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蒋述卓:坚守人民立场 为时代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更新时间:2022-02-20 作者:蒋述卓来源:文艺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历史方位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经验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基本要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五点希望,每一点都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着他对新时代文艺本质规律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与他对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一道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大创新和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体现了他在治国理政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也是他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根本立场。讲话指出,“人民是文艺之母”,“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将人民、生活、文艺联系成一个整体,进一步丰富了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辩证关系,对文艺的人民性作了更为深刻的阐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坚守人民立场,首先要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时代观。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就旗帜鲜明地坚持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唯物史观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历史的实践证明,只有依靠人民,中国才能站起来、富起来并走向强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发挥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指出过,“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都是依靠人民群众干出来的。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人民又是伟大的奋斗者和圆梦者。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磅礴不可阻挡的。

讲话指出:“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文艺中,文艺作品有着书写人民史诗的优良传统。现代文艺中的《祝福》《子夜》《雷雨》《骆驼祥子》《黄河大合唱》《小二黑结婚》等,当代文艺中的“三红一创”以及《三家巷》《山乡巨变》《乔厂长上任记》《平凡的世界》和《山海情》《觉醒年代》《革命者》等等,谱写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史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讴歌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讴歌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拼搏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提示我们:“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此活跃,为文艺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矿藏。”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面对丰富的人民生活与奋斗的矿藏,文艺工作者如果认识不到人民是时代的主角,错失时代的馈赠,就会与史诗擦肩而过,也会与历史失之交臂。因此,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就要成为文艺工作者自觉的目标追求。

坚守人民立场,就要与人民融为一体,领悟人民心声,书写出真实、现实、朴实的人民以及他们生命的光彩。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他还强调,“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中关于文艺人民性的论述来看,我们更加明了文艺该如何融入人民之中以及从什么途径去反映他们所创造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都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文艺工作者只有与人民融为一体,才能体验他们的欢乐忧伤,才会了解他们每个家庭的酸甜苦辣,才能写出他们身边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关注人民的普通生活,反映他们的情感追求和对幸福的向往,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里去。以普通人的故事来表达他们心底的善良与骨气、坚强与梦想,构建起普通中国人为了民富国强而不懈奋斗的时代画卷,这样的作品才能激发起人民内心的共鸣,产生强大艺术穿透力和感染力。

作家艺术家与人民融为一体,是需要为艺术奋斗的勇气和定力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需要像赵树理、柳青、周立波、陈忠实那样,真正走到人民中间去,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那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所谓“深入生活”,往往是表面的,无法触及灵魂的。近些年来,广东不少作家在“深扎计划”的激励下,沉入到各个地区,充分了解当地的文化现象、民俗民风,感悟那一方水土和人的关系,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写出了一部部具有南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品。

坚守人民立场,就要不断地发掘和塑造代表时代精神的新人物,体现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塑造代表时代精神的新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任务。“文学艺术以形象取胜,经典文艺形象会成为一个时代文艺的重要标识。”《小二黑结婚》《红岩》《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中的经典文艺形象反映出中国人民将自我解放与民族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中国人民为了追求自由民主不懈奋斗的象征。梁生宝、孙少安、孙少平、乔光朴、陆文婷、马得福等文艺形象,生动地反映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时代追求,他们的辛劳和拼搏代表着那个时期的时代潮流,为时代留下了印迹,雕刻出了时代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形象,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文艺工作者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民同时也要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自己的艺术创造与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融到一起,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民族发展、国家命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融到一起,发掘和塑造更多的代表时代精神的优秀人物形象,才能无愧于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不辜负具有恢宏气象的时代。

发掘与塑造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人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作家艺术家具有更高远的眼界和更博大的胸怀,做到“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登高临流,在树立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上下功夫,在把握时代大势中去敏锐地把握新时代新人物的特征和趋势,让新人物的塑造代表着时代的旋律和节奏。另一方面,塑造新人物,还需要有文艺形式、写作技法的创新,有自我突破的勇气,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使文艺形象代表着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不能陷入随意编造、轻率虚构的人物描画之中,“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这既是衡量文艺工作者是否具备高尚品德的标志,也是是否具有人民立场的一个准则。

新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激昂向上、气象万千,人民的奋斗将创造出动人的乐章,这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投身新时代征程的生活中,答好时代出的问卷,创造出有生活、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的精品佳作,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作者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