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全力以赴推进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2-03-17 来源:广东作家网
3月16日,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表彰暨推动全省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广州举行。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伟宗致答谢辞;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就如何推进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作了发言。全文刊登如下:
在第三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会上的答谢辞
(2022年3月16日)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黄伟宗
今天,在新冠肺炎疫情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千年文化古都广州,举行第三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这个隆重典礼本身,就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学艺术事业高度重视,对文学艺术家高度尊重和爱护。能够作为获奖者之一,参加这个盛会,接过红光闪闪的奖状,实是人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感到无比光荣自豪!我谨代表本届获奖的文学家,向广东省委省政府,向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等主办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谢意!
这个以“文艺终身成就奖”命名的奖项,具有党和政府对获奖者的人生道路和文艺生涯的肯定和鼓励之重大意义,是对文学艺术家的一种终身荣誉!就我个人来说,深为获此荣誉而光荣自豪,但又诚惶诚恐,因为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就获此荣誉,实在受之有愧。这份荣誉,主要是由于党的领导和培养,祖囯和人民的哺育,首先应感谢党和人民的恩情,还得感谢在我的人生道路和文学生涯历程中,许许多多抚育、关怀、支持、影响、帮助过我的亲人、师长、同事、朋友、学生和单位,包括生我养我并最早给我文学教育的父母,家族和兄弟姐妹的文化传承和影响,妻子儿女等家人的亲情关怀和支持,以及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广西贺州中学与中山大学中文系所受的人生和文学教育,先后在《羊城晚报》《韶关文艺》《广东文艺》《作品》等报刊所受的文学薰陶和磨炼,尤其是我现所在单位中山大学与广东省作家协会、省文联及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我受聘为省政府参事而履职5届26年的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及其领属的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与海上丝绸之路项目组学术团队,一道“走万里路、献千言策、著百种书”的艰苦历程,持续不断地共同取得新的发现和成果……都是使我荣获这份荣誉的渊源和依据之所在。所以,我实际上是代表他们领取这份“终身成就奖”的。这份荣誉,应当属于他们,属于“文学粤军”,属于“粤派批评”学者群,属于“珠江文化与海上丝路”学术团队,属于党和人民!
在这个光辉的时刻,我回顾自已迄今走过的87年人生道路及其中65年的文学文化生涯。感到自己只是运用了写散文和写论文这两支笔,写了一些文学和文化这“双文”之作,做了三件文学文化实事:一是以超脱视野和超脱境界写学术论文与文化散文,二是以“从文化观照文学,从文学透视文化”的理念从事文化批评,三是以“江海一体”的特质和“领潮争先”的精髓,构建珠江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术体系,填补了中国江海文化史上的一些空白,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国,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文化大厦,添了两块砖,加了三片瓦。这正如我在本世纪初出版的文化散文集《浮生文旅》后记所写的人生和文学道路那样:“既是从文之旅,又是以文照旅;双文化情写天涯,一心耕耘度浮生”。这是22年前的自我总结。现在看来,依然故我,仍走老路,不同的只是在这“双文”、“三事”中持续地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成果,不断地增添了新的开拓和内容。由此说明这条老路是有不断创新生命力之路。在我由此荣获“终身成奖”的时候和以后,还应当以“老骥伏枥”的精神,持续走这条“双文化情写天涯,一心耕耘度浮生”之路,我虽然年纪老了,眼耳残了,但“壮心不已”,尚未“身终”,应当继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谢谢大家!
在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表彰暨推动全省文艺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2年3月16日)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张培忠
岭南厅外红棉竞放,广东文苑群星璀璨。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正式揭晓,包括黄伟宗、黄树森、林俊敏等作家在内的一批文艺家受到表彰,为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这是文艺的盛典,也是文艺的荣光,我谨代表省作协对获得殊荣的作家、艺术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今天受表彰的优秀作家、艺术家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有理想、有志气、有追求的作家、艺术家,总是胸怀“国之大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学艺术事业,以空前的力度支持发展文学艺术事业。最近省委召开的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李希书记代表省委作了讲话,部署聚力实施“六大文化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是开年动员令、春雷第一声,全省文学界倍感振奋、备受鼓舞。省作协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把握大局大势,努力担当作为,围绕听党话、跟党走,出精品、出人才的核心任务,研究部署5个方面10项措施,全力以赴推进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一、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重要任务,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头脑,打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一是开展全覆盖轮训。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远程教学等方式,实现驻粤中国作协会员和省、市作协会员全员培训。二是开展学理性阐释。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和阐释,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加快构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
二、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强化精品创作。加强统筹谋划,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广东题材,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每年推出10部左右的优秀之作。一是加强精品扶持。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永庆坊、潮州、粤西、粤北分别设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和“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学服务示范基地,深化作家深扎、蹲点创作。组织“广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风物”主题创作、“乡村振兴、山乡巨变”主题创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题创作、“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创作等。对重点创作选题,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实施质量提升。集聚优质资源,强化精准调度,做到关口前移,通过召开选题论证会、作品改稿会、创作推进会,加强内容审核把关和审美导向把关,多管齐下打造精品力作。
三、突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一特色品牌,锻造文学新增长点。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和中国作协把“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工作重点的有利时机,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锻造成为新的文学增长点。一是创新合作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工作,深化与港澳台作家的交流协作;设立“大湾区文学奖”,每两年组织一次;设立“大湾区文学排行榜”,每年颁布一次;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论坛,编撰出版《广东文学通史》《广东文学蓝皮书》《广东作家协会志》,面向全球华语作家征集作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二是加强文学传播。依托地缘优势,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文学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拓展与世界华文作家的交往交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密集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海内外作家驻校制度,加大对大湾区作家作品译介力度,使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进入国际出版市场,逐步实现国际主要语种全覆盖。
四、把握向人民交出优秀答卷这一根本目的,提升文学惠民。一是组织文学惠民活动。开展文学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把文学送到普通老百姓中去。组织“红色文学轻骑兵”活动,为基层作者服务。组织作家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高品质文学供给。二是加快文学场馆建设。按照“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定位,将广东文学馆打造成为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让广大市民共享优质文学成果。推动广州市文德路红楼建设成为“广东左联作家纪念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五、围绕强化党和政府联系文学工作者桥梁纽带这一服务平台,强化自身建设。深化改革,优化职能,强化服务,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全力把作协组织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学工作者之家”。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认真落实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在省作协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和主管的文学社团探索建立功能性党支部,实现基层文学组织党建全覆盖,推动解决基层文学组织“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持续打造“文学粤军”。切实加强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广东文学院改革,继续邀请全国名家与文学名刊名编为导师,以结对方式重点培养青年作家“百人方阵”,着力锻造“文学粤军”的主力军。大力宣传本次受到表彰的作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作家潜心创作,为时代放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省作协将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落实省委的要求,见贤思齐,守正创新,以雄心,以定力,以能力,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团结引领全省作家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广东文学由高原迈向高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