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最长的假期》:疫情时期的爱心呈现

更新时间:2022-02-23 作者:周思明来源:广东文坛

儿童文学作家苏展近期创作出版了《最长的假期》,这是我国第一本抗疫题材的长篇儿童小说。小说刻画了疫情期间苏晓墨一家及其周围老师、同学的日常生活。其中,最能凸显正能量的就是苏晓墨的妈妈。作品中我们看到,大年三十,苏晓墨就对妈妈心怀怨怼,甚至骂她是“臭妈妈!坏妈妈!”“我妈说话不算数!说好一放假就带我去番禺动物园玩的!”妈妈自从干了护工这份工作,医院就成了她的家,吃住都在那里。苏晓墨见不到妈妈,当然心里有怨气。妈妈虽然身在医院,却始终记挂着孩子,先是用手机给晓墨发红包,见他不抢红包,妈妈又艾特他,问候他“过年好呀!”直到2月下旬,疫情形势向好,妈妈才请假回来探望一下家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是一宝。小说中的奶奶和爷爷,可谓苏家的“两宝”,二老可谓亦庄亦谐、互补互动。得知全国感染人数已有5000多人,还有大量疑似病人,奶奶给吓得不轻。网上信息看得多了,她就成了家里的“抗疫先锋”,弄出许多啼笑皆非的幺蛾子来。爷爷却完全不把疫情当回事儿,竟说要坐火车回湖南老家。爷爷当过三年兵,复原后在村里又当了几十年村支部书记。这些经历使他的性情变得既雷厉风行、又刚愎固执。举凡他决定要做的事,八头牛也难把他拉回。但这次疫情严重,“回不去”的爷爷像头掉进枯井里的老牛,气恼得脸红脖子粗。但在家人的劝导下,爷爷很快找到可以发挥余热的事儿可干。他先是写诗写文发抖音发朋友圈,还为村里写抗疫对联和标语。村长挺尊重老领导,叫人把标语写了张贴,并拍照发过来。这下可好,爷爷越发想要发挥余热。

小说中,苏晓墨和他的同学及柳老师的真诚相处,既彰显了孩子们的天性,为《最长的假期》增添了不少童趣,也表现了柳老师的民主、平等、亲和等现代意识。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可视为国门打开后的校园新变,这在封建社会和改革开放前是不可想象的。疫情开始时,苏晓墨在家里待不住,想出去,还做了离家出走的准备。但在爸爸的阻止下,只好收回出走的念想,把好朋友小胖和林志等人拉到一起建了个群。群主大小是个官,他们决定竞争上岗。最终苏晓墨得胜,当上了群主。他建议给灾区捐款,得到大家积极响应。不料林嫣然却提出反对意见:“不太好吧?你们自己又不会赚钱!”这句话刚打出,她就赶紧撤了回去,还说:“捐款不算,那是拿了父母的钱!我们得用自己的方式来战斗!”有同学建议捐口罩,林嫣然建议大家写诗文,发表后全国人民甚至世界华人都看到,那种精神的力量更大。苏晓墨们有所不知,群里的“林嫣然”并非真的林嫣然,而是冒名顶替的柳老师。她之所以建议同学们写诗作文,一是觉得同学们自己不挣钱,捐款会给家长增加负担,二是让同学们写作诗文,还可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可谓一石二鸟。然而,不支持学生捐款的柳老师,自己却带头捐了款,且还是捐得最多的一个。苏晓墨当初以为假冒林嫣然她是为了出风头博头彩,现在想来远不是那么简单。那条撤走的消息,也许才是“林嫣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最后,“林嫣然”承认自己是柳老师,还向大家道了歉。柳老师很民主,与学生平等相处,同学们私底下叫她“灭绝师太”。经过这次“最长的假期”,以及在群里“潜水”,让她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真正理解了何为“后生可畏”。

从叙事艺术上论,《最长的假期》节奏是稳妥的,小说绝弃那种大波大澜、大悲大喜、激烈碰撞之态势,像似一股款款行进的“生活流”。作品中不乏一些幽默搞笑的细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作者之前的《大宝小宝都是宝》《麦子青青》《幸福朵朵》就是这样:贴近生活,让孩子有代入感,能把人看得捧腹大笑,但又感动到泪流不止。

苏展在儿童文学写作上已取得可嘉成绩,希望她百尺竿头,再接再厉,收获儿童文学创作的更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