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吴义勤丨展现山乡巨变 彰显奋斗创造
更新时间:2022-06-17 作者:吴义勤 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无论聚焦新农村变化还是挖掘乡土传统,新时代乡土文学不断丰富内容构成,提升主题厚重感,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
生动塑造时代英雄和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者、拼搏者、奉献者,是新时代文学的责任与使命,有力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奋斗之志和创造之力。
传承乡土文学宝贵传统,汲取时代精神养分,近年来,乡土文学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日常经验美学与宏大史诗美学的融汇再造,以及开放包容的现实主义美学。
乡土文学始终是近百年中国新文学成就斐然的一脉。乡土文学关联乡土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见证社会生活的沧桑巨变,也在接续创造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传统,先后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读者喜爱的知名作家和经典作品。新时代以来,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中华大地上正发生着山乡巨变,为乡土文学提供了空前丰厚的土壤,也为乡土文学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了新经验新内容。
描绘乡土中国的现代图景,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乡土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与意象,是一代代作家不断诠释和艺术化演绎的对象。新时代的乡土有怎样的内涵、形态与风貌,如何进行挖掘、书写与表现?这是对当下作家深入生活能力和审美发现眼光的考验。
近年来,文学书写乡土经验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视角下的新农村变化,如老藤《战国红》、赵德发《经山海》、王松《暖夏》、关仁山《金谷银山》、陈毅达《海边春秋》、梁晓声《田园赋》等小说和李迪《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纪红建《乡村国是》、陈涛《在群山之间》、余艳《新山乡巨变》等纪实文学作品。它们注重新时代农村现实尤其是新人新事的记述,注重以事件为节点,记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践过程,展现它们给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乡村青年返乡创业、城镇化建设、乡村治理网络化、乡村互联网经济等等,被引入文学叙述,塑造了乡村现代化的文学景观。此类写作在突出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现代化、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同时,也写到农民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立体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风貌。
还有一类作品书写的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乡土传统。如阿来《云中记》、胡学文《有生》等作品,侧重从乡村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意蕴出发,书写乡土传统的传承转化和生生不息。他们笔下的乡村既有自然大地的浑厚之美,也有精神家园、文化根脉的深刻内涵。作品将生命、自然、历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个充满丰盈生命感受的乡土世界。这样的乡土世界寄托着当代人的乡愁乡恋,也在对历史的回望和对现实的思索中传递赓续向前的文化精神。
无论聚焦新农村变化还是挖掘乡土传统,新时代乡土文学都在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双重变奏中,不断丰富内容构成,增强主题的厚重感。文学通过对广袤乡土的观照,打开了自身视野和格局,超越感性的个体经验,将家园、家国、责任、理想与现实人生联系到一起,体现出命运相牵、甘苦与共的担当。当下乡土关联着历史,又向未来敞开;乡土作为理解中国的重要视角,更是在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乡土文学在今天蕴含着丰富的故事资源和思想能量。
塑造新人形象,展现新时代的创业史、奋斗史
中国乡土文学的成就与其成功塑造的一系列典型形象分不开。生动塑造时代英雄和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者、拼搏者、奉献者,是新时代文学的责任与使命。在近年来的乡土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乡村热土上许许多多奋斗的身影。他们中有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如《金谷银山》中为带领农民摆脱贫困,毅然放弃兴旺生意和优越生活而返乡创业的范少山;有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如《经山海》中的吴小蒿、《天大地大》中的乔燕、《海边春秋》中的刘书雷;有带着爱和热忱重返故乡、回报故乡的农民企业家,如《回乡时代》中的周楚阳;有献身扶贫事业的青年志愿者,如《大娄山》中的扶贫干部娄娄。这类新型人物形象在纪实性文学中更是常见的主角,如《新山乡巨变》中带领群众致富的共产党员谌清平、贺志昂,返乡创业的农民王保良等。
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故事,生动体现着当代中国乡村的变迁,也有力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奋斗之志和创造之力。作家对笔下的人物既有情感上的热爱,也有思想上的理解,并且充分发掘和塑造人物的典型性,写出了较常人观察认识更为深刻透彻之处。作为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缩影,这些人物身上有着改变乡村、造福父老乡亲的务实精神和理想精神,有着吃苦在前、奉献在先的表率力量。同时,作者又力图以更多的生活细节和心路历程,来展现人物的性格为人,展现他们作为身边人物的亲切感和熟悉感,使人物更立体更丰满,具有文学典型的魅力与内涵。
除了这些新人,新时代文学还塑造了如《云中记》中的阿巴、《有生》中的祖奶、《平安批》中的郑梦梅等较为传统的人物形象,他们同样蕴含热情和活力。在书写此类人物时,作家注重民族历史文化和生命精神之间的融合互渗,赋予人物更多的文化内涵,通过人物写活文化传统。这些人物身上的智慧和勇气、意志和力量,体现了乡土文化不断传承转化的勃勃生机,体现了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芒的民族精神。
探索多元化艺术手法,锻造新型审美风格
广袤的乡村有丰富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和文化之美,它们构成了乡土文学的审美资源宝库,不断塑造着乡土文学的审美旨趣。不过,时代在变,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在变,新时代乡土文学要用与新时代相匹配的审美旨趣、艺术气度呈现这些变化。这就需要一方面传承乡土文学宝贵传统,另一方面充分汲取时代精神养分,推动创作手法和审美风格的革新。近年来,乡土文学的艺术创新主要表现在:
其一,日常经验美学与宏大史诗美学的融汇再造。付秀莹《野望》、陈应松《森林沉默》等作品,由乡村民间平凡小事入手,既有关于乡间伦理道德、人情世故、家常日用的微妙体察,又有对山川河流、田野大地、草木鸟兽的悉心观照,通过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和灵动勾画,连缀起一幅幅流动的生活画卷。对乡村生活和乡土景观,作家们不仅有持续的观察和体验,而且有细致分析和深入研究。这使得新时代乡土文学能够探幽烛微,将个人、家庭、家族、村镇与宏大的时代联系起来,将个人体验与群体经验联系起来,将历史意识、时代意识包裹在家常琐细的真切描述中,写出大历史、大时代的面貌和脉动。
其二,开放包容的现实主义美学。新时代乡土文学注重对现实主义传统和乡土叙事传统的赓续和更新。不少乡土作家用新的创作致敬《创业史》《三里湾》《铁木前传》《李双双小传》《平凡的世界》等文学经典,致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他们又能从当下的审美特点出发,拓宽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丰富现实主义美学内涵。一些作家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习俗技艺等融入叙事,使作品多了一层文化意蕴,体现出主动探索的创作能动性。在今天的乡土文学写作中,你能读到隽永灵动的风景画面、质朴淳厚的风俗描绘,也能读出深具中国韵味的生活场景和人伦情感,读出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文化的传承。这些书写无不丰富着当代乡土的艺术呈现。
积淀深厚的乡土文学,如今向着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再次敞开,激发作家们澎湃的创作热情和艺术灵感,让人们对精品佳作的出现充满期待。如何通过乡土变迁深刻理解时代和历史,以文学的方式使乡土世界获得美学表达,如何让乡土和时代新人在文学中得到更典型化的提炼,如何创造出真正具有思想艺术深度、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史诗性经典,这些都是新时代作家需要思考和解答的课题。
(作者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