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岭南犹似胜江南:异军突起的广东文学
更新时间:2022-03-16 作者:邱海军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文学作为中国文学重要之一脉,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近代以降,在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交融碰撞形成的岭南文化滋养之下,广东文学跻身于全国地域文学领先方阵。新中国成立后,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吴有恒、杜埃、黄秋耘、黄谷柳等文学名家涌现,提升了广东文学在全国文坛的地位。新时期以来,从思想解放的“伤痕文学”到闯关破局的“改革文学”, 从香飘文坛的“岭南散文”到意韵独具的“粤味小说”, 从时代见证的“打工文学”“都市文学”到异军突起的“广东诗歌”,从“抗疫故事”“小康故事”到“湾区故事”“改革开放再出发”,广东文学在观念嬗变、作品创作、体裁题材、风格流派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广东建设文化强省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广东文学成为真实形象地观照我国改革开放和南粤社会变革历史进程的文化载体,展示新时代广东人民奋发、奋进追寻中国梦前进轨迹的文本见证。
顶层设计 :繁荣发展,走在前列
广东省作家协会实施广东文学攀登高峰战略、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先后制订实施《广东省“十三五”文学发展规划》《广东文学创作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0 - 2022 年)》《广东省“十四五”文学发展规划》。召开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全面规划和布局各门类的重点题材创作。先后确定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改革开放重大现实题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 70 多个。围绕建设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培育有特色、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和文学评论队伍,建设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学服务队伍,锲而不舍打造“文学粤军”。文学创作方面,抓好“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作家挂职蹲点跟踪服务,锻造精锐之师 ;在全省遴选新锐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阵,邀请 25 名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或名刊名编作为导师,以一带二的方式对其中 50 名青年作家进行结对指导 ;着力扶持网络文学有实力、有积累的“头部作者”,加快形成网络文学创作第一梯队 ;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等文学门类各打造 30 名主力军方阵。文学研究方面,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创新、观念变革的最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新高地 ;联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暨南大学创办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一流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研究基地 ;组织精干力量编撰《广东文学蓝皮书》《广东文学通史》。文学服务方面,实行“五抓”(即抓理论武装、抓岗位练兵、抓业务提升、抓党性锤炼、抓纪律约束),做到五管齐下,着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作协机关服务作家、服务基层的能力。
2021年9月14日,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开馆仪式暨广东主宾省主题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出席活动。
专题创作 :引领风尚,催人奋进
组织抗疫创作。开展“以笔为援,抗击疫情”主题文学活动,以“点对点”形式组织多位重点作家采写抗击疫情题材重点作品,积极采写疫情防控一线感人故事、先进事迹。张培忠、许锋联合采写报告文学《千里驰援》发表于 2020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是全国第一篇反映各地区医疗队驰援湖北的报告文学,被全国 20 多家媒体转载。熊育群采写长篇报告文学《钟南山 :苍生在上》在《收获》杂志长篇专号 2020 春卷头条首发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全省会员作家创作抗疫题材作品超过 1 万篇(首),省作协结集出版了抗疫作品集《千里驰援》(上、下册)。
组织改革开放题材创作。2019 年 9 月,举行“改革开放再出发”作家深扎创作启动仪式,由广东省作协与首批深扎作家杨黎光、陈继明、熊育群、吴君、丁燕、王哲珠签约,作家深扎创作周期为 3 年。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吴君长篇小说《晒米人家》分别在 2021 年第 1期、第 5 期《人民文学》发表。
《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100 万字),于 2020 年 11 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纪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
组织小康建设主题创作。自 2019 年 11 月起,广东省作协组织由张培忠担任总撰稿,由喻季欣、黎衡、姚中才、王十月、何龙、刘鉴、陈启文、盛慧、李焱鑫、曾平标、王威廉、陈枫等 12 名重点作家历时一年联合攻关、集体创作《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100 万字),于 2020 年 11 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纪录小康工程的鸿篇巨作”。此外,全省作家还创作了一大批反映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优秀之作。
精品创作 :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小说。主要包括《人,或所有的士兵》《如何走进欢乐谷》《你可以让百合生长》《我们叫作家乡的地方》《簕杜鹃气味的猫》《离开中英街需要注意什么》(邓一光),《老旦是一棵树》(杨争光),《狐步杀》《黎曼猜想》(张欣),《己卯年雨雪》《连尔居》(熊育群),《七步镇》(陈继明),《胡文清传》《沿河村纪事》(魏微),《人罪》(王十月),《老桂家的鱼》《特工》《檀香插》《果蝠》(南翔),《冼阿芳的事》(鲍十),《捕鱼者说》(盛可以),《皇后大道》《华强北》(吴君),《洗碗》《第二人》《绊脚石》《行星与记忆》《草原蓝鲸》《你的目光》(王威廉),《我想要的一天》《朋霍费尔从五楼纵身一跃》《来访者》《她》《星辰书》(蔡东),《小说盗》(黄金明),《一眼望不到头》(于怀岸),《回县城》(陈再见),《短暂的远航》(陈启文),《陈家祠》《悬空的宫殿》(彤子),《潮汐图》(林棹),《拖神》(厚圃),《芒来的儿马子》《瘸羊倌儿》《中国狼》(申平)等。
报告文学。主要包括《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曾平标),《大国商帮 :粤商发展史辩》《横琴——对一个新 30 年改革样本的 5 年观察与分析》《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杨黎光),《命脉 :中国水利调查》《袁隆平的世界》《大河上下 :黄河的命运》《穿越共和盆地》《为什么是深圳》(陈启文),《低天空 :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工厂女孩》(丁燕),《我因思爱成病》《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李兰妮),《其实我一直没走远》(彭名燕),《大河之魂 :冼星海和他的非常岁月》(刘迪生),《精神之灯照彻世界》(西篱),《潮州传》(黄国钦)等。
散文。主要包括《涉过忘川》(筱敏),《旧年的血泪》《双族之城》(熊育群),《书生的骨头》《山河故人》(詹谷丰),《悲迓》《即使雪落满舱》《沉默、坚硬,还有悲伤》(塞壬),《谁的个人悲伤》(艾云)、《生活在高处》(彤子)、《闻香识花妖》(东方莎莎)、《雾霾批判书——自然笔记》《任何墙都挡不住心的自由》(杨文丰),《无家可归的故乡》(陈启文),《东天山手记》(丁燕)等。
诗歌。《无数灯火选中的夜》(冯娜),《精神地图》(杨克),《女工记》(郑小琼),《黄礼孩的诗》(黄礼孩)。
文学评论。主要包括《流行文艺与主流价值关系初议》(蒋述卓),《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张培忠),《批评史里说批评》(林岗),《新时期散文研究》(陈剑晖),《本土经验与民族精神》(贺仲明),《重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谢有顺),《“梁庄”与中国想象》(申霞艳),《打工文学的整体观察》(柳冬妩),《当代小说的写作技术与“传奇”传统》(郭冰茹)等。
儿童文学。主要包括《风居住的街道》《列国志》《我想养一只鸭子》《无疑山》(陈诗哥),《上学谣》(胡永红),《中国轨道号》(吴岩),《东施美容》(晓雷),《摇啊摇,疍家船》《浮家》(洪永争),《白禾》(郝周),《白面奶奶》(林萧),《百家碗》(苏展)等。
网络文学。主要包括《山海经密码》(阿菩),《小兵传奇》(玄雨),《猎物者》(白饭如霜)、《超神机械师》(齐佩甲),《最强特种兵》(丛林狼),《大泼猴》(甲鱼不是龟),《鱼龙变》(魏岳),《红缎》(红娘子),《诡案组》(求无欲),《秘宋》(荆洚晓)、《梦想成真》(天堂羽)等。
广东作家在全国文学大奖中赢得荣誉,主要包括 :曾平标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获第四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19)年度金榜作品,胡永红小说《上学谣》、吴岩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
高端访谈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
锻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广东文学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地位和作用?
张培忠:广东是一片文化沃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以广东为核心的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中华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广东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有着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文学遗产。近代以来,广东涌现了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先驱,中国革命历史上许多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重头戏也是在广东这个大舞台上拉开帷幕的。广东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经济等原因,往往能够得风气之先,成为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交汇点,产生出新质文化,形成了开放、兼容、进取、务实的独特的岭南文化传统。从唐代张九龄的诗词,到黄遵宪、梁启超倡导推动的“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伤痕文学”创作思潮及至近年反映改革开放现实题材的一批力作,都证明广东长期都是新文学、新思潮、新理论争相绽放的大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涌现了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杜埃、黄谷柳等一批文学大家名家和陈国凯、刘斯奋等文坛骁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新时期以来广东改革开放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更是在国内影响深远。
2021年12月14日,广东作家代表团、港澳台作家代表团在首都宾馆2层会议室召开分组讨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营造文艺创作的宽松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全力促进我省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今年2月11日,我省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部署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是开年动员令、春雷第一声,全省文学界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指出:“实践充分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广大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党和人民需要你们、信赖你们、感谢你们!”“两个重要”论述作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艺地位和作用的根本判断,充分肯定了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地位,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关键时刻重申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欣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置身当代中国生机勃勃的创造性实践,文化繁荣兴盛正当其时,文学工作大有可为。与时代发展大势同向同步,与党和人民休戚与共,是广东文学界的光荣传统,也是广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明确了文学“有位”,增加了底气,树立了信心,增强了推动广东文学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021年12月20日,广东作协召开全省文学界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暨中国作协十大会议精神大会。
南方日报:省作协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有何谋划?
张培忠:省作协结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高举伟大旗帜,珍惜、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文艺经验,围绕听党话、跟党走、出精品、出人才的核心任务,研究部署5个方面10项措施,积极推进新时代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第一,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重要任务,实施文学工作者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激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一是开展全覆盖轮训。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现场体验等方式,开发微课堂、举办网络培训班,实现驻粤中国作协会员和省、市作协会员作家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振奋精气神,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二是开展学理性阐释。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和阐释,立足新时代中国的巨大变革,立足新时代文学的丰富实践,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栏目,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术化学理化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阐释。
第二,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实施新时代广东文学精品创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学创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形式、风格流派、题材体裁、手段方法的积极探索,推出一批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的“扛鼎之作”。一是加强广东文学精品创作扶持。计划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永庆坊、潮州、粤西、粤北分别设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学服务示范基地,分主题、按板块开展实践活动,结合重要节点、按照创作题材策划,支持作家下基层、接地气,为作家提供积累素材、蹲点创作的便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新时代发展题材、红色革命题材、爱国主义题材、传统文化题材和青少年题材创作。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主题、“广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风物”主题、“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题、“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广东乡村振兴主题文学创作,每年重点推出10部粤港澳大湾区题材和广东现实题材的优秀作品。二是推动文学“双创”。配合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建立完善文学作品改编、衍生、转化的有效机制,推动文学与电影、电视、戏剧以及网络视听、游戏等文艺形态的深度融合、联通发展,将文学的创造力转化为文艺和文化的生产力。
第三,突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一特色品牌,实施锻造文学新增长点。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血脉相连的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合作区“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继续深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工作,加强与港澳台作家的交流互动,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锻造成为新的文学增长点。一是打造活动品牌。探索设立“大湾区文学奖”,每两年组织一次评奖,奖掖能够代表新时代大湾区文学创作最高水平的优秀作品。设立“大湾区文学排行榜”,每年颁布一次,面向全球华语作家征集作品,务求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策划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打造成为粤港澳三地文学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二是加强文学传播。依托地缘优势,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地区)文学机构的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与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合作,组织开展互访交流、举办作品研讨会、座谈会、笔会、联谊等活动。发挥粤港澳三地高校资源优势,加强同高水平的国外汉学家互动,加大对大湾区作家作品译介力度,使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进入国际出版市场,实现国际主要语种全覆盖。
第四,把握向人民交出优秀答卷这一根本目的,实施文学惠民提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强化供需对接,提高文学普及效率,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文学公共服务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一是组织系列文学惠民活动。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学志愿服务体系,采取文学讲座、作品鉴赏会、赠书等形式,把文学送到基层老百姓中去。组织“红色文学轻骑兵”文学进基层、“文学四进(进社区、进工厂、进警营、进校园)”等活动,举办面向基层作者的作品改稿会、点评会和文学讲座活动,线上活动、线下活动同时进行。二是加快广东文学场馆建设。按照“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的定位,将广东文学馆打造成为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让广大市民共享优质文学成果。推动广州市文德路红楼建设“广东左联作家纪念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第五,围绕强化党和政府联系文学工作者桥梁纽带这一服务平台,实施作协自身建设。深化改革,优化职能,加强服务,强化统筹协调,延伸联系手臂,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全力把作协组织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学工作者之家”。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服务作家、服务文学的优势,认真落实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在省作协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和主管的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功能性党支部,推动基层文学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力打造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形成文学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继续邀请全国名家与名刊名编为导师,以结对方式对100名具有潜力的80、90后青年作家、网络文学创作骨干进行文学创作指导。组织第二届省作协签约评论家聘定工作。推进广东文学院改革,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核心队伍。积极推进基层作协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文学组织“最后一公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全省文学界一定会积极响应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号召,胸怀“国之大者”,把握重大机遇,以雄心,以定力,以能力,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努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为推动广东文学由高原迈向高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延伸阅读
会员
截止2022年2月中旬,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664人,省作协会员4142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人数11741人,广东网络作家协会会员607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3389人。获得文学创作职称共852人(其中一级作家95人、二级作家219人、三级作家514人)。
硬件建设
广东文学馆是《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大文化事业”项目。2018年9月,省政府召开加快推进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会议,决定将广东文学馆纳入广东当代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建设。2019年12月27日,“三馆合一”项目建设奠基仪式在广州荔湾区白鹅潭举行。将于202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广东文学馆总定位为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拟打造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具体功能定位为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活动于一体的文学殿堂,以岭南文学、华侨华人文学、港澳台文学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学成果形成具有强大感召力、影响力、辐射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我省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文学创作研究基地、文学培训教育基地、文学国民阅读基地、文学融合创意基地。总建筑面积 17330平方米。设置文学成就展示区、文学作品阅览区、大众文学交流区、文学研究区、文学创意融合区、青少年创意写作中心、“一带一路”文学交流中心等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