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锚定“六大工程”!广东文化界代表热议新阶段文化强省建设

更新时间:2022-02-14 来源:羊城晚报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803.jpg

《羊城晚报》 2022年02月13日 A03版

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11日在穗召开。大会强调,要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12日,围绕这“六大工程”的实施,以及新发展阶段的文化强省建设,广东文化界代表继续展开热议,并从多个层面建言献策。

【工程一 】

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

打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  郭跃文:

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844.jpg

“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首要任务。”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郭跃文表示,省社科院作为广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阵地,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武装的重中之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当好新思想的学习先锋、研究能手、传播信使、实践模范。

郭跃文指出,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省社科院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的“龙头”带动和协同创新的枢纽作用,依托专家队伍做好研究阐释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作为“理论粤军”先锋队,省社科院要积极开展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为广东扎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努力推出一批原创性观点、标志性成果。

此外,还要做好理论宣传和专题宣讲工作,引导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持续深入抓好理论宣传,联系实际抓好社会宣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陈金龙:

以学术话语阐释新思想新论断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207.jpg

“广东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生动素材。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彰显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地位,是广东学者应有的担当。”

对于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如是说。

如何实施该工程?陈金龙认为,要着重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展开研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系列新论断,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诠释的课题。

同时,他强调,在这一工程实施中,广东学者要运用学术眼光、学术话语进行深入思想阐释,揭示其中蕴含的学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学理支撑。

【工程二】

实施主旋律弘扬工程,

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正能量

 ●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  张培忠:

扎根基层创作正能量艺术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215.jpg

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文艺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这也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文艺界弘扬主旋律的方式、方法不同于其他领域,张培忠指出,要以守正创新的精神塑造时代新人。“主旋律作品不能仅用宣讲的方式,而要通过塑造优秀、饱满的新人形象,让艺术的表达润物细无声地流淌到观众心里。”

鉴于此,一切有追求、有本领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不断发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我们要鼓励文艺家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去感知去发现,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正能量的艺术作品。”

 ● 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张志安:

有效把握网络文化传播内在规律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220.jpg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导,积极弘扬主旋律和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核心组成。国家高端智库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张志安表示,繁荣、兴盛、充满活力的文化,需扎根本土、立足湾区、放眼全国,也需有效把握新媒体传播和网络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

他指出,从舆论传播角度,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要面临三个挑战:互联网平台兴起,传播格局和生态系统的重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多元思考和复杂社会心态;中西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及其全球化影响。“关键策略是把握生态变化格局,掌握网络传播的规律,探索分众化、精准化和科学化的舆论引导机制,立足入眼入耳,追求入脑入心。”

文化强省建设中,针对重大、敏感网络舆情或热点事件,张志安强调要建立科学舆情监测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舆情处置机制和引导策略,在坚持透明、开放、真诚沟通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舆论引导。在大湾区的发展视野下,文化强省建设的扎实推进还需强调人文精神的视角,挖掘那些属于共同文化记忆、社会认知、道德规范、价值观体系认同的精神。 

【工程三】

实施文明质量提升工程,

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

 ● 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  鲍炜:

穗将选树百个文明实践示范站点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526.jpg

广州市文明办副主任鲍炜认为,大会提出要聚力实施文明质量提升工程,这为新形势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据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试点破题”迈入“全面答题”的新阶段,全市共建成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996个,基本实现阵地网络全覆盖。

2021年,全市依托中心(所、站)共开展党史教育、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文明实践活动近2万场次,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了贡献。

鲍炜表示,下一步,广州市文明办将认真贯彻大会精神,组建文明实践宣讲团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在全市选树100个文明实践示范站点,融合社会资金和文明实践基金,孵化培育一批优质高效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与中心(所、站)结对共建,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

 ● 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  甄鹤:

期待更多政策支持促进志愿服务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531.jpg

“大会提出聚力实施‘六大工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其中关于文明质量提升的内容,这将激励全省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甄鹤说。

甄鹤表示,期待广东能够出台更多支持和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举措,发挥科技优势,促进全省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水平向更高、更集中、更智能方向发展。同时,着力优化志愿服务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强化能力提升与资源保障,提升全省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服务水平。

此外,鼓励以志愿服务作为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的创新路径,鼓励更多企业就地、就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以精准而温暖的服务回报社会。

【工程四】

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 广州图书馆馆长  方家忠:

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746.jpg

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说,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求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实现覆盖城乡的均等化服务,破除区域、城乡的差别。”方家忠说,在这一目标之下,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各个方面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现在公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了、多样化了、高级化了,要对应提供这样的服务。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公众需求可能不仅是到这里来阅读学习、借阅图书,还希望在图书馆里看到一些好展览、参加一些好讲座,进行文化的交流、鉴赏活动,那么,图书馆就应提供多一些这样的优质服务满足公众需求,把服务做精细、做高效。

他认为,要通过要素投入去驱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东还可在人文湾区建设中充分吸收借鉴港澳经验,助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 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东山街道分馆馆长  张安国:

助推基层文化惠民工作创新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940.jpg

“大会的召开,让基层公共文化活动能够更加向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靠拢。”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馆东山街道分馆馆长张安国表示,大会提出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对基层公共文化提出了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新要求。

2019年,“广州市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项目荣获“亚洲都市景观奖”,东山、新河浦已成为一张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张安国介绍,东山街道正以文化赋能,让文化与体育、科普、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助推东山街地区文化惠民工作创新发展。

他说,正是通过文化与多方面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便民亲民,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下,让当地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共建、文化共享氛围。

【工程五】

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

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广东粤剧院院长  曾小敏:

粤剧融合创新走出一条先锋之路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947.jpg

让岭南艺术瑰宝粤剧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发扬和创新,是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近年来关注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此次大会提出“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坚定了她的粤剧传承和创新之路。

对于文化融合创新,近年来广东粤剧院做了诸多尝试,包括拍粤剧电影、制作戏曲主题粤语歌曲、与动漫跨界融合、与说唱结合等。曾小敏认为,要发挥好粤剧的延展性,与各种好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融合创新。“这些都是很好的推广方式,能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并喜欢我们的传统艺术。”

“新媒体平台给予我们更广阔的创作空间,让粤剧获得更大关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B站跨年晚会、广东卫视虎年春晚等,都让粤剧‘赚足眼球’。前不久,我们改编的《原神》游戏插曲也在B站中突破370万播放量。”曾小敏说,这些尝试让粤剧逐步“出圈”,粤剧艺术之美为更多人所欣赏。

希望粤剧能够在创新和跨界融合方面走出一条先锋之路,也为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提供一种示范。

 ● 南越王博物院院长  李民涌:

自觉做好岭南文化的对外传播者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458.jpg

“助力岭南文化做强做优做大,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南越王博物院院长李民涌说,南越王博物院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展示和传播南越文化、岭南文化是一个重要职责。他认为,广州的博物馆工作者要自觉把岭南文化传播出去,第一个层面就是把岭南文化推介给全国。

“此前,广州已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接下来,我们会把南越文化、岭南文化推介到全国各地,其中马上要举办的就是在上海的‘汉武海疆文化展’。同时,我们也计划把岭南文化继续向国外推介。”

李民涌称,从广东整个文化系统,特别是广州的文博系统来看,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议政府、社会加大对文博事业的投入,“这个投入,除了资金方面,也包括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投入”。

【工程六】

实施对外传播工程,

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刘涛:

创新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叙事体系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503.jp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这一重要论述无疑为广东实施对外传播工程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方略。”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涛教授表示,实施对外传播工程,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要打造好广东故事传播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可以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三个维度切入。

其中,“新概念”强调的是话语思想创新;“新范畴”强调的是话语框架创新;“新表述”强调的是表现形态创新。

刘涛强调,在新媒体语境下,广东故事的生产与传播必须符合数字媒介时代的符码语言和传播规律,尤其要体现数字化、视觉化、情感化、形象化、趣味化的特征。面向未来,我们不仅要将广东故事融入数字产品之中,而且要在“元宇宙”中进行战略布局,讲好广东故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需要“摸清家底”,开展广东的数字资源工程建设;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多学科力量,探索新型国际传播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

 ●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周承杰:

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至关重要

微信图片_20220214110507.jpg

大会提出实施对外传播工程,要求不断夯实文化强省建设的人才基础。对于人才培养,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周承杰感受颇深。

从广彩学徒到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受益于社会工美艺术人才的培养,也深知当下许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原因——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从入门到出师所需成本较高,与此同时,狭窄的市场又不能吸收太多的人才就业。

周承杰认为,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解决。

“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是打开工美艺术市场的关键。”他认为,工艺美术总结和传承了前人的智慧与技艺,如今也通过不断学习运用新的科技在工艺品中注入新的审美理念与美学思想,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元素的题材与作品,做出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韵味的艺术瑰宝。“应该用这些作品讲好广东故事、湾区故事乃至中国故事,强化人才培养,进而助力建设文化强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绍杰 孙磊 符畅 黎存根 黄宙辉 陈亮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