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广东:奏响改革开放前沿的“步步高”
更新时间:2022-09-19 作者:邱海军来源:文艺报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厚的革命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创业创新的一方热土,更是创作生产的一片沃土。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十年来,总书记三次赴广东考察,要求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广东省作协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扭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狠抓贯彻落实,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文学方式积极奏响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步步高”。
拥抱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谱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指出,“我十八大以后第一站就是到的深圳,到了广东。十九大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还是要再到广东来,再到深圳来。我们就是在这里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不停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领航掌舵、把脉开方。广东文学界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广东省作协传承改革开放先辈“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气魄,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精神状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谋划推进文学工作。先后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制订实施《广东省“十三五”文学发展规划》《广东文学创作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广东省“十四五”文学发展规划》;召开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等,全面规划布局各门类的重点题材创作;先后确定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题材、广东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项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100多个。精品创作取得显著成效,曾平标的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冯娜的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胡永红的小说《上学谣》、吴岩的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自2019年9月起,广东省作协启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创作活动,与杨黎光、陈继明、熊育群、吴君、王哲珠、丁燕6位作家签约,深扎创作周期为3年。根据创作选题需要,杨黎光蹲点深圳天健集团,陈继明挂职汕头市委宣传部,熊育群挂职江门市委宣传部,吴君挂职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办事处,王哲珠挂职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磐东街道办事处阳美村,丁燕蹲点汕尾市海丰县,创作完成了《寻》《金墟》《同乐街》《玉色》《我们的母亲——彭湃之母周凤小传》等长篇小说或纪实文学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创作活动开展期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到汕头市考察。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侨批文物馆,了解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他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侨乡新时代保护、活化“侨批”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广东省作协组织“侨批”题材创作明确了思路、增添了内涵。作家陈继明深扎汕头,足迹遍及几个区,还在韩江边上的一个村庄驻扎3个多月,与农民同吃同住,深入体验生活,创作完成长篇小说《平安批》,并在《人民文学》2021年第1期发表。小说反映了“侨批”在特殊时期所承载的守道怀仁、守义重情、守财归根、情系桑梓的“中国心”,于2021年10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并获评“2021中国好书”“2021年度人民文学奖”。
目前,广东省作协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和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及的与广东相关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点风物为核心,紧紧围绕广东特色创作资源,策划组织“三重”主题文学创作扶持项目。同时将广东精神文明建设成效与文学攀高峰精品创作相结合,将文明广东创建生动实践与文学作品形象记录相结合,组织“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文学创作。
扎根人民,书写广东小康建设“创业史”
2018年10月23日,第六个国家扶贫日过去仅6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清远市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深情地对村民们说:“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连樟村的广场上如今伫立着一块大石,上面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这句千钧嘱托。近年来,广东省作协动员组织会员作家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扶贫的足迹,先后分期分批前往清远、连州等贫困地区,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加大文学服务社会的力度和深度,在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文学工作的独特作用。
广东是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广东人民从摆脱贫困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精彩缩影。2019年11月,广东省作协启动《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创作项目,召集省内优秀作家和媒体人组成集体创作团队,深入一线采写。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张培忠担任总撰稿,第一卷《百端待举》由喻季欣、黎衡、姚中才负责,第二卷《风生水起》由王十月、何龙、刘鉴负责,第三卷《攻坚克难》由陈启文、盛慧、李焱鑫负责,第四卷《逐梦飞扬》由曾平标、王威廉、陈枫负责,创作历时一年多,其间数易其稿。2020年11月,四卷本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作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以老百姓生活变化为立足点,通过100万字的篇幅、600多个生动故事、1000多个人物,全景式史志式纪录小康工程,是首部全面讲述广东小康建设辉煌成就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也是广东现实题材创作的小康“创业史”。作品特色鲜明,创作贯穿三条红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思想贯穿始终,将广东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贯穿始终,将党的正确领导贯穿始终。
2020年7月15日,广东省作协召开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会议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关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国家和广东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策划文学创作,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起来,形成“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务求在文学界掀起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热潮,大力推动乡村题材创作取得丰收。
2021年4月26日,广东省作协在中国作协社联部指导下,在中山市设立“美好生活基层行”中山“小康样本”创作基地,并邀请全国作家开展多次开展创作活动。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广东省作协聚焦“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动策划重点主题文学创作,通过记录普通劳动者如何利用一技之长改变个人命运、家庭命运甚至家族命运的真实经历,讲好广东故事、中国故事,塑造时代新人形象,弘扬劳动创造幸福的积极理念。108位作家积极响应,创作完成文学作品120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择优刊发了部分作品。广东省作协联合《羊城晚报》开辟创作成果展示专版专栏,自2022年7月份起连续三个月每周择优刊发优秀作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目前,广东省作协正规划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广州永庆坊、潮州、粤西、粤北分别设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和“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学服务示范基地,组织“国之大者·科技报国”“国之大者·大湾区建设”“国之大者·山乡巨变”主题实践采访活动。
守正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关注、关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广东省作协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
2019年7月6日,由广东省作协发起,广东文学组织代表广东省作协、香港文学组织代表香港作家联会、澳门文学组织代表澳门笔会在广州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其主要特点是松散型、开放式、协作性、创新性,并发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倡议书》。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常务委员会由广东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组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联席会议由广东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澳门二龙喉诗友会、澳门别有天诗社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市作协组成,澳门基金会为联盟支持单位。
2019年7月6日至9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广东省作协主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内容包括举行以“大湾区大融合,新时代新经验”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举行“粤港澳作家进校园、进企业、进图书馆”活动,开展“粤港澳三地作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采风”活动,粤港澳三地及其他地区作家近40人在广州、珠海、中山三地开展文学采风。2019年10月15日,广东省作协联合广东省出版集团在北京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笔会启动仪式暨《花城》创刊40周年座谈会”,10月16日,在深圳举办2019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笔会。
2019年12月27日,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仪式在广州荔湾区白鹅潭举行。包括广东文学馆在内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总定位为“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其中广东文学馆拟打造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活动于一体的文学殿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预计于2023年7月竣工验收。
2020年10月,广东省作协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新高地。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杂志题词。该杂志是全国第一家以“粤港澳大湾区”冠名的综合性文学评论杂志,主要刊登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理论文章,以及海外华文文学、外国文学、中外比较文学研究文章,对大湾区经典作家进行深度阐释,加快大湾区重点作家经典化的宣传进程,加大对大湾区青年作家的推广力度,广受大湾区作家评论家欢迎。
在搭建平台、组织活动的同时,广东省作协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加强统筹谋划,精准调度,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2021年,面向全国文学界征集粤港澳大湾区题材的文学作品,经评审,最终葛亮的《燕食记》、庞贝的《乌江引》、陈再见的《骨盐》、陈玺的《探世界》、李朝全的《春天的前海》、陈启文的《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杨新洪的《上不封顶》入选。《血脉——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实录》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讲述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在党中央领导下,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克服重重挑战,在东江和香江之间搭建起一条香港供水生命线的真实历程,受到文学界好评。《燕食记》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生动描摹出中国近百年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雄浑画卷,被评价为呈现粤港澳历史文化版图的精心之作。
围绕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广东省作协着力建设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文学创作方面,着力扶持网络文学有实力、有积累的“头部作者”,加快形成网络文学创作第一梯队,围绕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等门类各打造30名主力军方阵;遴选新锐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阵,邀请25名作家、评论家或名刊名编作为导师,以一对二的方式对其中50名青年作家进行结对指导。文学研究方面,积极组织文学评论家跟踪研究当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现象,组织了100多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聘定10位文学评论家为广东省作协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着力打造骨干文学评论队伍;联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暨南大学创办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一流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研究基地;编撰《广东文学蓝皮书》《广东文学通史》《广东省作家协会志》等。文学服务方面,着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作协机关服务作家、服务基层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继往开来,广东省作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统领文学工作,最近制定出台《广东省“十四五”文学发展规划》,部署实施思想理论武装强化工程、文学精品锻造工程、网络文学升级工程、文学研究优化工程、文学惠民提质工程、湾区文学新增长点工程、文学体制机制创新工程、文学传播拓展工程、党的建设固本强基工程共9项工程,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学优势,推动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繁荣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