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马忠丨《小阁楼 老木箱》:开辟儿童小说新题材
更新时间:2022-05-27 作者:马忠来源:广东作家网
新时代呼唤新作品新作为,这是时代赋予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所有作家的共同使命、责任和担当。要想在多元化文学创作格局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开拓新的文学空间,自然离不开创作素材的支撑。
我们说,无论是有形的文化遗产,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为新时代儿童文学提供了新的创作可能。遗憾的是,这一丰富资源并没有引起文儿童文学界足够的重视。就拿无形的“非遗”来说,我国“非遗”资源可以划分为十大类别,各个类别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体现,每个民族的每项文化遗产都值得,也需要进行深入挖掘,它们都蕴含着“中国故事”。
近年来,儿童文学作家杨璞在创作了《你在天空我在海里》《水晶草》《冰封的蓝月亮》等多部长篇儿童小说后,敏锐地意识到“文化产遗”是开辟儿童小说的新题材,于是她开始涉足这一“无人区”。近日,岭南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她首部近20万字的文化遗产题材儿童小说《小阁楼 老木箱》。由于题材的特殊性,该书甫一出版,就被石家庄、广州、东莞等各大公共图书馆馆藏。
在《小阁楼 老木箱》中,一幢古老的房子,主人世世代代都是古董商,房子里珍藏了不少稀世珍宝,顶层的小阁楼就是珍藏宝贝的地方。主人公小石头是一个大胆而又聪明的男孩,对这里最感兴趣,当他打开了那个躺在小阁楼角落,锁得严严实实、浑身满是灰尘的老木箱,也打开了小阁楼的秘密。藏在箱里的无价之宝和祖辈们留下的小纸条,令他和爸爸妈妈终于明白,祖辈们坚守收藏古董这份职业的心愿和真正意义。小说对文化遗产的展示,不仅满足了孩子们了解异文化的需要,也增加了他们对异文化的期待。同时,作品还告诉我们:每一件文化遗产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承载着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这些流淌在我们身体血液里的文化基因,永不磨灭。
作为一部童话体小说,《小阁楼 老木箱》完全是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的。在作品中,小石头不仅仅是一个叙述视角,同时也是叙述者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儿童具有叙述和被叙述的双重身份。虽然作品试图通过一系列发生在收藏世家小阁楼的神奇故事,唤起读者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保护的重要性和如何给后人带来强大的文化力量和思考,但又丝毫不失“童趣”视点。“童趣”源于“童心”,童心乃孩童般纯真之心。例如,小说开头描写黑暗中那明亮的灯光,“像一只没有瞌睡的鹰,瞪着一双犀利的眼睛”;中间描写紫藤上一簇簇一朵朵的紫藤花,“你挤着我,我拥着你”……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无不是以童趣建构的纯净画面,诗意盎然。而且这趣味,十分合乎本民族欣赏习惯,与中国儿童有着天然的心灵感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着深厚积淀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非遗”资源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来源,我们应该好好加以利用。基于这一出发点,《小阁楼 老木箱》将巴洛克小提琴和十二生肖兄弟作为小说故事的主线,通过大胆想象和拟人的手法,在描绘了文化遗产事象当代影像——一件件藏品的同时,也将其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命题紧密结合,引导读者共同思考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命题。从这一点看,《小阁楼 老木箱》不仅具有现代童话体小说中“新的幻想”“童趣视点”,抑或“纯美画面”的文体诉求,在根本上还是渗透着一种成人情怀,正如儿童文学理论家蒋风先生所说,“这种复杂的感情,却用单纯的童话手法表现它”,它完全逾越了“能适应儿童接受能力”的文学标识。
当然,与记录和传播的作用相比,文化遗产题材儿童小说提升文化认同的作用并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且这一题材作品所要形成的文化认同是因人而异的。换言之,儿童小说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化的表达,而对一部文化遗产题材小说所表达的文化思考与文化价值取向能否得到理解以及理解程度,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创作者不能要求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作品中获得深邃的文化思考,即便能对文化遗产事项有简单的了解,对《小阁楼 老木箱》来说也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