职场竞争的核心能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王汝志表示,创办非虚构工作坊是提升学校人文通识课程吸引力、推动成果导向的重大教学改革。未来,学院将不遗余力地为虚构工作坊做好支持和服务,“我相信,有专家的坚持,有团队的努力,假以时日,我们的工作坊一定能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一张响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