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高举伟大旗帜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更新时间:2022-03-07 来源:广东文坛

高举伟大旗帜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1年12月15日)

张宏森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了。

昨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瞻远瞩、振奋人心,充分肯定了我国文艺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的担当作为,深刻阐述了文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对做好文联作协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做好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党的号召、人民的嘱托、时代的呼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奋力开创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新局面。

这次大会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动员会,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决策部署,坚持新时代文学的方向与道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现在,我代表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过去五年的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

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永载史册的伟大征程中,广大中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共同前进、共同奋斗,忠实记录、热情讴歌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分享伟大胜利的荣光与自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殷切关怀。继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等致信回信,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一切,为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擘画了辉煌的奋斗前景,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作协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取得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这是高举伟大旗帜、坚定正确方向的五年。中国作协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文学界学懂弄通做实。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方向更加坚定,道路更加广阔。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南,将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化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文学界焕发新气象、取得新成就的强劲动力。在全国展开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宣讲调研,举办面向全体会员和省级作协、行业作协负责人的专题培训研修,着力抓好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少数民族作家、新会员的学习教育。作协所属各报刊社网深化思想解读,展现学习成果,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持续宣传和深入学习,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更深刻地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提升,精神面貌更加昂扬,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

我们突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做表率。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和审计整改要求,全面查找问题、努力补齐短板。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五年来,作协的政治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了应有贡献。

这是投身伟大时代、讴歌伟大实践的五年。中国作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导向,不断探索完善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为党和国家事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鼓与呼,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创造历史鼓与呼。文学在伟大历史进程、重要历史关头始终在场,不负担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度参与、生动记录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召开全国重大文学题材创作规划会议和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大力加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重点创作的规划组织,开展“纪录小康工程”,在重点作品扶持、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设立专项,实施“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组织作家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采访创作。中国作协和各级作协开展“中国一日”“我们向着小康走”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各种主题出版、主题征文。广大作家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书写新时代的“创业史”,深刻反映中国人民的奋斗,深情描绘中国大地的巨变,记录小康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文学讴歌人间正道,吹响嘹亮号角。中国作协和各级作协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通过“百年路、新征程”诗歌创作工程等多种方式,带领支持作家投入主题创作。广大作家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出大批优秀红色主题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组织出版“改革开放40年文学丛书”“新中国70年文学丛书”“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等大型丛书,举办“走进新时代的中国文学”专题特展、“迎着新生的太阳”红色经典大展等主题活动,描述百年征程,彰显信仰之美。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众多著名作家、评论家在《人民日报》《文艺报》表达众志成城的心声。派出赴武汉抗疫一线报告文学创作小分队,与《人民日报》合作推出“抗疫一线的故事”专栏,在重点作品扶持和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中增设专项,各地作协积极开展各种抗疫主题创作活动。一大批昂扬向上、感人至深的作品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这是攀登艺术高峰、响应人民期待的五年。中国作协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努力推动文学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我们加强创作引领,先后召开第八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全国诗歌座谈会,举办中国文学博鳌论坛、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和各种专题研讨会,凝聚共识,激发活力。提高重点文学创作规划组织水平,支持重点作品选题409项、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62个。各地作协也结合实际、突出特色,逐步建立健全创作引导激励机制。

我们精心组织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选,评奖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106位获奖作家中既有成就斐然的知名作家,也有基层作家和年轻作者,获奖的100部(篇)作品代表着新时代文学发展成就,对促进文学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文学创作百花齐放,活力奔涌,既承载着博大壮阔的时代气象,也刻写着丰富深邃的心灵图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新时代现实生活成为澎湃主潮,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刻画英雄形象成为高昂旋律,新人、新生活,新的观念、经验和情感得到深入观照和生动表现。广大作家坚守艺术理想、追求艺术创新,各体裁、各门类锐意探索,呈现多姿多彩、新意迭出的发展态势。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军事文学佳作纷呈,非虚构、科幻文学、生态文学展现着新视野和新空间。网络文学自觉关注现实、提升品质。文学的传播和阅读形态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及新业态转化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生产活力。

我们切实把好文学评论方向盘,健全文学理论评论工作引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加强阵地建设,创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和“文学新批评”微信公众号。大力提倡说真话、讲道理的健康批评风气,激发文学评论的锐气朝气。文学理论评论家积极回应时代课题,密切关注文学现场,有效承担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使命责任。

这是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国精神的五年。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熔铸发展,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为培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作出贡献。

我们先后迎来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文艺报》《人民文学》创刊70周年等文学纪念活动。继承发扬中国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的光荣传统,成为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坚定信念。

我们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美学精神、赓续中华文脉,成为越来越多作家的自觉追求,书写民族历史、展现文化魅力、凝聚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建设,支持少数民族文学精品创作和各民族文学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作家立足中华文化,生动表现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不断深化与港澳台作家的联系,举办一系列文学交流活动,广泛团结爱国力量,维护祖国统一。

我们持续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高全球语境中的对话沟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成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强化18个中外文学论坛机制,启动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在南宁、南京成立国际文学交流中心,举办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实施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资助109个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项目,举办国际网络文学周,推动网络文学走向世界。对外文学交流工作为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深化作协改革、拓展工作格局的五年。中国作协认真落实深化改革方案要求,紧扣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推动创作的职能任务,延伸工作手臂、扩大工作覆盖,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进一步发挥党与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文学事业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申请加入中国作协的人数逐年增加,五年来共发展中国作协会员3035人,个人会员总数达到12951人,会员发展工作向基层和一线文学工作者倾斜。新会员中,45岁以下的占36.1%,女性占31.8%,少数民族占12.3%,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等新兴文学群体占22.5%,均比上一个五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省级和行业作协会员人数已突破10万。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式更多、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各地作协积极探索实施签约作家、签约评论家和合同制作家制度。鲁迅文学院以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为中心,共培训3669人次。网络文学中心培训网络文学作家10029人次。进一步完善会员服务管理,成立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和文学工作者职业道德委员会,广泛开展增强“四力”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进行“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作家队伍的职业素质和个人修养不断提升。

我们坚持面向作家、面向基层、面向社会。设立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开展“文学周”“文学公开课”等公共文学服务和文学志愿服务。强化对主管文学社团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努力夯实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社会基础。设立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加强对网络作家的联络引领。目前全国省级网络作协已有20家,各级网络文学组织近200个。加快推进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改革改制,聚焦主责主业,探索融媒体建设新路径。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各地文学期刊、文学内刊不断巩固发展。加强指导协调,帮助各地作协结合实际实施群团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基层作协改革模式,逐步扩展作协工作的基层基础。

在这五年里,我们还收获了一系列庄严的荣誉——王蒙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路遥、蒋子龙荣获“改革先锋”称号,中国作协的57名老党员和各地作协的一大批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他们的精神,闪耀着初心与使命的光芒;他们的业绩,谱写了奋斗与前进的壮歌。在此,让我们向荣誉的获得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党和人民授予他们的荣誉有力地激励着我们在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五年来我们一切进步和成绩的取得,来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引,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凝结着各级作协组织辛勤工作、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努力奋斗的心血和汗水,与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向全国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向我们的亿万读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新时代文学的使命任务和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也是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文学在党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获得方向和道路,在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始终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历史时刻,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开拓文艺新境界。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大创新和飞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中国文学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我们可以满怀自豪地宣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奋斗,我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迎来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崭新阶段,翻开了中国文学史新的壮丽篇章,新时代文学的广阔天地正在我们面前浩浩荡荡地展开。

新时代文学是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凝聚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文学。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将正在中华大地上展开的大书淬炼为中华民族的经典,永久铭刻于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这是中国文学赢得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光与辉煌的必由之路。新时代的中国作家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反映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作为根本使命,将个人的感受、思想向着宏大的历史运动敞开,获得全面深刻的总体性视野,在伟大的历史征程中展开个人的艺术创造,让凝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成为历史天空中的闪亮坐标。

新时代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文学表现的主体,中国革命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的初心就是人民至上。新时代文学不忘初心,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根本立场和方法,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中汲取不竭的源泉,在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中刻画新人与英雄,为中国故事立心、为中国精神赋形。新时代文学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任务,秉承中华文化成风化人的诗教传统,深刻认识文学对建构人民精神世界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文学真正成为火炬与号角,凝聚人、温暖人、鼓舞人,给人以智慧、勇气与力量。

新时代文学是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奋力铸就艺术高峰的文学。衡量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新时代文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多不多,而是好不好。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常抓不懈,紧盯不放,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着沧海桑田的伟大变革的时代,巨大的地壳运动提供了高峰耸立的根本条件,这个时代需要文学的巨人,也必将产生恩格斯所说的“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新时代的中国作家要笃定恒心、精益求精,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不窄化文学的胸襟、不矮化文学的境界、不弱化文学的力量,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刚健、厚重、先进、质朴的创造抵达伟大时代的艺术高度。

新时代文学是以创新为动力,勇于拓展新空间塑造新形态的文学。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学的生命所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文学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新时代文学要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形成守正创新的活跃生态。任何有价值的创新都是有难度的,都意味着认知结构的重组、文学观念的变革、艺术手法的更新,新时代的中国作家必须走出“舒适区”,向着历史的深度、社会的广度、生命的力度和艺术的难度进发,向着广阔的生活与心灵开放,向着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艺术门类的最新进展注目,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以充沛的想象力和强劲的创造力,在现代化新道路中开拓新的艺术空间,在文明新形态中塑造新的文学形态。

新时代文学是坚定文化自信,光大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文学。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生机勃勃。在党的百年奋斗中,中国文学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坚定信念就是不懈追求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在中国人民开创未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新的创造。新时代文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流相汇、沛然前行,让中华文脉永葆星汉灿烂的壮阔气象。

新时代文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学。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文学推动各民族文学的共同繁荣,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主线,各民族作家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面向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生动书写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创造美好新生活的丰富实践,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既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以各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凝聚中国精神,以各民族文学的异彩纷呈展现新时代文学的丰盛恢宏。

新时代文学是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广大人类关怀的文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庄严责任。讲述中国故事,就是自觉地讲述世界故事;传达中国价值,就是参与构建人类共同价值。新时代文学要心怀天下,放眼全球,向人类的悲欢、世界的命运敞开胸怀,以平视的目光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自信的态度塑造中华文化形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要更加有效地展开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文学的卓越创造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经典,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新时代文学是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有力证明文学地位价值尊严的文学。在新的传播格局和文化条件下,传统的文学生产传播方式和话语形态正在经受严峻考验,这同时是新时代文学的巨大机遇。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深刻最准确地传达着人类精神的脉动,文学的形态应时而变、不拘一格,但文学性的探索和表达生生不息、恒久弥新。新时代文学要准确识变、主动应变,敏锐回应、大胆运用新技术条件提供的一切可能性,跨越边界、衍生转化,使文学永葆领风气之先的旺盛活力,成为艺术创造和文化生产的基本资源,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用而不觉的“空气”和“阳光”,更加有力地证明文学的地位价值和尊严。

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中华民族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照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对照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文学如何在党和国家事业中、在人民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如何锻造文学的中坚力量、拓展文学的疆域、铸就新时代文学高峰;如何深化作协改革,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活跃度,这些课题和考验,都对作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在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深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坚持新时代文学前进方向,维护和发展文学界团结向上的大好形势,确保文学事业健康发展。

要全面加强中国作协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确保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作协工作的一切环节,主动认领、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让作协的价值在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服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得到实现。

要继续深入开展文学队伍的学习教育培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丰富创新培训方式,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全面认识、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牢记“国之大者”,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文学队伍。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研究和阐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新时代中国的巨大变革,立足新时代文学的丰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评论话语体系。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加强阵地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要始终聚焦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加强思想引领和组织引导。把深情、深度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史诗作为新时代文学的崇高追求,动员广大作家投身波澜壮阔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命题与文学命题的关系,反映时代本质,塑造典型生动的时代新人和时代英雄。

要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生产的宝贵经验,不断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重点创作规划组织模式。加强创作生产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联动,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组织重点文学创作。实施“文学质量提升工程”“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综合运用政策支持、作家深入生活、作品修改提升、研讨宣传推广、评论奖励表彰等方式,实现全流程管理服务引导。

2022年,我们将迎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积极作为、早作谋划,动员组织广大作家,创作反映新时代辉煌成就的精品力作,在伟大历史时刻,发出中国作家响亮的声音。

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和鼓励个性化创造,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不同观点和流派充分讨论、切磋互鉴,鼓励和发展新时代文学的多样性、丰富性、包容性,支持作家大胆创新,聚精会神攀登艺术高峰。全面提升对网络文学的引领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推动主流化、精品化,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促进网络文学健康发展。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向人民交上优异答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优异的文学创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人民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要在全国设立一批“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通过帮助作家挂职等多种方式,为作家沉下心、扑下身提供便利条件。继续完善“到人民中去”“中国一日”“作家走基层”等品牌活动,帮助作家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雄伟壮阔,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缤纷多彩。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涵养新时代的精气神,让人们通过文学看到美好、看到希望,让文学在人民的口碑中永葆光芒,让文学的价值和尊严在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服务人民中得到彰显。

要始终紧扣“做人的工作”,锻造新时代文学的中坚力量。新时代呼唤感应时代精神、体现时代高度的文学大家。为优秀文学人才创造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舆论和氛围,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这是各级作协组织的责任,是新时代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大计。

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强大政治优势,充分发挥文学界广大党员作家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号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怀着更高的志气、更硬的骨气、更强的底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要坚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画出最大同心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与出版、媒体、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大力支持和推介优秀作家,通过颁授文学荣誉、参与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和“青年英才”工程、实施“文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网络文学青年英才”培植工程等方式,造就一大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英才,造就名家大家,形成新时代文学群星灿烂的壮丽景象。

要把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文学新力量作为重要任务。广泛协调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地发现扶持培养文学新人。深入破解新媒体环境下青年人才破茧而出的时代课题,创造更多更好条件让青年英才闪亮登场。充分发挥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青年作家的思想引领,扩大青年作家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让新时代文学焕发青春气象。

要高度重视对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自媒体写作者等新兴群体的团结、引领,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展开更具专业性、针对性的工作,提高新兴群体对作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加强和改进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培养,特别是促进各民族作家、各民族文学的交往交流交融。创新方式方法,更有力地支持基层作者和边远地区作者,唤醒和激活基层创作力量,让文学创作的权利和机会为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把文学组织工作者队伍、文学编辑及出版媒体经营队伍、文学翻译队伍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专业素养。深入开展同香港、澳门、台湾作家和文学组织的交流,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形成人心相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艺行风的好坏会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的生态。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文学队伍的行风建设,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自觉追求德艺双馨,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要始终主动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不断拓展对外传播交流渠道。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大局,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中国文学国际传播体系,提升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要打造国际文学活动品牌,推进设立国际性文学奖,增强中国文学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进一步加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出版,健全译介力量的联络、培养和支持机制,壮大中国文学国际中介力量。推动优秀文学资源通过IP改编在国外多元化传播,形成放大效应。充分运用“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等机制,不断拓展中国文学的海外受众。

要总结“网文出海”和《人民文学》外文版国外落地经验,提升跨文化传播效能,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集中资源,突出重点,着力推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代表性作家,让世界通过文学认识生动、立体的中国。

要始终树立互联网思维,开拓和延伸文学的价值。在数字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文学要克服自诩清高,走出自我封闭,实现“破圈”和“跨界”传播。要从惯常工作半径走出来,以“文学+”的开放姿态主动输出,探索新样式、新业态。充分发挥文学在各艺术门类中的“母本”作用,建立完善文学作品改编、衍生、转化的有效机制,推动文学与电影、电视、戏剧以及网络视听、游戏等文艺形态的深度融合、联通发展,将文学的创造力转化为文艺和文化的创造力。

要积极推进和深化文学生产传播领域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把创造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打破自我循环,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学生态的新形势新特点,广泛联系新平台,勇于创建新模式,积极发展交互式、服务式、体验式的文学媒介服务,推动文学期刊、文学出版与新媒体、新技术的交融交汇,实现文学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最大程度地争取读者、凝聚读者。

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作协组织的生机活力。要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紧紧围绕职能任务,摆脱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着力解决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不断增强作协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活跃度。

要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文学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作家在哪里,引领团结和服务管理就做到哪里。畅通与作家的联系沟通渠道,不断提升关心、爱护和服务作家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多做暖人心、聚人心的事,成为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事业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真朋友。加强作家权益保障保护力度,促进关系作家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要重心下移,精准供给,坚持开放共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有效工作覆盖。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学活动和文学志愿服务,成立全国性文学志愿者组织,推动各级作协建立文学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要高度重视行业作协建设,创新服务基层、服务社会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基层作协组织活力,充分发挥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全国文学馆联盟、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的作用,积极与媒体合作,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公共文学服务品牌。推动全民阅读,开展“文学之乡”建设,把工作重心向青少年倾斜,广泛培育文学爱好者和阅读者,巩固和发展文学的群众基础。

要开门办作协、开门办文学事业,进一步激发作协组织参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动力和活力。加强各级作协的协调联动,大力推动作协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空间,增强文学服务人民和社会的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这伟大的新征程上,新时代文学承担着光荣的使命,中国作家担负着神圣的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伟大的时代一道前进,与伟大的人民共同奋斗,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开辟新时代文学气象万千、群峰耸峙的壮阔境界,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