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李兰妮《野地灵光》研讨会在京举行

更新时间:2022-01-24 作者:李婧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李兰妮《野地灵光》研讨会在京举行。

微信图片_20220124103804.jpg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梁宇出席研讨会并致辞。梁鸿鹰、施战军、徐可、刘玉琴、黄悦勤、刘琼、李朝全、王国平、赵萍、刘稚、刘大先、赵宁、岳雯、李壮等来自评论界、出版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

会上,专家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肯定了《野地灵光》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

微信图片_20220124103811.jpg

李敬泽提指出,“在我记忆所及,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以非虚构的方式来处理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作品”,“关于精神疾病的这样的书写、这样的认识是特别重要、特别珍贵的。在这个领域里,兰妮做了重要的开拓性的《野地灵光》,这么一个弱女子也是自己走到野地里去,然后在野地里自己点起一盏灯,点起一堆篝火。她为此付出的一切,都让我们满怀敬意,也使得我们需要、应该认真、郑重地看待这部作品”。李敬泽认为“它应该成为每一个成年人的一个读本、一个教本”。

梁宇对李兰妮《野地灵光》的写作态度作了充分肯定,“文学艺术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李兰妮主动深入精神病院,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入住北京和广州两个精神病院,接触大量精神疾病患者和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阅读大量中外精神病学史料,饱含真情实感写下这部长篇纪实作品。”

臧永清介绍了自2008年出版李兰妮《旷野无人》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始终关注李兰妮的写作,始终关注抑郁症乃至精神健康领域的文学作品。他为李兰妮的创作态度点赞,“现在大家都在说‘深扎’,可是深扎到什么地方不一样,她深扎到精神病院……她义无反顾地进去,到那里做最深刻可能也是最痛苦的生命体验,这样一种写作态度,确实是让人敬佩和惊讶的”。

梁鸿鹰说,李兰妮有一种“飞蛾扑火”般的精神:“这部作品的意义,既是一本疗愈个人、安放自我的书,同时也是一本疗愈他人、抚慰社会、警醒社会的书。所以,它有很强的公益性,有很强的普惠性,作为作家一种顽强的意志、执着的创作态度,她有一种献身的精神。她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的治疗,踩出一条路来,她用飞蛾扑火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施战军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读这本书就是这样的感觉。这本书感染力非常之强,它是自己的一个多棱镜像,也是社会众生的一种对话。这样的写作是探微、探底,更是领受和领悟。这部书是交流、交心,同时更是一种厚纳、厚待,她指出这种问题,但是对每个生命的体恤之感,让我们心里一直跟着它砰砰跳。所以《野地灵光》闪烁的是灵魂中的暖光。”

徐可认为《野地灵光》是由关照自我释放向关照他人转变的一部书,“像《旷野无人》也好,《我因思爱成病》也好,可以说是自我的释放。现在,《野地灵光》这本书从自我转向他人、关照他人,所以不是光是一个自我的释放,而是对他人的关照,这需要有非常巨大的勇气”。“它不光是文学性的著作,而且是学术性和科普性的著作;在普通的文学很难触及的领域,向读者讲述精神病人的世界,为我们开启另外一扇精神的窗口,所以能够照亮整个社会人心”。

刘玉琴认为,《野地灵光》这本书“是关于精神疾病的专著,题材很独特,所以超出我们以往的阅读体验,它也为我们带来很新鲜但是又很疼痛的阅读感受”。“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就是李兰妮的经历和她生的顽强,我们看到生命的残酷质地,也看到那么多人的挣扎和坚持,看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为宝贵的意志”。这本书还是作者“向嘉约翰为代表的医生群体致敬的一本书,也是想把他的精神努力延续和传承的一部书。这种强烈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已经超越这本书的文学价值”。

黄悦勤感谢李兰妮专门走入精神病院写精神病人群体,并称该书在“大众传播的健康促进角度上,真的是一座丰碑”。“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一是以自己亲身的体验来讲,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周围的环境,这对于大众来说,比我们专家坐在这侃侃而谈效果更好”。同时黄悦勤也澄清大众对于精神疾病、精神病院的误解,“不要以为精神病院就是有生命危险。确实有受伤害的危险,我本人也有这些经历,但是我们这批精神病患者,他们不是坏人,都是病人,也是很可爱的一批病人”。

王国平表示,“看完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感想,对于精神上的障碍,没有地域的差异,也没有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地位的差异、贫富的差异,它是公共性的”。而李兰妮的写作,就是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的桥梁,“兰妮老师自己站出来,像桥梁一样做沟通,告诉大家不是你我他,某种意义是从我到我们,我们一同面对,一起进行疗伤,一起进行抚慰”。

刘大先认为《野地灵光》是一本“有用之书”,“第一,对自己,对于写作者而言,通过叙事本身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第二,对于读者也是知识的普及,也是一个教育”,“还有就是对社会认知方面,敬泽老师刚才也提到,我们对所谓的精神病,之前把它视作一种异端,到现在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歧视在里面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这种文学作品把它展示出来,还是能够引发共情、引发一种理解”。 

李壮则先从抑郁的日渐普遍化谈起,“今天人的内心,他的情感、他的精神所面对的困难或者疑难,一定是普遍的东西,而且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事情。这本书可能会出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空间里”。由此,李壮认为,“这本书从更广大的意义上去看,她讲的不仅仅是病,其实讲的也是问题,而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文学要面临的问题,甚至很多时候是文学理论所要面对的问题”。

何向阳在最后总结发言中则强调,“精神疾患及对它的观察研究,反思种种,的确是非常沉重的话题,但也是一个光明的话题,李兰妮用她的长篇纪实文学《野地灵光》为我们带来光,让我们从文学中见识了她的坚强”。

李兰妮长篇纪实文学《野地灵光》入选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并于2021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作者在广州惠爱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过程以及对于精神病院内部的微观察,描绘了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亲身感受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的忧欢苦乐,揭开笼罩其上的误读与偏见,还原具体鲜活的人的样貌,探寻那道少为人知的幽暗深谷,揭示那个特殊领地的心灵奥秘和希望之路。该书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具有超越作家个人、超越文学自身的社会价值。

李兰妮2003年初确诊抑郁症,于2008年出版《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真实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症状,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2013年又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分享“狗医生周乐乐”与自己温情陪伴的经历,传递了一种情感疗愈抑郁的可能。在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进行近二十年的抗争中,李兰妮还做了大量公益讲座,并参加央视《开讲啦》等电视节目,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向公众传播抑郁症乃至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