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李掖平丨对生命的真挚书写

——詹谷丰、耿立散文创作简析

更新时间:2022-04-29 作者:李掖平来源:文艺报

詹谷丰回望历史人物的传记体散文集《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题目本身就表征出“祖国山河故人情”的多重象征蕴含。华夏大地、山川河流,既是中华民族生存生活的场域,亦是每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华夏子民附着情感寓托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物理意义上的地标,更是精神意义上的坐标。故人,既可指代中华民族历史上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爱国者,亦可指代作者书中所写所记的多位广东籍左翼作家。深浓而饱满的感情从作者笔端汩汩流出,汇聚成一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挚情和对左翼作家的景仰与致敬深情。

从主题角度看,作者立足于激活岭南左翼文学艺术历史、传承革命文化基因的思想创意,从紧扣“以史鉴今”、“以史励今”的时代高度,构建起追溯过往事实的“历史现场”和展示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场”,既互为参照又互为呼应的一种拧绳式结构框架。历史现场真实再现了左翼作家们投身革命的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生命经历和一份份独标特色的文学创作成就,其间蕴含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理想信仰以及爱情追求,凝聚着天地精华,飞扬着生命激情,承载着中华魂魄,标示出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当下社会生活现场敞开的则是以作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左翼作家们视为巨大的精神源泉和力量支撑,从前辈们的革命历程和文学创作中不断汲取发展的动力和营养的当下践行,标示出左联精神的当代激活以及进一步创新性转化的无限可能性。

从艺术表达角度看,散文集《山河故人——广东左联人物志》对广东诸多左联人物的塑造,既有坚实的史料支撑,又有合理的艺术虚构和灵性飞扬的想象与联想,更有作者本人自我情感始终如一的饱满在场。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性描述,还是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生动还原,或是对人物情感波折的细节性刻画,都紧贴血与火、情与歌、爱与恨的人性肌理,敞开了历史人物的鲜活性和立体性。散文集由七篇散文构成,前六篇传记的是邱东平、欧阳山、洪灵菲、杜国庠、冯铿、冯乃超这六位左翼作家,且都在“历史现场”与“当下现场”的大结构框架轮廓之下,但每篇切入的具体叙述角度都各不相同,如第一篇以插叙视角开篇,从邱东平在1931年策动十九路军放弃“剿共”转而抗战这一具体事件入手,继后,其生平经历和革命经历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回溯邱东平在1931年之前的生活经历,一条线展现其在这之后的革命斗争历程。

耿立的《暗夜里的灯盏烛光》是一部用心灵与历史、乡土与自我生命对视写就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坐标系中的耀眼星座、交织着欢欣与苦痛的生活细节之处、乡野田园随处可见的风物人情的深沉凝视,从中挑拣出承载着丰饶意指的诸多人物和物象,如孔子、父亲、錾磨师傅、棉花、苍耳、地瓜、韭花等等,将其嵌入内心进行不断地思索与打磨、再将其构建为一种审美意象,甚至是一种审美象喻,其或崇高或平朴,或深邃或清浅,或悲悯或苛毒,或警醒或抚慰,或细腻或粗粝的多元精神蕴涵,彰显出广博、深远、迢遥、繁复的创作能力。

这部散文集的内在情思空间,建构于一个写作者在当下应如何坚守精神立场、如何创新性激活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有效对接现代与传统的表达方式等问题的独立思考之上,沿着讴歌与诘难、撕开与缝合两大向度不断向深度和高度精进。心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皈依和对历史先贤的虔诚致敬,作者在这部散文集中以“暗夜里的灯盏烛光”为题,紧扣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情怀,敞开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重新诠释了这位“民族的寻路人”之重要价值与意义,同时也完成了他对孔子身心双重的诚挚朝圣。胸怀沉郁冷峻的悲剧性哲思体验,作者收入这部散文集中的众多篇目,是对种种或繁华喧闹或冷清贫寒的城乡生活表象、对历史错谬的复杂之源的深刻审视与反思,以及对个体生命内心深处的种种忧虑、恐惧、愧疚和疼痛的思辨与剖析。

概括说来,这是一种难能可贵却充满既不讨巧更不讨好之危险性的“纯文学”精神信仰和写作立场,为耿立散文卓尔不群孤寒冷冽的审美风格提供了坚实的根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