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研讨会在京举行

更新时间:2022-02-21 来源:广东文坛

9月15日上午,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小说选刊》主编徐坤,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当代》杂志社主编孔令燕,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中国出版集团原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邓凯,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延兵,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作者杨黎光及首都媒体记者等出席会议。本次活动为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广东主宾省系列活动之一,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主办,花城出版社承办。会议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主持。

张培忠在致辞时表示,《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是广东省作协实施广东文学“异军突起”战略重点规划、重点布局、重点扶持的重大题材创作项目成果之一。省作协将创作“八六海战”英雄麦贤得纪实文学作品纳入规划,邀请著名作家杨黎光担纲创作,并将本书创作纳入2020年度广东省重大题材创作选题扶持项目,给予10万元资金扶持;该书完成初稿后,今年3月省作协又召开该书改稿会,邀请全国著名作家、评论家与会提出修改意见,作者据此进行了修改完善定稿,由花城出版社编辑出版发行。该书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一亮相,就受到各级领导、业界专家和广大读者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因为麦贤得被弹片击中头颅,没法与别人正常交流,在采访写作过程中,杨黎光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难,真实还原了麦贤得在“八六海战”中当年负伤成为英雄的过程,以及这几十年的艰辛历程。这部作品也是杨黎光近年来一部集大成的作品,生动刻画了英雄的成长以及英雄又回归为一个普通人,在这个双重的角色里,有很多创新和探索,为文学界奉献了一部致敬之作、精湛之作。期待这部作品能走进读者,为大家所接受,为大家所学习,学习英雄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学习作家的敬业精神。

肖延兵在致辞时说,《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是广东作家杨黎光书写英雄麦贤得的一个生动作品,也是广东省作协跟花城出版社履行职责使命的一次创作。作品出版以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南方出版传媒集团和花城出版社将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传承岭南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出版更多有筋骨、有道德的文艺作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广东声音。

杨黎光回顾了创作历程。这个作品首先是命题作文,后来的采访中,发现他用一生来维护这个英雄形象,就被感动了。从8000字写到3万字,再写到26万字。这个作品写完,我给几个关键人物看了以后,感到很欣慰。第一个就是麦贤得的太太李大姐。她看完了以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整整哭了20分钟,只讲了两句话,“谢谢你杨作家,你让我又想起了我们这些年”“你很有手段,还原了现实。”另一个是他当年的战友,看到作品会流泪。我想,写了一个自己感到很值的作品。

梁鸿鹰表示,任何一部好作品,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就是可以说给人很多启发,比如如何进入题材、如何升华。麦贤得的故事体现的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怎么把这种精神弘扬起来,历史不能忘记,是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另外,这个作品还原历史方面做得非常细致扎实,这建立在大量的研究、阅读、探访、核查基础之上,也有作者的思考。

杨晓升认为,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再现或重复麦贤得早已被人们熟悉的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挖掘并展现掌声、鲜花和聚光灯过后,长达数十年漫长人生旅程中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故事,比方他如何克服战斗负伤之后身体的伤痛及后遗症,如何以顽强意志干简单的劳动以尽可能自食其力并减轻家庭负担等等,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但更鲜为人知、也更打动人心的是,麦贤得背后站着的那位无名英雄——那位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的妻子李玉枝。

施战军认为,杨黎光选择了一个最纯粹的角度,就是贴着这个人来写。虽然战斗当中残疾,但是作者写出了整全的麦贤得,让人觉得更可信,带着人性的味道,带着由身体内心所带来的那些其他的情绪的人。这是我们对于英雄认识的一个进步。英雄都是人,但是英雄为什么不同于普通的人,英雄比我们更懂得坚持,就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一位光芒四射的英雄,同时对普通人也有非常深刻的启示。

徐坤认为,作品通过书写英雄麦贤得的事迹,又一次激活了我们的民族记忆,唤醒了初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们形成了好多的精神,每一种精神都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一个象征在支持,麦贤得代表的就是我们在战争中的不怕牺牲、不怕苦,舍身为国这种伟大的精神。此外,李玉枝写得特别好,是爱情与婚姻、牺牲与奉献、相濡以沫、责任感情交织到一起。

何向阳认为,作品充满了对于战争的思考,对人的思考,对荣誉的思考,英雄、家国、民族等等的思考。从勋章到英雄,勋章当然很光芒四射,但是英雄的磨砺不是一下成就的,它其实就是一辈子,就是从对敌战斗的英雄到命运搏斗的英雄,我觉得他写出了这样的一个历程。为什么以《脚印》为题,其实它就是一点一点往前走,一个历程。这一点确实是双主角的结构,一个是英雄,另一个同样也是英雄,英雄背后的英雄。

胡平认为,作品中麦贤得的形象被刻画得确实比较丰富,到后半部分是普通人的形象了。在文学作品中写一个普通人到英雄的历程好写多了,写一个英雄到普通人几乎没有先例。黎光提供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是英雄,英雄也是普通人的范例。作者动了脑筋,写一个纯粹的人。

白烨认为,这个作品总体上是以麦贤得的事迹为主线的英雄谱和英雄的交响曲。最后一句话总结得非常好,写出了一个巨大的反差,这个反差就是在一分钟之内成为英雄,然后突然变成病人、残疾人。从身体到精神都很不正常的情况下,怎么样有英雄这样一个称号、活得像英雄,这个角度确实是很难得的。杨黎光的作品体现了哲理性,英雄和常人转换之后的反差,里面就包含了英雄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中的各种坎坷和变化,我们怎么对待英雄,值得我们去思考。

潘凯雄认为,李玉枝其实是这个作品里的另一位英雄,一个贤惠的、善良的女性形象。抓主题创作也好,抓主题出版也好,这部书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启示,也树立了非常正面的东西。广东省作家协会、南方出版集团,这个项目做得很漂亮,它是名副其实的。

孔令燕认为,其实一个英雄不是他个人的事情。李玉枝嫁给麦贤得,就是为国家承担一部分责任。我们作为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主体不能只满足个人,一定要有为他人、为这个国家牺牲的精神。我对李玉枝表示崇高的敬意,她的举动让我不能平静。另外,还有作家本身的使命担当,为人民、为英雄写作,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最坚强、最硬朗的部分,最让人振奋的东西,诠释了作为文学从业者的选择。

邓凯认为,李玉枝是用她的一生在替麦贤得抵挡他身上的弹片。她说,是党给了麦贤得第二次生命,我们家永远不要忘记。这是一个家庭内部这样交流的话,绝对没有掩盖什么东西的。但是,恰恰是在公众场合的时候,李玉枝说了一个特别震撼人的话:党和社会不要忘了还有一个麦贤得。

程绍武作了总结发言。他说,麦贤得是著名的“八六海战”的战斗英雄,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又被授予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还被授予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国作家》杂志今年第四期头条隆重推出了著名作家杨黎光创作的报告文学,花城出版社也出版了这部书。它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丰富、饱满、立体的英雄形象,唱响一曲壮丽动人的英雄赞歌,是一部难得的书写英雄的成功之作。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推出这部作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各位专家提出来很多宝贵的意见。因为时间关系,发言就到这里。今天的会开得特别好,特别成功,特别有意义。专家们充分挖掘了这部书的很多价值,赋予了它很多的闪光点。接下来我们还会不断去发现、去挖掘它的新的价值,使其成为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的标高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