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2-03-15 来源:广东文坛

在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22年1月23日)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张培忠

 

同志们:

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从集中学习向常态化学习转变之际,今天,广东省作家协会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及中国作协十大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

省委宣传部对开好这次会议,做好全省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极为重视。刚刚结束的全省宣传部长会议,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过去一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在党的百年华诞重大时刻创造了崭新业绩,科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求切实提升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建文同志对做好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进一步振奋精神、担当作为,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扎实推进全省的文学工作和作协工作。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交流。 

一、 笃行不怠,持续努力开创全省文学事业新局面

2021年,省作协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的主旋律,把握开创新时代新局面的主基调,传承红色基因,书写红色故事,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守正创新、在紧扣时代脉搏中锐意进取、在打造精品力作中出新出彩,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开创全省文学事业新局面。

(一)聚焦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强思想武装。省作协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化认识、深入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好深化、转化两篇文章,以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文学队伍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3月5日起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文学工作者认真学习指定书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和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向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等。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5类30个具体项目。成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织“让青春在奉献中焕发绚丽光彩”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年创作委员会座谈会。召开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暨加强全省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发出《文为世范 行为士则——致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倡议书》。举办省作协加强新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职业道德培训班。先后邀请毕德、李建军、杨健、张雪峰等专家作《学习党的历史 传承红色文化》《路遥的经验为什么重要》《香港形势和当前任务》《百年奋斗启新程》等专题宣讲。

(二)突出主责主业,浓墨重彩讲好党史故事。省作协发挥组织优势,以文学精品力作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一是围绕红色革命主题策划创作。组织全省创作党史题材作品155部。举行省作协庆祝建党百年十部红色题材重点作品暨《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新书发布会、研讨会,推出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周晓瑾长篇纪实文学《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陈典松、陈志遐长篇纪实文学《黎明之前——广州起义纪事》等作品。二是继续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创作。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在《人民文学》2021年第1期发表并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吴君长篇小说《晒米人家》、王哲珠长篇小说《玉色》、丁燕长篇报告文学《彭湃之母》均已完成初稿,杨黎光、熊育群作品正在抓紧创作。三是策划系列重点题材创作。面向全国文学界征集粤港澳大湾区题材文学作品,确定“2021年度重点作品创作扶持”项目7部。确定“广东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精品”项目5部。组织创作“广东左联作家”系列传记作品,胡子明传记文学《欧阳山全传》正式出版、许再佳传记文学《洪灵菲传》完成初稿。入选中宣部“建党百年”主题重点跟踪项目创作的庞贝长篇小说《乌江引》完成初稿。组织“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民生工程主题文学创作,完成94部(篇)作品。组织广州抗疫、援疆、援藏等题材创作,推出一批优秀作品。由省作协主编的《千里驰援——广东作家“抗疫”主题作品选》(上、下卷)由南方出版传媒、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包括李兰妮长篇非虚构《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林棹长篇小说《潮汐图》、厚圃长篇小说《拖神》在内的一批作品陆续出版。推荐吴君长篇小说《晒米人家》等2部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申平长篇小说《找魂》入选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江春燕(李慕江)《南海一家人》、林俊敏(阿菩)《山海经三山神传》入选中国作协2021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聂怡颖(三生三笑)《我不是村官》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出版工程”。广东优秀作家作品获得一系列文学荣誉,胡永红长篇小说《上学谣》、吴岩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三)倡导批评精神,激浊扬清提升“粤派批评”。省作协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既重视抓精品创作,又重视抓文学批评,务求引领文学创作健康发展。一是抓好重大文学理论、重点作家作品研究。重视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为平台,每期开辟专栏推介最新研究成果。认真组织对丘东平、洪灵菲等左联作家,欧阳山、陈残云、刘斯奋等经典作家,邓一光、杨黎光等实力作家的创作研究。二是集结全省文学评论力量打造《广东文学蓝皮书》。邀请省内文学评论家陈剑晖、陈希、刘卫国、刘海涛等聚焦2020年广东文学创作概况,梳理年度文学脉络,《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由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三是积极宣传推介广东优秀作家作品。承办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广东主宾省活动,大力宣传推介广东文学成果。组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创刊一周年座谈会暨广东文学评论年会。开展长篇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专题研究、举办“讲述小康路上的百姓故事”《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了“陈诗哥的童话国《一个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研讨会、“大湾区文学新浪潮”广东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曾平标长篇报告文学《初心》研讨会等4场研讨会。开展广东网络文学发展趋势及创作特色研究,与《文艺报》合办“网络文学粤军”专版,积极宣传广东网络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启动5卷200万字《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工作。出版《粤派批评丛书》五种。确定《广东青年批评家丛书》出版项目10部。

(四)围绕跟踪服务,求真务实开展文学活动。省作协不断强化职能转变,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打造文学活动品牌。分别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作家陈继明、吴君、王哲珠、丁燕作品等6场专家审读会、改稿会。由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指导、省作协会设立的“美好生活基层行”中山“小康样本”创作基地正式挂牌并组织采风创作活动。认真组织第三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文学类)、第四届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初评、复评工作。联合广东省关工委等以“用青春拥抱时代”为主题开展2021年广东省少年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活动。先后赴韶关市南雄、潮州市饶平、梅州市五华、丰顺、大埔等地开展“红色文学轻骑兵”系列活动10场。举办鲁迅文学院广东作家研修班、2020年度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和3期“网络文学名家分享公开课”。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举办2021小学生诗歌季。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联合佛山市作协、深圳《特区文学》杂志社、广东佛山诗社、佛山市禅城区文联举办“第六届中国长诗公益品鉴暨第六届中国长诗奖颁奖仪式”。配合中国作协社联部在广州举行全国基层作协负责人著作权保护培训(华南片区),组织全省地级以上市作协负责同志参加了培训。配合中国作协《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工作,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中国诗歌网等协办2021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

(五)强化主体责任,因地制宜拓展文学阵地。省作协强化党管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主动肩负起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任,严格执行“三审”制度,确保正确导向,无发生意识形态问题。《作品》杂志开设“建党100周年专栏”,编辑“左联作品回顾”专辑、“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诗选”诗歌小辑,推出一系列党史题材优秀作品;设置“经典70后”“网生代@大学生作品联展”栏目,推介大量中青年作品;策划推出“《作品》主编答文学青年100问系列短视频”,创办“《作品》公开课”线上文学活动,产生品牌效应。《少男少女》杂志设置“红色履痕”“诗词中的党史故事”,组织2021年“发现自然之美”广东省中小学生写作大赛、“小作家杯”校园文学创作大赛等。《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积极打造粤港澳文学评论高地,开设“青年作家小辑”专栏,推介王威廉、葛亮等实力青年作家。广东作家网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东红色文学作品专题”,省作协公众号、作品微信公众号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主题作品,全年发稿约1000条。广东文学馆建设稳步推进,展品(藏品)征集、展陈大纲和概算编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主动展示风采。省作协严格按照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的部署要求,着眼于体现广东实力、着眼于推出最优代表、着眼于兼顾各方情况,经我省中国作协会员全员推荐、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反复酝酿、组织慎重研究、上级审查把关,共产生45名代表赴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历届广东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当然代表6名,推选代表36名,特邀代表3名。全体代表覆盖从事各种文学门类创作的作家、文学理论批评家、文学编辑、文学翻译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包含少数民族、妇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作家代表。本次广东代表团创造了多个“第一”,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同志下团讨论第一站即到广东团,讨论热烈、反映很好,《文艺报》、中国作家网均配发较长综合消息;中国作协十大最年轻的代表江源(齐佩甲)来自广东团,系26周岁的网络作家,分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采访;《人民日报》综述近年重点创作成果,《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为什么是深圳》《钟南山:苍天在上》同时上榜,是受肯定作品最多的省份。张培忠、杨克、王世孝(王十月)、陈启文、林俊敏(阿菩)、贺仲明、魏微同志当选中国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杨克同志当选主席团委员。

(七)深化作协改革,同心戮力抓好党的建设。省作协突出政治功能,持续深化作协改革,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真正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领导班子先后赴北京、湖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进行学习调研。其中,张培忠同志率队赴陕西、甘肃,围绕“广东文学如何突围而出、异军突起”等课题开展学习调研,形成《关于省作协调研组赴甘肃、陕西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向省委宣传部报送。持续开展系列文学专题“深调研”工作,由党组成员分别率领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征集意见,先后开展了“东盟国家文学状况以及与我国文学交流情况调研”“广东省新文学组织和新文学群体发展状况”“广东省基层文学组织机构建设”等10余个专题调研。按照德才兼备和人岗相适的要求,好中选优,配合省委组织部,提拔了1名党组成员,充实了领导班子。组织召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选举大会,顺利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领导班子。新成立社联部党支部,将联合党支部调整为创研部党支部,加强对新文学组织和文学社团党的建设,机关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先后组织召开省作协新任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2021年省作协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积极筹备成立青年创作委员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人才工作。稳步推进文学职称改革。认真抓好会员吸收工作,吸收139名省作协新会员,推荐44名会员成为中国作协会员。截止2021年12月,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664人,省作协会员4142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人数11741人,广东网络作家协会会员607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3389人。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全年被中国作协《文学工作信息》采用信息70余条,排名全国第一。

同志们!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是强化思想武装、有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文学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年,是坚定文化自信、奋力推进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奋发有为的一年,是增强历史自觉、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汇聚奋进新征程磅礴力量的一年。各团体会员单位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宣传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推动文学事业和作协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创造了新的经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全省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作协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譬如,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现象,文学事业在全国仍未处于领先位置;探索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力度不够,文学评论在全国的话语权也有待提升;文学创作题材、形式、手段有待拓展,流派、风格、技巧探索有待突破,文学原创作品对广东文化原创力的贡献有待加强;由于涉及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和组织人事管理等事项,牵涉面广、政策机制制约多,广东文学院改革在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基层作协普遍存在“三无”(无编制、无办公场所、无经费)“四不”(重视不够、体制不顺、基础不牢、能力不强)问题,基层作协组织“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取得根本性解决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探索解决。 

二、初心如磐,意气风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文律运周,日新其业”。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文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好时度效,先立后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举思想之旗、汇聚奋进之力、培铸强国之魂、夯实安全之基、奏强中国之音。

一是把握“两个大局”,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文艺道路奋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文学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这一重要讲话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概括,即一条道路、两个重要、五个希望。“一条道路”,就是党领导文艺战线,经过百年奋斗,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这条百年探索形成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两个重要”,即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这是党对文艺事业的定位,也是期待。“五个希望”,即:第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第二,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第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第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第五,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当前,一方面,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认识、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坚持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要明确历史方位,锚定发展定位,弘扬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荣传统,深刻认识文学在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把新时代文学放到“两个大局”中去认识、去推动,找准关键点、切入点、着力点,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本领,努力培育作协工作的大格局,重塑文学事业的大气象,主动认领、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把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路子走对走实走好,以优秀文学“答卷”回答时代“问卷”,把文学创新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荣光。

二是胸怀“国之大者”,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在中国作协十大上,张宏森同志作题为《高举伟大旗帜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新时代文学是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凝聚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是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奋力铸就艺术高峰的文学,是以创新为动力,勇于拓展新空间塑造新形态的文学,是坚定文化自信,光大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学,是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广大人类关怀的文学,是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有力证明文学地位价值尊严的文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辨识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和情感,努力破译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密码,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上谋划文学事业,锚定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推动作协工作,让作协的价值在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得到实现。要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作协对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制定了“一个设立”(即在全国设立一批“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两个计划”(即“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五项工程”(即“文学质量提升工程”“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青年英才’工程”“‘文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文学青年英才’培植工程”)的工作清单,我们要认真对标对表,全面铺开相关工作。

三是立足“双区”“双合作区”,锻造岭南文学新高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9月5日、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双区”和“双合作区”利好叠加,美好蓝图必将变成生动现实。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文化资源最丰厚的区域之一,更是东方最早带有全球性创作特质的区域。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之内,如何把“双区驱动效应”充分释放出来,如何推动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横琴、前海合作区“比翼双飞”,如何塑造与大湾区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和文学形象,这是一个值得全省文学界重视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综合考虑,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中国作协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形成人心相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省委书记李希同志2021年3月到省作协调研时要求,“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更多文艺扛鼎之作,全力建设岭南文艺高地”。这都为我们抓住机遇、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定文化自信,建立先进的文学合作机制,探索超越常规的发展路径,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岭南文学新高地。要积极调动、激发广大作家以舍我其谁的雄心和抱负,善于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最前沿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题材、捕捉创新的灵感,用深切的感受和饱满的激情催生更多与湾区地位相符、与湾区形象相称的精品力作,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建设成为国际文学版图中璀璨夺目的区域板块,缔造世界级城市群文学发展的“湾区典范”。

三、 踔厉奋进,大力锻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年初将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下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广大文学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谋划推进文学工作,出精品、出人才、出理论,着力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紧扣“做人的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珍惜、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文艺经验,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激励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葆初心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推进理论学习精准化制度化、理论研究系统化体系化、理论宣传分众化对象化,更加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教给的世界观方法论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现场体验等方式,开发微课堂、举办网络培训班,实现驻粤中国作协会员和省、市作协会员作家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振奋精气神,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的中心环节,打造精品力作。要遵循创作规律,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学创作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成活率”和“精品率”,重点推出一批“扛鼎之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文学创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文学观念、内容形式、风格流派、题材体裁、手段方法的积极探索,推动文学门类全面发展,着力打造一批“破壁出圈”的“爆款之作”。计划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永庆坊、潮州、粤西、粤北分别设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和“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学服务示范基地,分主题、按板块开展实践活动,结合重要节点、按照创作题材策划,支持作家下基层、接地气,为作家提供积累素材、蹲点创作的便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改革开放再出发——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主题创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题创作、“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文学创作活动,努力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跟踪抓好葛亮长篇小说《燕食记》、陈启文长篇报告文学《血脉——东深供水建设者实录》、李朝全长篇报告文学《前海的春天》等重大题材、重点作品创作服务。

(三)突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特色品牌,筑就文学高峰。把握中国作协把“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写进工作报告的难得机遇,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血脉相连的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合作区建设的“双区”、“双合作区”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工作,通过开展作家主题采风、互访交流、深度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港澳台作家的交流互动,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锻造成为新的文学增长点。推进广东文学院改革,加挂广东网络文学院,立足全省、对接港澳、面向全国、兼顾海外,公开选调、招聘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人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核心队伍,使广东文学院成为真正的文学创作、研究专业机构。加快广东文学馆建设,定位为“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成为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设立“大湾区文学奖”“大湾区文学排行榜”。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学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催生更多与湾区地位相符、与湾区形象相称的“扛鼎之作”,不断标注湾区文学新高度。

(四)坚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的导向要求,提升粤派评论。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学评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积极探索构建“粤派批评”审美体系和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学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在全国文学评论领域发出广东强音。倡导“批评精神”,做好“剜烂苹果”的工作,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旗帜鲜明批评不良思潮、不良倾向和畸形审美,多出文质兼美的文学评论。建设有影响力的文学评论阵地,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改进评论文风,推出更多文学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营造健康的文学评论生态。组织第十一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首届广东有为文学奖、中国长诗奖评奖。落实省委宣传部领导批示精神,会同羊城晚报社,进一步共同打造“花地文学榜”品牌。召开重大主题创作和粤港澳大湾区作家作品系列研讨会,包括大型纪实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章石山著)研讨会、杨克诗集《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卢卫平诗集《瓷上的火焰》研讨会、王威廉、南翔、蔡东中短篇小说研讨会、詹谷丰散文集《山河故人》、耿立散文集《暗夜里的灯盏烛光》研讨会等。推进《广东文学通史》《广东文学蓝皮书(2021)》等编撰工作。联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以轮值方式举办第二届广东文学评论年会。抓好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参评作品推荐申报工作。

(五)把握“实现破圈和跨界传播”的努力方向,拓展文学阵地。在数字化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增强互联网工作思维,拓展“文学+”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破圈”和“跨界”传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精心办好《作品》《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少男少女》杂志,加强广东作协公众号、广东作家网、《广东文坛》、作品公众号、少男少女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建设。《作品》杂志开设“大匠来了”栏目,邀请国内顶尖学者开展深度访谈;扶持生态文学,开辟微小说栏目;在开办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抖音号基础上,在小红书和B站拓展宣传阵地。《少男少女》杂志着力打造“广东儿童文学方阵”“小说实力派”“诗路花雨”等栏目,实施“小作家文学大讲堂”计划、“文学社指导老师培训”计划。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等载体,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术化学理化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阐释。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建立完善文学作品改编、衍生、转化的有效机制,推动文学与电影、电视、戏剧以及网络视听、游戏等文艺形态的深度融合、联通发展,将文学的创造力转化为文艺和文化的生产力。

(六)围绕“向人民交出优秀答卷”的根本目的,优化文学惠民。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强化供需对接,提高文学普及效率。实施文学惠民提质计划,组织好“红色文学轻骑兵”文学进基层等活动,举办面向基层作者的作品改稿会、点评会和文学讲座活动,线上活动、线下活动同时进行。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学志愿服务体系,采取文学讲座、作品鉴赏会、赠书等形式,把文学送到基层老百姓中去,促进文学成果全民共享。开展“文学四进(进社区、进工厂、进警营、进校园)”活动。推动文德路红楼建设“广东左联作家纪念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承办全国文学馆联盟会议。组织“面向社会、走向大众”系列文学活动,以开门开放办文学,打造面向全省文学界联动开展文学活动的平台、面向会员作家互动组织文学研讨的平台、面向社会大众主动宣传文学精神的平台,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文学公共服务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七)牢记“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的殷切嘱托,打造文学粤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打破体制壁垒,珍惜现有人才存量,拓展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增量,积极构建发现人才、重视人才、使用人才、关爱人才的“宝贝人才”机制。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抓好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建设。把培养领军人物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加大文学名家资助扶持和宣传推介力度,多为作家办实事、办好事,鼓励大家名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抓住重大主题和重点领域,抓住具有创作能力的作家会员并赋予创作任务,形成良好的创作生态。大力培养文学骨干人才,实现高层次文学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形成多个有特色、有实力的广东作家群体,形成引领文学事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方阵。继续邀请全国名家与名刊名编为导师,以结对方式对100名具有潜力的80、90后青年作家、网络文学创作骨干进行文学创作指导。引导青年作家守正道、走大道。组织第二届省作协签约评论家聘定工作。联合举办“王蒙青年文学会”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笔会。出版《广东青年评论家丛书》。

(八)强化“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融入作协工作全过程。切实加强作协的全面建设,深化改革,优化职能,加强服务,抓好软硬件建设,强化统筹协调,打破体制壁垒,延伸联系手臂,扩大工作覆盖面,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全力把作协组织建设成为真正的“文学工作者之家”。认真落实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做到文学工作手臂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开展到哪里,在省作协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和主管的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功能性党支部。推动基层文学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积极推进基层作协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文学组织“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编撰《广东省作家协会志》。发挥组织优势,汇聚各类社会主体的资源和力量,不断拓展“大协作”工作渠道,形成文学工作合力,共促文学事业繁荣。

“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新时代文学将开辟气象万千、群峰耸峙的壮阔境界,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必将迎来百舸争流、力争上游的重大机遇。凌空蹈虚,难成千秋之业;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全省文学界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不断拓宽文学道路、光大文学价值,努力续写更多新时代“创业史”,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以丰硕成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