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动物小小说的典范之著
——《马语者》线上研讨会专家观点集萃
更新时间:2022-06-23 来源:广东省小小说学会
2022年6月22日,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文化论坛——申平生态小小说集《马语者》线上研讨会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广东省小小说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编辑部、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惠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指导,深圳市小小说学会、澳门写作学会、香港小小说学会共同主办,丹泉酒业协办。
来自国内的26位重量级专家、资深学者、媒体人和小说家,围绕《马语者》的社会意义、创作定位、历史地位、文学价值、方法特点、影响贡献等主题进行研讨。
现将研讨会专家们的精彩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凝聚着民族的精魂
李晓东(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副主任)
《马语者》书名寓意深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最早被赋予的,就是智慧。八卦前身河图洛书,就是由龙马背负着,从黄河、洛河里浮出水面的。而后,才有天马行空的速度,“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的坚韧,“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的忠诚。在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的申平那里,马不仅有灵性,而且“有思想”。礼失而求诸野,许多人早已失去的品行,在马的身上,却保存着,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战斗在疆场,这其中,也有被誉为战士最亲密战友的战马,同样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李世民的昭陵六骏一样。《去找战马墓》就是为无名无声的战马书写的墓志铭。驰骋中原的战马因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而被野放,却翻山越岭追赶部队而来,死在战士们面前。这里面,有友谊、有感情,但更本质的,是战马对于战斗的渴望,是战马,就要牺牲在战场上,而不能成为放弃责任的野马。中华民族之所以历苦难而不倒,终于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就因为有这种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
以动物为图腾,是人类社会部族意识形成的标志,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是多种动物形象汇积而成的神灵。在申平的小小说里,龙又化而为各种动物,在每种动物身上,都凝聚着民族的精魂。
从故事里开掘生活本质
杨晓敏(小小说理论主要奠基人、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
小小说易写难工,能走到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作家”行列的,少之又少。小小说写作亦是一项寂寞又艰苦的差事,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的,更属凤毛麟角。让人欣慰的是,这两者,申平幸运兼得。
36年,千余篇小小说,18部小小说集,小小说金麻雀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各种奖项50多项,作品还被翻译介绍到国外,进入大中专教材,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申平也因此获得“优秀专家、拔尖人才”“一级作家”等诸多荣誉称号。小小说对他回馈可谓丰矣!
申平是典型的实力派作家,擅写传奇人物的命运,擅讲传奇色彩的故事。其动物题材的小小说创作,极注重象征手法的使用和宏大主题的有效表达,更是为他带来广泛声誉。以故事为载体,塑造人物,完成主题的表达,申平的作品,深度和好读兼具。
这部《马语者》更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要从千余篇作品中筛选出36篇作品,对自己的创作做一次郑重总结与回顾,可见申平对此书的重视。这是一本精品小小说集,又是一本能较全面反映作家创作水准的小小说集。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也是很多小小说作家所热衷的一个主题。把宏大的主题巧妙地通过生动耐读的故事形式加以表达,不但高效,而且极易使人接受。而把故事尤其是传奇故事讲得一波三折、九曲回肠、跌宕起伏又不纯粹猎奇,则为申平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近些年在南方的生活打拼,申平对文学的理解愈加成熟,也让他对小小说创作越加虔诚谨慎。无论写人还是写动物,申平都坚持一个不变的创作理念:讲好故事,从故事里开掘生活本质。
小小说写作需要耐心持久的苦心经营,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才形成自己的特色。小小说发展到今天,实际早已开始呼唤个性作家的出现。小小说篇幅短小,为作家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空间和可能。作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等情况,确定自己的题材优势,然后潜心创作,不断拓展,在某一领域有所突破,成为个性鲜明的作家。
写动物有绝活
凌鼎年(世界华文微小说研究会会长)
申平堪称中国写动物小小说第一人。
我认真读了申平的《马语者》,其中不全是动物视角,也不全是拟人化手法,大约一半是写人与动物的,或动物与人的。写的最多的是马,写得最好的也是马,其次是羊。在申平的笔下,马与人的关系是亲密的、融洽的、和谐的,甚至胜过人与人的关系,有灵性的马还懂得护主,懂得报恩。
《羊族秘史》,取材很特别,浓缩了羊的进化史,或者说浓缩了羊的驯服史,落点到555号身上,这羊的命运颇有代表性,细读之,隐隐感到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让读者联想多多。
《老辕马》写了一匹有智慧,通人性的老马,在野狼来袭的危急时刻,它本能地救主、护主,后半部写了王大鞭子如何善待老辕马,以及他的复杂心理。老辕马真是一匹有感恩心里的马,为了救王大鞭子,一起陪葬,让人唏嘘不已。
《芒来的儿马子》写了驯马人芒来与种马“黑旋风”的故事,写了黑旋风当年的威风与后来的落寞,写了芒来当年的高光时刻与后来的无奈。最后黑旋风咬一口芒来,意味复杂,属神来之笔,很有意思,堪可品咂。
《兽兽镜》可以归类为荒诞派作品,文中有黑色幽默的成分。严格地说。这篇最多属准动物题材,写的是人,写的是人的幻觉,或者说人在另一个维度看到的,这是荒诞语境中的人与动物的一种置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作家籍此像阐述的主题就是人与动物其实是一家。
《野狼谷》是一篇比较有意思的作品,写了狼与人之间互不信任的关系,写了狼与人自己斗智斗勇的故事。狼,它的标签是凶恶的,残忍的,但在文中,狼在人面兽心的胡老板面前又是弱势群体。而胡老板为了利益,所作所为比狼更凶残,更狡猾,但千万别小看了狼的智商,在头狼“黑狼”的带领下,他们瞅住机会,逃脱牢门,绝地逢生,获得自由,使野狼谷名副其实,有象征意义。
《鹿衔角》无疑是个虚构的故事,作家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为读者勾勒、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天方夜谭式的不是神话胜似神话的故事。作品中的那头野鹿是有灵性的鹿,它与老孔交往的基础是相互的关爱,是平等的,真诚的,和谐的,没有功利目的的,一旦沾染了铜臭,有了某种利用,就会出现哀怨、失望和愤怒,一切都随之远去——得到的与失去的,孰重孰轻,冷暖唯有自知。
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军功马》《马语者》等动物题材小小说,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审美。应该讲,申平写动物有绝活,其中动物题材小小说的精品力作,也给他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小小说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结晶
秦俑(《小小说选刊》杂志社主编)
《马语者》是申平小小说创作36年的代表作合集,也是当代小小说生态文学创作的重要结晶。其中,《头羊》《猎豹》《红鬃马》《中国狼》《芒来的儿马子》《鹿衔角》《人与虎》等作品曾荣获《小小说选刊》或《百花园》优秀作品奖。申平也因为“自觉把动物小小说的创作与环保主题相结合”而入选“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在刚刚揭晓的《小小说选刊》年度系列评选中,《马语者》全票当选“2021年度小小说图书”。这些荣誉的获得,是业界对申平长期坚持生态文学创作的一种极大肯定,也进一步让“动物小小说”成为了申平小小说创作的“独门武器”与“标志品牌”。
生态文学的动物样本
雪弟(小小说学科带头人之一、惠州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申平秉持万物平等的生命理念,经由人类与动物、人类自身之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美好期盼。这些作品在情节叙述上充满传奇色彩,形象鲜明生动,呈现出浓郁的悲壮风格,为当代小小说创作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另外,申平的动物小小说擅长以象征性而又颇具寓言色彩的写法,通过叙述一个个精彩而感人的动物故事,深刻地表达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保护青山绿水,共建生态和谐世界的宏大主题。
一个作家36年持续不断地以动物为题材写作小小说,足可看出他对文学这个行当的热爱和对写作生态小说的痴迷。一个人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有益的事,就意味着他人生价值的实现。
申平对生态小说的痴迷,源于他厚重的人文情怀。因此不论他写什么动物,其旨归都在人本身,都是对人类处境及其出路的思考,都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蕲求,也都是为了人性的提升与完善。
申平生态小说所呈示的动物世界常常是人类世界的投影,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同构则即先在地预示了其艺术追求。作家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动物形象,传达隐含在动物世界中的“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理想。写小小说之于申平,可以说就是一门“手艺”,而他对这门手艺的虔诚,对小小说文体的自觉,我们都可以在《马语者》这本集子里见到。
纵观《马语者》所收入的36篇作品,都是将动物作为文学表现的主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对动物给予道德关怀和审美观照,以此来探寻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局的思想根源,并试图寻找破除这一困局的文化的、现实的路径,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诉求。
善待动物与善待自然
高翔(《微型小说选刊》资深编辑)
在《马语者》中,申平时常令笔下的人物异变成动物。如《绝壁上的青羊》,老葛为医治瘫痪在床的儿子,本想捕杀绝壁上的青羊,快要成功之际,猎手和猎物却发生了巧妙的置换,老葛异化成了动物,“继续挂在绝壁上……活脱脱是一只青羊”。在这里,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产生了奇妙的对等,人与动物的境地随时可以转化。
《芒来的儿马子》的人物没有发生异变,但主人公芒来却和儿马子“黑旋风”的气息相连。“我”初见壮年的芒来,“黑旋风”也“横在我们面前举蹄咆哮”,一派生机勃勃。十几年后见到芒来,他“苍老得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黑旋风”也因年老力衰,被送到喇嘛寺里,小说没明确写,但“黑旋风”的命运可想而知。“黑旋风”遭难,芒来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通过气息相连的一人一马,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与共。而《野兽列车》则以任华贵的幻梦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后果。在小说里,任华贵登上地铁,却发现车里都是些模仿人类行为的野兽。野兽们看见人类,“逃得一个都不剩”。在动物们的惊恐中,任华贵产生了“无线快意”,“居高临下地看着它们”,主宰般地肆意处置它们的生命。这无疑是自诩“万物之灵”的人类的现实做派。在小说中,申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主宰”任华贵深夜乘地铁离奇死亡。
在《马语者》里,也不乏对动物身上展现出的人性的描写。如《头羊》《红鬃马》《杆子马》等,动物的忠义与人类的卑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类小说当然是借动物写人,但更重要的是引导人类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毫无疑问,《马语者》出版是微型小说界的一件大事,申平以其深厚的创作实力为动物题材微型小说提供了样本,也为微型小说这一文体开辟了新道路。
两种语境下的文本
戴希(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小小说集《马语者》主要以羊、马、狼、鹿猫、豹、狗为写作对象,讲述人与动物的故事。初看篇名,让我想起英国作家尼古拉斯·埃文斯的小说《The Horse Whisperer》及电影,它的中文译本篇名正是《马语者》。
翻阅之后,我觉得这两部作品也有相通之处。在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马语者》中,西部牛仔汤姆精通马语,但这并非出于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出于对动物的爱心,这种爱心使汤姆与马儿有了沟通的基础。尼古拉斯·埃文斯认为,这种爱心是人类的天性和应该具备的良知。申平的《马语者》也写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但其作品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要相对复杂一些:有对抗的一面,如《头羊》中瘸羊倌儿与名叫“和平”的头羊;有和谐的一面,如《去找战马墓》中的爷爷和战马,《拾鹿角》中的兄弟俩和野鹿们。在申平笔下,动物不只是单纯的动物,而带有某种寓言色彩。如《羊族秘史》中羊原本为凶猛的肉食动物,由于第555代传人娇生惯养、好吃懒做、胆小怕事而逐渐退化为只能吃草的绵羊。为了躲避其他肉食动物的攻击,只好投奔最强大的人类,最后成为人类宰割的对象。在这里,动物的命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被赋予太多的内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些社会现象的投影。
与尼古拉斯·埃文斯《马语者》的浪漫笔法相比,申平的《马语者》更多现实批判性。不过,无论浪漫的赞美还是现实的批判,都是在唤醒人类那些被丢失的东西。
当代世界动物小小说之王申平
卧虎(著名作家、全国小小说作家班与高研班创始人)
有两位小小说作家的创作值得关注。孙方友以756篇作品组成的《陈州笔记》《小镇人物》,被誉为“当代《聊斋志异》”和“当代世界小小说之王”;申平以至今为止350篇作品组成的《马语者》《中国狼》等,被誉为“当代世界动物小小说之王”。这样的定位,我以为对他们是准确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申平1986年开始动物小小说创作,至今已36年了。《马语者》在他至今发表的350篇动物小小说中选编了36篇,1年选1篇,古有《三十六计》,今有申平36篇的动物小小说《马语者》,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
在疫情的状态下,申平《马语者》线上研讨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文化论坛的开坛之作,非常有创意和现实意义。由于这次线上研讨会锐意创新,要求500字左右的干货,所以我这次发言的主旨是提出立论,围绕立论从语言、形式、内容等方面展开的论证论述,则将于会后分别在网上和报刊推出。
感谢研讨会组织者的盛情邀请和信任,祝申平生态小小说及《马语者》线上研讨会圆满成功!
具有经典意义的一部书
徐东(深圳市小小说学会会长)
人脱离于动物成为一种特别的动物之后,渐渐忘记了自身的动物性,而读申平先生的动物小说精选集《马语者》中所写的动物,他以寓言的方式,生动鲜活地提醒我们如何与动物相处,如何从动物身上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36年的创作,写出一千余篇小小说的申平以独特写作方式和精妙绝伦的作品,在向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致敬的同时,也在向我们这个时代致敬,这使我有理由相信,他已经以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证明了他人生的非凡意义,以及一个人的写作对于现在以及未来读者的意义。《马语者》应会成为我们这个文学时代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一部书。
动物初心 人类本色
甘利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南方融媒体中心采编部副主任)
《马语者》36个故事,篇篇精彩,写尽动物的柔弱与刚强、人性的复杂与机巧,充满了对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道德关怀与审美关照,初读惊心,再读盈泪。人类的贪婪无知与动物的忠勇友善相比,实在汗颜。
以动物初心呈现人类本色,最终所要表达的诉求,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低下高傲的头颅,和动物达成和解,唯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荣。申平的动物小小说里,有高山仰止,有大河前横。写小小说,如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要在这一瓢之内饮出惊雷,把故事讲出波澜壮阔的效果,实在难。可申平做到了,他初尝动物小小说之妙后,就一头扎进去,潜心耕耘36年,申平把动物小小说写成了参天大树,写成了阳光大道,写出了万水千山。
游刃于人和动物之间
张中杰(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马语者》立意上的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动物小说创新的成功范例。系列小小说创作应打破固化思维模式,具有创新的强烈意识。申平的动物小说,经历了从最初的无意识,到感兴趣,再到自觉专注的过程。这种带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不仅仅是叙述方式的改变,形式上创新,更是人与动物合睦相处宏大主题的延宕、递进和深化。一位作家通常具有关注人类自身的悲悯情怀,因为同理心使然。如果对动物产生同情心,则更上升了一层境界。强调了尊崇自然,珍爱动物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申平的精神高度。
申平是一个呼吁众生平等拒绝杀戮动物的理想主义者,喜欢融入大自然牛羊对语,用笔用情唤醒那些用文明名义抢夺文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给狂妄叫嚣“人定胜天”者以警示。
小小说创作的新视角
于爱成(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马语者》里36篇小小说,本身就像是一部中篇小说,又以借助讲动物(叙事)的代入和铺垫,来展开全篇并述说一个个深层的道理。动物之间来使用特殊方式“讲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之间“讲鬼的故事”,万物有灵,超越了具体行动的特殊交流,像在一场场表演当中,讲述“天地的故事”。
从万物交流形式的意义上看,文本讲述形式所蕴含的质朴性与亲和力,为强化思想言说的现实性和神圣性奠定了厚重基础。
从万物交流结果的意义上看,打通了时间和因果秩序,有爱恨情仇也有欢声笑语,感叹文本体现的跨文化交流的艺术性和世界性,能很容易让不同地域的人融入其中,感受到一种平等、尊重、轻松的情绪快感和感情互通,迅速激起作者和读者的共鸣,这正是新时期小小说创作渴求的新视角。
人与动物关系的文学注解
顾焕金(深圳市文联原副主席)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宠儿,在同享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会因各自的属性和不同境遇,形成不同命运和复杂关系。申平的《马语者》,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悲喜图,引领读者从多个视角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独立与依存的复杂关系。
《马语者》中,无论是羊、马、狗、豹、狼,还是鹿、骆驼、乌鸦、猫等,都富有灵性,都懂人语,也知人心,对善者以善,对恶者以恶。申平用文学的手段给这些动物赋予了思想、情感,让它们有感知和辨识善恶的能力。头羊和平的忠诚和不幸,老辕马的温和与智慧,神猫的尖锐与讽刺,中国狼的无畏与勇猛……折射出一个引人深思的主题:人与动物如何同存共生友好相谐于同一个自然家园?
写物实则写人。《马语者》中,每个动物后面都有一个或几个人与其交织在一起,或悲伤,或喜悦,或对立,或缠绵。凡有交集,就有矛盾,凡有情感,就有悲喜。通过故事描述,透视人与动物之间与生俱来的生存冲突。用物性折射人性,是申平从另一个维度为我们提供的认知视角。
申平把人与动物的矛盾关系置于小小说这样一个容量有限的文学载体上表现,主题、选材、结构与叙亊都不允许恣意铺陈渲染,精准与恰到好处是必然要求。这就需要作家具有较强的对故事欲展又收的把控能力。本来可以是一个短篇或中篇的故事选材,申平用千八百字就得体完成,而且让人读后回味,掩卷沉思。可以说,《马语者》为我们提供了人与动物关系较为权威的文学注解,其文学效果外溢得淋漓尽致,令人称道。
“边角料”也有大作为
周思明(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马语者》是作家申平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理解与阐释,作家借此直接挑战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收入《马语者》的这批动物题材小小说,以象征和拟人为主要手段,同时兼具寓言写作特征。
《马语者》道是动物小小说,其实是在写人与动物之间那种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申平的动物小小说赋能各种动物,描述它们的性格、思想和命运起伏轨迹,使之与人类相互缠绕、互为镜像,从而传达出深沉的人生况味和深邃的哲理意蕴。申平不愧为一名善于以短见长、以小见大的小小说高手,他写动物也写人,写生态也写人文,写动物性也写人性。小小说固然是平民艺术,但决非平淡的艺术。恰相反,它是一门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要求很高的叙事文学样式。有鉴于此,申平的动物小小说,携带浓郁的传奇意味,鲜明的民间色彩,以及颇强的可读性。
《马语者》可谓精短之作、精心之作、精湛之作。如果将长篇小说喻为巍峨的山脉,中短篇小说比做丰美的园林,申平的小小说就是精致的盆景。精短小说重在“精短”。《马语者》叙事风格朴实生动,审美姿态很接地气。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之下,事件原委、人物神态、场景介绍,往往三言两语,境界全出,其丰厚的生态文化内涵,经由作品的演绎,凸显出不可替代的美学特质和写作个性,不仅给人以丰富的动物情感体验,更突显出作家自我的风骨神貌。
小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金文野(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申平的《马语者》,其人其作,令人刮目。单从文学价值的角度看,《马语者》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意义特别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与时俱进的体裁选择。在信息量不断加大,娱乐方式日益增多的自媒体时代,往日被视为重要精神生活内容的文学阅读,明显受到了冲击。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愿意花在文学阅读上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那些冗长厚重的长篇大作,越来越少有人问津。从愈发强盛的网络文化大环境看,这种文学消费的趋势和颓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申平以“小小说”的精细方式构建他的文学世界,以适应现时代读者大众“短平快”的文学消费,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体裁选择。
叙写动物故事,彰显生态主题。在作品集收入的36篇小小说中,除了少数几篇诸如《羊族秘史》《野兽列车》《兽兽镜》《通灵》《神猫》《末日抉择》具有或传说或玄幻的色彩,其余大部分都以自然而写实的通俗笔法,娓娓状写人的视野中,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马、狼、鹿、豹子、骆驼、乌鸦、百灵鸟等等各种动物鲜为人知却又真是可信的奇特故事。作家的过人之处也即作品的深刻之处往往在于,这些故事的绝大部分,都或隐或显地触及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知识和思想维度,即生态意识。可以说,在生态危机持续存在而生态教育远未普及、生态写作严重缺失的大文学背景下,申平的文学追求,难能可贵,可敬可佩。
别辜负那双清澈的眼睛
燕茈(《女报》杂志社编辑)
申平老师是带着悲悯之心书写这一系列动物故事,他通过讲述动物与人的故事,讲述动物之间的故事,提醒人们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尤其难忘《鹿衔角》,清凉山一只野鹿受伤后与游客老孔邂逅被诊治,此后野鹿为了报答老孔的救命之恩,连续三年,在同一个时间在上坡上等待老孔,用嘴衔着一支鹿角奉上。野鹿用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充满善意得看着老孔,我想任何人面对这样的一双眼睛时内心都会变得柔软起来。人鹿相互牵挂,老孔像老父亲一般拍拍野鹿的头,慈爱又安详。当老孔的儿子举着相机拍下鹿衔角的画面时,“野鹿突然转身,它用哀怨的眼神看了一下老孔,就那么衔着鹿角,嗖嗖几个跳跃,就像闪电一样消失在树林之中。”那双清澈的眼睛,到底还是被辜负了。老孔儿子的岀现,是个匠心独运的设计。他代表了一大群人。他自私,只顾拍摄镜头,用作品表现自己,获得荣誉和利益。殊不知这样一来会破坏老孔与野鹿之间那心有灵犀的契约,会破坏这种人兽和谐共处的温馨。这个情节的设计,是告诉大家爱大自然,爱一切生灵,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付诸行动。万物有灵且美好,请别辜负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睛。
领略生命的共鸣
马明(深圳市天健集团《天健》主编)
动物不好写,没有一定的积累,是难以下笔的,不像写人,特别是写内心深处的所想所思。人类可交流,动物就完全靠观察和长久的注视。
申平把一个个生灵写得生龙活虎,可爱至极。作为历史长河的人类之友——马儿更是穷尽笔墨。申平把对大自然动物之爱,留在文字里,刻在读者的心坎上,实属创举。且因为是“小小说”,就觉得更加地快速阅读,我每读一文,都感到自己身处其中。从每篇作品中折射出动物的真善美,让人产生由衷的共鸣,叫人深思。更加让人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更有进一步的理解与热爱,并有投身于保护之冲动。
持续保持难度之美
陈再见(广东省作家协会小说创作委员会委员)
一个优秀的小小说作家其实就是优秀的小说家,他笔下的好作品自然就是单纯的好小说。
作为小说家的申平,无疑是广东文坛的佼佼者,诸如《头羊》等优秀作品,除了获誉颇多,也实实在在是耐读的、难得的好作品。申平的小小说没有刻意制造巧合和兜售包袱,更不是“点子”写作,抑或干脆是“段子”的扩大版。因而,我们重申文学性在小小说这种娇小的文体里的必要性,确实也是必要的,又或者正是篇幅短小,缺斤少两也好,避重就轻也好,读者更是一目了然,哄骗不得。从这种意义上讲,小小说要写得好,写得出众,它的难度是要比中短篇小说大得多。申平的小小说既有他平易近人的一面,也有保持难度写作的持续努力。
凸现文本探索的正向意义
吕啸天(佛山市小小说学会会长)
作家申平选择动物题材进行创作,多年持之以恒的追求,形成其特有形态的创作与艺术风格。牛马羊虎等生灵与人世间与大自然演绎了一个个奇特而鲜活的悲喜剧,带着传奇的色彩引人入胜,可读性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其作品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命运共生、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深刻思想。这些与当下国家极力倡导推行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等一脉相承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位作家的艺术创作周期很长,也很短。能做到36年专注精进于一个领域,这需要强大的勇气和过人的胆识。申平带给当代中国文坛的是开拓并丰富了动物题材小小说的创作版图,为动物题材小说创作注入了全新的内涵。
新时代的《聊斋志异》
余清平(广州市花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申平老师将写作目光锁定在动物身上时,毫无疑问,他的对小小说的认知跨入了一个陌生感的写作空间,这陌生感就是他用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思考,闯入一处新的艺术空间,生态小小说集《马语者》就是这艺术空间的结晶。
《马语者》,汇集了36篇动物小小说,这是他36年来浓缩的生态小小说精华之作。《马语者》使笔者想起清代小说名家蒲松龄所著的名篇《聊斋志异》,两部小小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马语者》以动物警人,叙述了人类与动物相互之间的各种奇异怪事惊异读者;《聊斋志异》以狐仙示人,以写花妖狐魅、奇人异行著称于世。而两者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申平老师在《马语者》的后记中告诉读者,他“写动物小小说,是为一种社会责任而写”。而写作责任,是每一个作家所追求并遵循的“道”。这“道”,或许正是蒲松龄当初写《聊斋志异》所具备的“道”。
解读自然生态共同体的密码
鹿禾(广州市文学新媒体“鹿禾评刊”主编)
申平作品忧思于自然世界的恶化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能让人们深入了解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
《兽兽镜》讲述自从观赏了那面镜子,小女孩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乱。接着不断检测,看到更多的是人兽难分、世界颠倒。谢天谢地,最后,两个女孩互相照照,顺利领悟了人和动物是一家人的真谛。《通灵》挑战了读者对《聊斋志异》的想象。神出鬼没的黄鼠狼竟是冥冥中的知音,作曲家一个不假思索的感谢,让狭路相逢成了永别,而滚滚而来的灵感却源自这难得一见的邂逅。《草龙》老马倌儿临终前一直在呻吟和期待,草龙终于来了,他们之间的语言似乎是通的,彼此之间都能听得懂,在这样声嘶力竭的喊叫声中,读者忍不住眼角湿润。
动物中人性的光芒
林永炼(深圳市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
申平的《马语者》把动物写“活”写神了,而且语言浅显,接地气,口语化。如《寻找头羊》开头是这样写的:“我的羊群的头羊死了。群羊无首,急需一只新的头羊。”又如《去找战马墓》开头的语言:“父亲退休的第二天,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进山去寻找战马墓,母亲拦不住,就打电话把我叫回来,希望我能帮她阻止父亲的行动”。语言非常朴实,读来无障碍。
时下小小说手法多,有散文式,诗意式等等。在本书中,不管写动物的,还是以动物为载体的,几乎每篇都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这也是申平动物小小说让我喜欢的原因。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闫玲月(深圳市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
申平所写的动物小小说量多质佳,独树一帜,小说中动物与人互相映照。瘸羊倌和头羊,我和头羊,老葛和青羊,主人和红鬃马,我们和军功马,都凸现人类的偏见狭隘自私,反衬动物的勇敢无畏,不屈不挠。
《马语者》中,故事性强寓意深刻。每一篇都有故事,引人入胜,但并非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富含强烈的寓意和象征意味,很多篇章赋予动物正直英勇宁死不屈的精神,揭露人类丑陋贪婪自私的阴暗内心。
一部命运共同体的寓言
刘帆(东莞市小小说学会副会长)
在《马语者》中,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因子所散发的力量,显示作家看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其笔端的汩汩滔滔,其实都是作家与草原上的动物们的心底互动,和谐代表着内心的希冀,平衡诉说着作家的理想。小说彰显的个性张力,驱使人们关注一种生存、生活和怎么生存生活的意义。毫无疑问,申平为自己从事了36年的小小说写作刻写了一个里程碑,留存了小小说写作的生态文学现象动物样本,因而,该书为当代小小说创作树立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学写作自觉性和独特叙事风格范本,必将给小小说界带来新的冲击,引起写作体验者的共鸣。
《马语者》叙述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命运休戚相关的重大主题,也体现了物我一致的价值倾向和伟大的人文关怀。小说用文学的观感和细腻的思想,为动物说话,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普渡慈航,视角是独特的,思想是深刻的。《马语者》讲述的每一个故事,抛开写作手法的老辣,我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劝诫苍生的良苦用心,希望给社会以某种人性深处的触动,细细思量未来的命运,当是作者厚德待人、真诚尚善的慈怀胸襟,当中的悲悯佛光,读者不可以视而不见。
以动物为载体传递人文关怀
胡玲(惠州市小小说学会副会长)
《马语者》表面上是在写动物,实际上写得是人和人性。在申平笔下,动物是人的缩影,动物身上饱含着人性之美。其中,有尽忠职守、勇敢无畏的头羊,有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军功马,有刚强勇敢、富有抗争意识的红鬃马,有敢于和日本东洋战马较量的蒙古马,它们有血有肉有灵性,演绎出可歌可泣,极具传奇色彩的生动故事,让人为之动容。人身上也有动物的劣根性,如《头羊》里心胸狭窄,打压毒害“头羊”的瘸羊倌,如《猎豹》中自私贪婪,巧取豪夺的副乡长,如《战马火龙驹》中,为得到战马,设计陷害火龙驹的人们,申平秉持着作家的良知,借动物和人的互为对照,勇敢地讽刺了人性中的种种丑恶,批判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引人警醒,发人深思。
《马语者》用动物小小说传达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宏大主题。申平以动物和人之间的故事,倡导人和动物应该和谐共处、共享自然。在这些小小说里,每个动物形象都是那么鲜活灵动,它们或倔强,或顽强,或忠诚,或张扬,极具个性,让人感到亲切和敬。
小说的经典著作
甘应鑫(主持人、深圳市小小说学会副会长)
刚才,25位师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解读了《马语者》,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本次研讨会作一简要梳理,也是小结。系统的综述,稍后整理后再推送给各位师友,和关心本次研讨会的众多文友及动物小小说的爱好者们。
一是研讨会的意义。《马语者》不仅是对申平36年动物小小说创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动物小小说创作的一次重要总结,会载入申平创作年谱。
二是研讨会的规模。本次研讨会,到会的不仅有中国作协社联部的领导、《小说选刊》原副主编李晓东,还有公认的小小说领袖杨晓敏、凌鼎年,他们不仅是小小说事业的领袖,还是小小说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和著名评论家。更重要的是,参加本次研讨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既有来自中国小小说中心郑州的代表秦俑,也有来自国际微小说节主办地武陵的代表戴希,更有来自高校、企业、协会的代表性评论家与作家,可谓群英荟萃,高朋满座,是小小说界规模和规格较高的全国性研讨会。在此,我代表本次研讨会的主办方、协办方和作家申平本人,向在线上莅临本次研讨会的师友们,表示衷心的敬意与诚挚的感谢!
三是研讨会的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文化论坛,以城市文学和公益文化传播为纽带,联动各大社会组织,构建跨界交流平台。通过申平《马语者》线上研讨会,展示人文风骨、探讨文学创作、实现平等对话,让世界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窗口中,更加读懂中国的小小说。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召开线上研讨会,确实既安全高效,又省时省力,是创意创新之举。
四是《马语者》是小说的佳作。不仅是动物小小说的佳作,也是动物小说和小说的佳作,随着时间的发酵,它的民族性、世界性和动物小说的唯一性会愈加彰显,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本次研讨会对申平的动物小小说创作,从形式到内容,从特点到定位,都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解读与评价,是非常珍贵的研讨会史料与范本。对小小说创作,特别是对动物小小说的创作,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会后,我们会进行系统整理,以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向小小说界和社会推介。再次谢谢各位师友的莅临,希望我们在申平的下一次作品研讨会上再见!(整理:甘应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