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张培忠丨长征故事的 崭新书写
更新时间:2022-05-05 作者:张培忠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由广东作家庞贝创作的红色题材长篇小说《乌江引》,讲述了以“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破译主力的中革军委二局,利用早期无线通讯技术侦收的敌台信号,为红军一次又一次突破重围、绝处逢生保驾护航的英雄传奇。《乌江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人民文学》杂志社2022年第3期同步刊发,曾经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主题重点跟踪项目和广东省作协“2021年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项目。本文系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撰写的书评,敬请垂注。
庞贝是我省的重要作家,近年来创作成绩突出,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无尽藏》《独角兽》和一些优秀剧本。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乌江引》是长征故事的又一次崭新书写,作品纵横捭阖、气魄雄阔,以虚实相间的复调笔法再现红色历史,挖掘红色资源,书写红色故事。这是一部具有大气磅礴之势和绚烂夺目之美的探索之书、创新之书、独特之书。
题材本身的独特性。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也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赶考之路,长征精神更加弥足珍贵。《乌江引》之“引”,在中国传统文化即是泛音、副调之意。长期以来,包括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以及当代作家王树增的《长征》等,构成了长征题材创作的主调,庞贝则另辟蹊径挖掘军委二局情报破译战这一“副调”,填补了长征叙事的一个空白,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运筹帷幄、雄韬伟略。借助作家力透纸背的笔力,《乌江引》深刻阐明了几千年中华文化传统积淀形成的天下为公、爱国为民、舍己为人、自强不息等价值追求,天然构成了革命者精神世界的文化基因,成为投身革命、不怕牺牲、无私奋斗的精神动力,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和高尚品格,这使得该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单一的文学价值,具备了相当的社会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叙事视角的独特性。《乌江引》以大量解密档案及“破译三杰”后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在客观史实基础上辅以文学想象,在结构上分为“速写”和“侧影”两部分。其中,占小说长度3/4的“速写”属于军委二局匿名者的战地笔记,以第一人称的亲历视角记录红军主力从1935年1月初突破乌江到3月底南渡乌江之间经历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情报战,书写长征途中最为关键、最有戏剧性的战役,探寻筚路蓝缕、历经磨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之魂。“侧影”部分,则反映后人对这段秘史的艰难寻访,通过对记忆碎片的打捞、重组,塑造无名革命者的崇高形象。作品主观与客观相交融,既体现了缜密繁琐的考证之功,也凸显了绵密细腻的想象之才,亦史亦文,虚实相生,宏观中呈现出生动细节,冷峻内蕴藏着热切笔墨,做到尊重历史又兼具文学性,在文本的探索上作出了独特的尝试。虚构与非虚构的手法交相使用,看似十分矛盾,实质非常和谐,创造出了独特的跨文体语言环境和氛围,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感受。
作家使命的独特性。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这是当代中国作家必须履行的独特使命。庞贝早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毕业后曾在解放军总参谋部任职。基于自身的职业背景和创作实力,在长征密电大量解密之后,庞贝便决意创作这样一部可谓“非我莫属”的长篇小说。他以不懈的艺术探索践行了作家的使命和责任,这也启示我们,有担当有作为的作家必定心怀“国之大者”,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关注国家命运,抒写历史风云,把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改革精神传承好,把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百折不挠的优秀品格发扬好,弘扬民族精神,歌颂高尚情操,鼓舞人民前进,不畏艰难、千锤百炼,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实现文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