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清远文学的一次集体亮相:学者、诗人热议《生态清远文学丛书》出版(上篇)

更新时间:2022-01-17 来源:清远文学南方号

近日,清远文学迎来一大盛事——由清远市文明办、市文联主办,清远市作家协会编选的《生态清远文学丛书》出版。丛书一套共6卷,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日前,该丛书在清远江心岛岭南书院举行了首发式。承办方邀请著名诗人黄礼孩主持丛书研讨会,《花城》杂志主编朱燕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伍方斐等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丛书进行了点评。

黄礼孩(著名诗人、“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主理人):

面向社会的责任的回归:清远生态文学丛书出版

六卷“生态清远文学丛书”、380多篇诗文、近200万字,这是清远文学的一次集体亮相,是十几年来清远以“生态”作为文学精神的空间建构,是区域文学的一次转型,是地域文学的一个成功范式,也是面向全国生态文学的一次总结。

一、《蓝之岛》,华海著

生态诗人华海的“虚构之岛”就像安妮卡森的“诗歌小镇”,都是通过一个意象或者符号来书写系列作品,从而来表达自己庞大思考的整体性。这本个人诗集是“生态诗歌”进行时中的一个诗歌时刻,既有对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立场的反思,也有对破坏生态行为的批判,诗意由此流溢出对自然伟力的赞美,在自然生命与多重时间之间寻找诗歌屿的可能性边缘。

二 、《生态清远诗歌集》,唐小桃主编

诗歌写作是清远文学的一股重要力量。这些年,清远依托“清远诗歌节”这个平台来发力,发动了本土诗歌创作力量,形成新的诗歌生态。“清远生态诗歌”呼应了时代特征,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博大的胸怀。清远诗人还邀请到不少全国名家来清远坐而论道,行而有思,去书写与清远有关的生态诗歌,呈现出多元的诗歌文本,为中国当代生态诗歌提供了新的观察窗口。

三、《生态清远散文集》,何群贤主编

在这本集子里,作家们以不同的方式来书写身边存在的事物。当故园、山水、风俗、人情被打上生态的烙印,就呈现出多元的思考维度。对于散文来说,必须有一个高度的引领,思想才能由此生发。从自身出发去写作,由此及彼,挖掘精神内核,找到生态散文在当下的陌生感表达,这依然是生态散文在创作实践中要实现的目标。

四、《生态清远评论集》,曾纪勇、李代权主编

“生态清远文学”,是从文本再到概念的演绎。这本书的评论文章对生态文学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提供了作家个人的经验与方法,对于认识生态文学有一定的价值,是清远生态文学在理论建构上的一次总结。

五、《生态清远诗歌节影踪》,唐小桃主编

清远诗歌节是广东境内坚持时间最长的诗歌节,多年持续的坚持让清远诗歌节成为清远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广东诗歌自21世纪以来的一次重要成果。本书展示了清远诗歌节的发端、发展、变化,以及诗歌节为清远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书对以后研究清远诗歌节及清远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绿都之韵》,唐德亮、叶清河、李衔夏主编

这本书作为“生态清远文学”中的一本,是清远文学的收获成果之一。敏感于生活,激扬于文字,依然是清远诗人、作家的生命力所在。清远作为生态文明城市依然渴望多样性的表达,地域与思想为写作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

鲍十(作家、评论家):

生态文学前途远大

我个人对生态文学的了解,始于2007年《世界文学》杂志刊发的一期关于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森的专题,包括四篇短篇小说和一篇评论。评论中提到:“雷切尔•卡森是世界生态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她独自对抗毁坏生态的倾向,掀起了环境保护的浪潮……她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对发展战略、环境政策和公共政策的修正,直接导致了环境革命。”

通过卡森现象,我们了解了生态文学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因此,清远市的作家们在生态文学创作方面所做的努力、贡献及成就值得肯定,同时这套生态文学作品丛书也显示了策划者、组织者及编者的眼光和追求。生态文学,前途远大。若想创作出更好、更深厚、更有价值的生态文学,必须注入更多生命的体验,更多穿透表浅的思想,更多对大自然的深刻认知。

杨汤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

创造一座人与自然交融的岛屿

——读华海的《蓝之岛》

技术化、消费化的时代语域下,诗人们似乎更乐意从弥散的现实碎片中寻求诗意,一种泛日常主义的写作成为普遍潮流,然而,在这类写实的、个人性的书写之外,一种超越的、带有总体性的诗作仍值得期待。华海的《蓝之岛》正是有着明晰的精神方向的总体性诗作,诗人依仗理性而宏大的生态诗学理论,凭一己之力再造了一隅人与自然相交相融、具有启示性的诗意世界。

《蓝之岛》以谣曲的风味、颂的虔诚吟咏了各种各样的小岛,凤凰岛、蟠龙岛、沙之岛、桃花岛、江心岛等。这些形态各异的梦幻岛屿,构成了一个完整而自足的理想世界,承接了诗人梦想与渴望,“岛很小,小得跟心脏一样”,它亦是诗人的心之岛,是他阐释其生态思想、张扬理想主义精神、再造生态精神家园的诗意支点,成为一个具有启示意义的寓言性存在。

邱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

“生态清远”文学现象走在时代前列

清远的生态文学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早在公元815-819年,刘禹锡任连州刺史时,就曾将人与景观、生态、民俗联系在一起,写下诗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等作品。

进入21世纪,人类更加重视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思索。就文学视野和社会学视野而言,“生态清远”是和宇宙诗学、生态诗学完全契合的。在这本《生态清远诗歌集》中,清远本地诗人和外地来访诗人,他们的作品分别从主位和客位视角,描述了在清远的体验,也诠释了人类、地理景观、自然秩序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生态清远”的核心命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清远”这一文学现象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而言,也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