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学习强国|百万字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研讨会在京穗两地举行
更新时间:2022-03-24 来源:学习强国
3月24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研讨会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举行,多名来自广州、北京及其他地区的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研讨会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举行(来源:南方+)
据悉,长篇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被广东省作协列为近年文学创作的头号工程。该作品由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担任总撰稿,第一卷《百端待举》由喻季欣、黎衡、姚中才负责,第二卷《风生水起》由王十月、何龙、刘鉴负责,第三卷《攻坚克难》由陈启文、盛慧、李焱鑫负责,第四卷《逐梦飞扬》由曾平标、王威廉、陈枫负责。
13名重点作家中,既有小说家、报告文学作家、资深传媒人、青年诗人,也有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历时一年多持续奋战、攻坚采写后,4卷100万字的《奋斗与辉煌》于2020年12月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作品推出后,引起省内外主要媒体广泛报道,《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等刊发了系列专家评论文章。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所经历着的、向着全面小康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值得被记录、被讲述。”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充分肯定《奋斗与辉煌》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他认为,广东作家的文学实践与广东小康建设的伟大实践一脉相承,应运用广东特色语言、广东表达方式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在这套作品中,作家既要能深刻洞察、掌握时代的风云变化,又能认识到无限丰富、复杂而具体的人民个体奋斗,这是极难达到的高度。”他期待,13位作家在创作了这部作品后,对于时代、对于生活、对于历史的认识能够更迈上新的台阶,由此进入更高层次的个人创作,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推出能够反映时代本质的优秀作品。
与会专家围绕长篇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从思想性、艺术性、社会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东吴学术》主编丁晓原认为,该书无疑是一部宏大的人民史诗,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立体化的反映全面小康建设历史成就的文学报告,是第一部融合了脱贫小康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叙事的内容综合广博、体量超大的叙事作品,同时也是一部书写对象的史诗性和文本叙事的史诗性相统一的、具有非虚构审美品格的纪实之作,是一部“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
“这部作品正是在对广东此前40多年发展变革道路的回望中的很好记述、认识和理解,具有在宏观背景下用微观方式展现的特点。”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认为,这是广东小康之路的一部恢宏史志,也是用文学的情怀和笔墨去描述历史的优秀成果。
专家普遍认为,全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广东为主要叙事点,辅以全国的宏观背景,围绕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通过平凡人的故事折射时代变迁,用百姓生活变化折射时代变迁,深刻反映党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非凡历程。作品纵横捭阖、气魄雄阔,紧扣国家命运的走向,以南粤热土为舞台呈现一系列关键而翔实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阐释了在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必然,为构建新时代岭南特色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
研讨会上,张培忠总结指出,《奋斗与辉煌》彰显了广东报告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视野、格局、气魄,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是广东文学向建党百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份重要献礼。
“以这部作品的问世为标志,新时代广东重大题材、重点创作必将迎来一个收获期。”张培忠表示,一要把握优势,讲好广东故事。要善于洞悉先机,勇挑重担,以更多的名篇、名著展示岭南文化的风采。二要抓住机遇,提升湾区文学的品质。善于从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题材、捕捉创新的灵感,用深切的感受和饱满的激情催生更多“扛鼎之作”“传世之作”,锻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三要坚定自信,打造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新时代文学创作应当更加强调信息的含量、思想的容量、情感的力量,在融通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