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观点·争鸣

章以武丨关于《风一样开阔的男人》的自说自话

更新时间:2022-05-17 作者:章以武来源:广东作家网

暖阳午后,坐在桂花香蒸腾的院子里,淡茶一杯,想着花城出版社的隆情高谊,即将出版我的散文集《风一样开阔的男人》,心里美滋滋。平时,我闲不住,喜欢东跑西跑,东看看西听听,笔记本里记录着生活中撷取的各种写作素材。有的经过对各种信息的提炼、想象、编排、生发,融入小说、影视的情节中;有的醒目的人与事,咂摸一番,觉得这里边留下了大时代的记忆,很可贵,将它们独立成篇为散文;有的形象逼肖的日常瞬间,细细品味,其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也书写成篇;有的是本人的创作心得体会与讲堂授课的讲稿,我尽量避开高头讲章之嫌,往画面感靠。这些作品,大多二三千字,发表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的副刊,重读它们,感谢肚里有料、双眼识货的编辑们:多夫、桥生、小攀、李贺、郭珊、美华。我的这些散文绝不会奢望高山流水般的回响,只是表达了一个“文痴”笃信人不能闲,闲会生锈,更不能停止生长的信念。

散文天地,悠悠宽广;日月星辰,似水流年;雾濛绿野,雪白茅舍;良苑奇葩,佳茗美酒;旷世柔情,眼角清泪;叹息感喟,不老记忆。门槛不高,有感而发,自由灵活。然而,我更喜欢能穿越时间空间的,写在时代节点上的,闪烁着时代亮光的,具有时代脉搏温度的散文。这样的散文更有生命力!我写《风一样开阔的男人》就是这样的认知。这篇散文的主人公陈俊年,如今已年过七十得夜盲症,虽未到目瞥跛足的程度,但上下台阶得有人搀扶了。然,他依然人见人爱,圆脑袋、娃娃脸、笑嘻嘻,思维敏捷、睿智风趣,各种文坛聚会常见他的身影,发言“猛料”频爆,笑声迭起,且佳作连连,诗集《你来春就来》赞声如潮!在我眼里,他鲜衣怒马,归来依然是少年啊!呵,30多年前,我与陈俊年相识于广州红书北路省人民出版社的宿舍大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改革开放有火一般的情怀!后来我们成了“老友记”。他告诉我,80年代初,他参加深圳边防的巡夜,月黑风高,一出“喜剧”发生了。从江西、梅县、河源风尘仆仆结伴而至的都是来深圳特区的拓荒者、建设者啊!是夜,他辗转反侧兴奋得难以入眠!他告诉我,90年代中,他搬至广州天河新家时,那里除天河体育中心外,不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如今的天河发展神奇,每每家乡来人要东问西摸。他告诉我,他爱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会,改革开放的新一代,他们发生出什么样的信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干出版的要多听听,累得大拇指抽筋也值得。他告诉我,1986年金秋10月,他独自骑自行车7天,一路采访连接广深的南中国大道——广深公路(当时没有高速),写出了“广深走笔”10篇。留下了20世纪80年代南方大动脉的呼吸与身影,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魅力!

“闻弦歌而知雅意”,一个作家的思想境界,决定了他文章的高度!

再说《一个真实的神话》这篇散文,那是80年代末写的。广州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誉为“东华模式”。它是共和国最早房地产开发的春的瞭望台。说它是一个真实的神话,一点不过分。1979年,在当时的中共广州东山区委领导下,七八个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心潮澎湃,敢吃“螃蟹”,引进外资,开发东湖新村、五羊新城等楼盘,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说几个感人的细节:

东山区委办公室开恩,借了500元,作为东华公司的开办费。公司面积15平方米,办公的桌椅板凳,向兄弟单位讨的。

他们是广州第一个引进外资,建设住宅。他们懂得土地可以增值的原理。他们“借鸡生蛋”,造房子卖,卖了再建新房,滚雪球。

他们目光超前,率先提出“建设、管理、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方针。

他们创造了崭新的“屋宇文化”。

他们在没有国家货币投资的前提下,从1979年开办到1988年,为社会提供了40万平方米的住宅,东湖新村、五羊新城等七八个楼盘都是东华公司的精品力作!

他们思维超前,实行股份制,发行股票,轰动全国的房地产业。

我在东华公司体验生活一个多月,才动笔写这篇大散文。“敢为天下先”的东华人之所以取得辉煌业绩,是因为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现代风,他们的血脉中,糅合着珠江水的奔腾,白云山的风骨,木棉花的热烈,给人以思索与振奋!

90年代中,我在珠江三角洲,顺德、中山等地,走马观花体验生活时,碰到两则小故事,至今萦绕于心。

一次顺德的文友陪同一位乡镇企业的小老板夜访我。小老板是琴棋书画的爱好者,他邀请我去河涌边的大排档夜宵。那夜,夏风清凉,背后,甘蔗林在风里私语。脚下,河涌水潺潺流淌。不远处,星光下,家电企业的霓虹灯广告闪烁迷离,很有情调,我心愉悦。小老板从牛仔裤的后袋里掏出一瓶洋酒“马爹利”,他笑道:“教授,你有文凭,我有酒瓶,文凭加酒瓶就是高水平!”此话一出,我心震撼!这位做瓶盖的小老板,几年前还是跟牛尾巴的人呢,洗脚上田之后,就开始精神换血啦,他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啊!顺德人有句口头禅,“转得快,好世界!”所谓转得快,即观念的变化。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人却变了,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武装头脑的顺德人,就是不一样,当年的顺德就占了中国家电企业的半壁江山!

第二个故事,我与著名音乐词人郑南(《五指山万泉河》就是他的杰作)去访问一位中山郊区的盆景专业户。这位专业户,做盆景发达了。进到盆景户别墅之家,哇,好堂皇,偌大的客厅一角,摆放着一架锃亮漆黑的大钢琴。我对主人说:“不错啊,你会弹钢琴!”他笑笑摇摇头:“我不会。”我又问:“你夫人会弹?”他大笑:“我老婆会砌‘四方城’(打麻将)。”我再问:“你孩子会弹?”他答:“我孩子在广州读大学,也不会。”我接着说,“那你干吗买这架钢琴?”他幽默地答:“我买钢琴是将它当摆设的。哈哈哈,我是附庸风雅!”此话掷地有声,我听了好不感动!这位盆景专业户,玩泥巴修理树头的普通农民,如今知晓钢琴是个好东西,它是文明有教养的象征哩,这是社会巨大的进步。这两则小故事,成了我开启珠三角人心灵的一把钥匙!让我在创作中联想多多,受益匪浅。

我认为散文不仅书写风花雪月,杯底风波,更应在散文中着意展现人性的光辉。在日常的普普通通的事物中,往往包含着人性大美的东西,把它拎出来刻意描绘抒发,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人心变得柔顺、细腻、可爱、可亲。一个灵魂粗糙的人,生命是潦草的,也是无趣的。

我写《老娘的清蒸臭豆腐》起因是杭州一位文友在微信中告知:她老妈知道女儿馋重庆小面,特此快递了重庆小面的食材:自擀的面条、自制的酱料,连葱段、香菜都齐备。我这位文友吃着面条泪流满面。这就是伟大的母爱,这就是美丽的人性!顿时,我的脑子里蹦出三个字:臭豆腐。我特爱吃上海的家常小菜,清蒸臭豆腐。本世纪初的早春,我回沪探亲,那时老娘已70多岁了,白发稀疏,身子佝偻,她特地换两次公交车,去郊外的墟上为我寻觅臭豆腐,当她找到时,如获至宝,放入竹篮,冒雨回家,好不兴奋。我以老娘为主角,写她说臭豆腐,找臭豆腐,做臭豆腐,看儿子吃臭豆腐。唉,老娘去世,没了臭豆腐。这篇散文在《羊城晚报》发表后,看哭了无数读者,我在黄埔书院讲《臭豆腐是怎样蒸出来的》,听哭了许多听众。后来这篇散文有5家报刊转载。《羊城晚报》副刊还邀我亲自朗诵此文,以最朴实的声音演绎最醇厚的感情。发掘散文的人性美,对一个散文作者来说,是要牢牢记得的呵。

《电视机咏叹调》,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散文。里边插进了一个小故事,发生在80年代中,至今难以忘却。说的是广州流花湖畔的湖边新村,那碧绿的藤萝,任性地攀附在一幢幢小院的墙上,那里仼着10多位德高望重誉贯中外的艺术大家。一位生性明达、言语幽默的雕塑大师潘鹤,他的可爱的儿子,小小少年,手执望远镜,透过夜色中婆娑的树影,直向对面楼里影影绰绰的9吋电视机的荧光屏逼视。哈,想必当初这少年,一定心跳加速,那不到50米的距离,定然是离幸福最近的距离!日久天长,版画大师的老夫人纳闷:我都这么老了,有什么好看的!版画大师大笑:你有没有搞错啊,别自作多情,绝对不会有人偷看你!呵,岁月流逝,那曾经偷窥的少年,如今已是英俊儿郎了!说起这些笑谈,那双眼闪烁欢喜泪花的老艺术家们,眯眼,挣开拐杖,挺胸朗朗大笑:活着真好!

在散文创作中,我发觉大凡小说家写的散文,形象生动,更能触动人的心灵,发声共鸣。他们对花鸟虫鱼,对锣鼓声声、丝竹悠悠往往一笔带过,而对人的个性特征的描绘咬住不放。鲁迅、梁实秋、林语堂、铁凝、池莉、迟子建、贾平凹,他们所写的散文,对人物的勾勒,准确、形象、到位。我想原因之一是他们写惯小说,而贴着人物写,是非常关键的,他们的散文是我们学习的范本。如今一些爱捣腾散文的文友,对最鲜活、最生动、最丰富的活人偏偏不感兴趣,视而不见,真是令人纳闷。听说中学生对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特别头痛,写来写去总是会公式化、概念化,千篇一律的《我的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桌》,而且写不出新意。我想,一是视野不开阔,见不多,识不广;二是平时这方面的训练少。我在高校教授写作课时,在堂上出一个题为《兵荒马乱》的作文,要求在堂上完成,要有人物,文字不少于500字。结果呢?大多让人失望,行文可谓兵荒马乱。看不到题旨,见不到完整的情节,更无对人物的画龙点睛的描述。

其实,会写记人为主的散文了,掌握它的套路了,写短篇小说就容易得多了。会写小说了,写微电影,写网剧就顺畅多啦。应该说,散文是各类文学创作起步的必由之路。优秀的经得起历史筛选的散文当然是千呼万唤的啰。

我这本散文集有一个特点,以写人为主。特别是写广东文坛的文艺家们,他们的音容笑貌、谈吐举止、个性特征,写得是否到位、有点嚼头,那是由读者来评定了。我会虚心倾听的。

 

2021年10月20日于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