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申霞艳丨她在人间仰望星河

——浅谈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的叙事美学

更新时间:2022-09-05 作者:申霞艳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日前,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广州市作协副主席葛亮作品《飞发》获中篇小说奖,深圳市作协副主席蔡东作品《月光下》获短篇小说奖。此外,李兰妮作品《野地灵光》获报告文学奖提名、卢卫平作品《瓷上的火焰》获诗歌奖提名,创下了近十年来广东文学界参与鲁奖文学奖角逐的最好成绩。

其中,中篇小说《飞发》发表于《十月》(2020年第5期)。“飞发”为粤语,也即“理发”。小说围绕香港理发行业展开,文笔细腻,叙写考究,考证详实,通过描绘不同代际与流派的理发匠人对手艺的信仰与坚守,折射出传统行业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变迁,对香港的风云过往及其多元文化荟萃的独特城市魅力进行了生动还原。

短篇小说《月光下》发表于《青年文学》(2021年第12期),作者通过对女性关系的准确观察、记录、揭示了当代城市人正普遍经历的情感困境,同时以优雅又内敛的文笔,辅以大量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细节,勾勒出另一个别开生面的、文学意义上的深圳都市形象。

本期文艺评论特邀著名文艺评论家申霞艳、江冰教授,就两部获奖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作者一贯风格进行了精彩点评,敬请垂注。

她在人间仰望星河

浅谈蔡东短篇小说《月光下》的叙事美学

申霞艳

“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这是王小波对好诗的描述。

星河的皎洁而高远、亘古而现代、灵动又震惊,召唤着蔡东的写作之夜。每个汉字犹如“小王子”的一颗行星,有着自己独具的密码,蔡东细细地安排着它们。其作品的篇名既含蓄又不失张力,如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小说名为《月光下》,创作谈曰《写作:天空之上的另一个天空》,小说集叫《星辰书》……书中人物的姓名,同样寄托着作家对天高星远的念想:如《净尘山》中的张亭轩、《木兰辞》中的陈江流、《我想要的一天》中的高羽、《天元》中的陈飞白等。

微信图片_20220904205412.jpg

蔡东近照。资料图片

蔡东对景色、风物、空间的描绘为诸多评论所称道。譬如《月光下》书写杏烟河畔的段落:“在那里,你知道四季是怎么到来和退出的。月光下,杏树的树枝根根分明,投在地上的影子也是瘦的,疏疏淡淡干净的几笔,忽地一晚,水边堆满热闹的花影,抬头一看,干枯的树枝上冒出密密的杏花,酸胀的春天舒畅了……”时间、情感、记忆融入空间,这多情的杏烟河畔承载着一代代人的故园之思。同一轮月光下,承载着城乡沧桑剧变的“我”和小姨到底敞开了心扉,亲情弥漫的杏烟河缓缓流淌。一名作家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饱满的感受力,才能将这种亘古而普遍的乡愁书写推陈出新,在悠长的文学史中旁开新枝。

同时,蔡东在改写我们对现代都市的刻板印象——冷漠,她在孤独、冷漠之下发现了温暖、温情。《月光下》尝试着表达一种崭新的都市观和人文观,忧伤而温暖的情感弥漫其间。小姨和“我”兜兜转转相逢于深圳,小姨身上凝聚着“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尽管生活沧桑,曲折艰难中依然有一种乐观、体贴。蔡东过滤掉大起大落的激荡,摒弃廉价的抒情,慢慢敞开心扉去贴近劳动者的自尊、从容和美好。

蔡东毕业即南来深圳,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血肉相融,一面是城市青春时代发展的速度与激情,积极蓬勃的整体情调召唤着每位参与者;另一方面,消费社会的单向度削减人们的心灵空间,催发部分人群的逃离与隐逸。蔡东敏锐地联想到城市的“里子”,她仔细观察夜晚卸妆后的街道,在寂静中流连,细味喧嚣的代价,从低音部捕捉交响曲的婉转,从漫长的省略和沉默中感受情绪的微妙,由此她得以进入大都市的微观层面,她发现了文学中的深圳形象的底色与奥秘,这是一个博大、丰富、多层次的城市,也是她小说人物生存的空间。深圳是一个独特的城市,完全没有传统乡村记忆的负担,蔡东书写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这座城市,她是站立在深圳这座前沿城市书写城市文学的前沿。蔡东是真正的城市文学书写者,她决不以陈旧的乡土文学的道德优越感去评判城市,她非常现代地去理解城市的心灵、理解城市人的生活肌理,尤其善于捕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容易忽略的表情,那种敷衍、漠然以及嘲讽等情绪,往往泄露一念之间的真实自我。

微信图片_20220904205406.jpg

蔡东短篇小说集《我想要的一天》封面。资料图片

她善于书写都市最平常的芸芸众生。她既写安稳无痕的日常生活对心灵的磨损,也写出日常生活的润泽,那些无处不在的生命力给平凡的人生提供结实的支持。在她笔下,每一种美都得到善意的欣赏,每一株绿植都得到绽放的机会,如此微小的事物也会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一束即将绽放的小花所带来的春天的感受,一杯茶所蕴含的静谧温馨,热腾腾的茶雾会将沮丧暂时隔离,一个毛茸茸的玩具所带来的柔软和舒适,这些组成了一个兴味盎然的世界,给受伤的人带来情感安抚。

阅读蔡东的作品既让我们看到被富足的物质生活所遮蔽的情感黑洞,更让我们看到黑洞之外的光明。远远的一声鸟鸣,让我们可以在受伤时被唤醒,与广大的时间和亘古的空间连接起来,生命的汁液再度充盈。蔡东一直在思考,她渴望以自己的书写让星辰和月光照进现实。读她的作品,你不必担心阳光刺眼,不必涂满防晒,你只需要沉浸,将心扉打开,接受来自星河散发出的莫迪蓝色系的光。

很多评论者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蔡东现代审美与古典风格的奇妙结合。蔡东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浩繁的文学生产中建立起独具高格的写作面貌,传递一种敦厚高远的文化理想。

读蔡东的作品,我们会像《月光下》中的叙事人“我”一样与久违的亲人慢慢共享月下的记忆,让中和之美盈溢心间;会像《伶仃》中的卫巧蓉一样,相信海边的夜光藻聚集是繁星掉落海水;我们会相信即使城市的夜空难以看清星星,但皎皎星河依然照耀头顶。

(作者系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